網飛版《三體》将于 3 月 21 日正式上線流媒體平台 Netflix(網飛)。
此前,網飛在 YouTube 上發布的兩個預告片播放量已破千萬。而在美國時間 3 月 8 日,網飛版《三體》作爲開幕劇集,在西南偏南電影電視節進行了第一集的首播。這次試水,激起的水花可不小——
IMDb 開分 9 分好評, IGN 評分 8 分 "great",而評分機制由專業媒體和影評人打分構成的影評網站爛番茄,則給出了開局新鮮度 63% 的中評。
雖然媒體評價褒貶不一,但總體來看,好評主要集中在 " 場景宏大 "、" 特效精彩 "、" 概念還原 " 等方面,差評則是因爲 " 前期劇本薄弱混亂 "、" 對原著改編删減較多 "、" 處理扁平 "、" 缺乏深度 "……
這麽知名的大 IP,國外讨論度居高不下,國内更是早就吵翻了天。打從網飛要拍攝美劇版《三體》的消息在中文互聯網上流出那天起,《三體》的粉絲群體就炸開了鍋——而此後,網飛的陣容公布、預告釋出、檔期官宣,都一次次地在油鍋裏翻起了新動靜。
其中典型的一回就是在網飛發布了預告片後,飾演靈魂人物葉文潔的演員形象,被網友诟病 " 一臉兇相 "、" 充滿了對黃種人的刻闆印象 "。
國内喧天的争吵大約可以分爲兩派:
一邊堅定地認爲,老外哪能 get《三體》真正的精神内核啊?咱中國的科幻史詩怎麽能讓外國人魔改啊?網飛一拍商業爽片的哪懂什麽是藝術創作啊?
另外一邊覺得,國内不敢拍的敏感内容,網飛敢拍;國内做不出的震撼視效,網飛能做;國内給不了的全球曝光量,網飛能給。這還有理由不期待???
從外網現在的反饋來看,國内的網友們大概率會在劇集播出後繼續吵下去。照理說,《三體》這種現象級的國産 IP 出海是風風光光的好事,但怎麽攤上網飛就讓人吵吵個不停了?
2020 年 9 月,網飛與《三體》版權方聯合官宣,表示将拍攝《三體》英文自制劇。" 版權豪門 " 網飛究竟砸了多少錢赢過競争對手亞馬遜、迪士尼,拿下了《網飛》在海外的影視改編權?咱們無從得知。
不過這時候,距離它在國内的 " 對家 " 騰訊視頻在年度發布會上首發《三體》電視劇概念海報、官宣卡司陣容,已經過去了一個月。這部現在被拿來當作網飛版《三體》比較标尺的國産劇,早在 2016 年開始籌備,幾經周折,于 2020 年 6 月開機拍攝。
大家喜歡拿國産版《三體》電視劇拉踩網飛版《三體》,說到底還是覺得:本土班底能夠更深刻地解讀原著,這樣拍出來的作品才對味兒。
但這也不能賴網飛,畢竟在網飛不斷開拓亞洲市場的這些年裏," 本土化 " 的内容制作策略早就被玩熟練了,隔壁韓國市場就是個典型。
從《王國》、《鬼怪》、《請回答 1988》到《愛的迫降》、《鱿魚遊戲》、《黑暗榮耀》,網飛之所以能成爲爆款韓劇制造廠,就是因爲扮演好了财大氣粗的金主角色,選擇與韓國本土成熟的内容制作團隊合作,自己隻負責出錢,不過多幹涉内容創作,這樣出品的成果,就是具備國際一流工業化制作水準,但仍然保持原汁原味的正宗韓劇。
可問題是,這種出品模式不能在中國大陸市場進行複制,現成的 " 本土化 " 制片公式沒辦法套在《三體》上。
網飛版《三體》雖然由原著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共同擔任制作顧問,但核心制作團隊由《權力的遊戲》主創大衛 · 貝尼奧夫、D.B. 魏斯和《極地惡靈》第二季創作者亞裏沙大 · 伍組成——背着《權力的遊戲》爛尾 " 案底 ",《三體》粉絲更坐不住了。
在種種猜測和質疑中,時間來到 2021 年 8 月,大家終于等來的新消息是網飛公布了《三體》的首位導演人選——中國香港導演曾國祥将執導第一集内容,并擔任該劇的聯合監制。
在網飛一貫工業化的内容生産流程中,導演其實也不過是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釘,其個人的作用并沒有那麽重要。但爲這條流水線把關的制作人很重要,爲全劇奠定基調的首集導演也很重要。
換言之,至少從頭銜來看,曾國祥在網飛版《三體》的班底裏,很重要。
這個憑借《七月與安生》和《少年的你》兩部電影,在中國大陸市場獲得了認可的香港導演,無疑是片方想注射給《三體》粉絲的一劑強心針。
網飛想要通過這一決策釋放的潛台詞大概是:" 我們都請中國人當導演了,還能不尊重理解原著的文化背景嗎?"
雖然這一舉動并沒有打消網友的質疑,甚至還增添了 " 曾國祥并不适合科幻題材 " 的新質疑。但曾國祥本人還是在努力扮演着強心針的角色。
在西南偏南電影電視節期間,他和前面提到的三位主創一起參加了采訪。十分鍾的采訪視頻,曾國祥的發言占 30 秒,其他時間都負責靠在沙發邊上點頭。不過他還是敬業地在 30 秒裏完成了 kpi,輸出了三個信息點:
1. 他和另外三位主創都想忠實地再現原著
2. 他認爲另外三位主創已經做得很好了
3. 所以他隻需要照着劇本拍就行
呃,問題是真的行嗎?
網飛拉了曾國祥入夥的後續是:劇組其他演職人員消息陸陸續續地流出,演員陣容裏出現了不少《權力的遊戲》和漫威電影中的老熟人,但亞洲面孔卻寥寥無幾。
據首播觀衆透露,網飛版《三體》對原著情節做出了較大的改動,原著中的靈魂人物葉文潔,在劇中生活在美國,而汪淼這一角色則被拆分成爲了 " 牛津五人組 " 科學家,故事的主要發生地點也從北京變成了倫敦。
怪不得主創采訪的時候反複強調他們非常忠實于原著的 " 精神内核 " 呢,原來是因爲别的都被改了呀?語言藝術真是被你們給拿捏了。
挺可惜,金主還是那個财大氣粗的金主,甚至對我們更加慷慨,不僅舍得砸錢買版權,還舍得拿出網飛曆史上新劇集的最高制作預算,花 1.6 億美金拍八集電視劇,平均一集燒 2000 萬美金,超過了《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單集 1500 萬的預算。
但這天價并沒能把《三體》擡出被改編得不倫不類、不尴不尬的境地。
當然,也有不用改編的,網飛近年來采購了不少國産劇,從古裝宮鬥、校園甜寵一路買到懸疑罪案,五花八門,數量衆多,買了直接給各國用戶播就行。
優秀國産作品遠銷海外固然是好事,但咱們本可以更貪心點兒,更主動點兒,而不是乖乖坐在家裏待價而沽。
早在 2016 年,爲了分一塊中國影視劇市場的蛋糕,《太陽的後裔》片方就主動出擊,開創性地将韓劇一貫的邊拍邊播改爲先拍後播模式進行制作,以配合中國審查制度。
結果我們都知道,不僅是片方和演員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連帶着劇裏韓國人的各種吃穿用度都結結實實在海外火了一把。
沒錯,2016 年,國産版《三體》電視劇開始籌備的那一年,而這部作品與海外觀衆首次見面,卻要等到七年以後了。
所以問題不是有沒有改編、有沒有忠于原著,而是國産 IP 搭着網飛這條船出海,真的就隻有 IP 出海了。
除此之外,本土的演員、編劇、制作人、甚至是投資方,都摻和不進去。版權收購的一錘子買賣成交後,就隻能是咱們 IP 搭台,人家網飛唱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