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女關系好像是傳承自我厭惡的鏈條,女兒審視母親、批判母親又模仿母親。我幸運地懂得反抗,懂得向前跑,可習慣身處其中的她們,好像隻能留在原地了。"
作者 | 小 t
編輯|晏非
題圖 |《三悅有了新工作》
近日,TikTok 博主 @jiaoyingsummers 發布的亞裔母女對話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視頻中,女兒對着鏡頭說:" 媽媽說我是個小醜女孩,但是媽媽你知道嗎?在美國,黑皮膚是很美的。" 媽媽用懷疑和戲谑的表情反問女兒:" 那……你是個美女了?" 随後媽媽指出,她從來不認爲女兒是個美女,認爲女兒的黑皮膚很醜,厚嘴唇是 " 豬油嘴 "。
(圖 / 翻譯微博 @internet-garcon-pdf,原博主:TikTok@jiaoyingsummers)
這令人詫異的對話,卻在評論區喚醒了很多人的童年記憶,原來這樣病态的母女關系廣泛地存在于我們的社會中。爲什麽母親要貶損自己的女兒?爲什麽這樣的貶損對我們來說如此稀松平常?
從《伯德小姐》到《瞬息全宇宙》,我們可以看到,影視作品中的母親形象不再是一成不變的 " 完美 "。它們提出了母女關系的另一種可能,讓我們開始反思過往無私奉獻、被神話化了的母親形象,關注那些過往被主流叙事隐去的壓抑和對抗,去追問" 傳統 " 究竟有多大的慣性,才能一代又一代地從媽媽的背上滑落到女兒的肩膀。
爲此,我聯系了被母親 " 鼓勵 " 容貌焦慮的琪琪,以及從 " 乖小孩 " 想象中叛逃去尋找自我的漫畫作者 chichi,聊聊她們與母親的故事。
乖小孩偏離軌道之後
" 我媽媽對我的要求,完全是在我偏離成長軌迹後一次性爆發出來的。" 在琪琪看來,母親對她的态度是割裂的。
初中的琪琪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她的母親是同學們都會羨慕的開明家長,她感受不到母親的管束,可以自由地選擇生活和學習的方式,她認爲這種 " 撒手式教育 " 是令她舒适的。
令琪琪驚異的是,上了高中後,母親的态度突然發生了 180 度大轉彎。
(圖 /《小歡喜》)
在競争激烈的重點高中,琪琪因爲學習壓力長胖,無法做到次次名列前茅,琪琪的母親感到了明顯落差。她希望能夠用自己對女兒更嚴格的管束,使她回到 " 正軌 " 上去。在琪琪高考失利以後,這種落差更加明顯,母親對她的控制欲也更加強烈了。
她猛然意識到,母親對她的放任是有一條清晰的界線的。當她越過這條線,以往所有的自由和信任都會被收回。
" 你能想象我媽到現在都會認真地看大學家長群(家長自發組建的)裏的每條信息,報班去聽留學相關的課程嗎?我有時候和她打電話,每次打一個小時,我想告訴她我做了什麽、吃了什麽、最近發生了什麽,可是她隻問我:‘怎麽沒有在學習?’‘體重多少斤了?’我覺得我媽媽好像隻在乎這兩件事情,不那麽在乎我。"
琪琪的期末複習時光。(圖 / 受訪者供圖)
琪琪沒有辦法變成母親心中的理想女兒,于是她開始 " 假扮 "。從大一開始,她每天早晨給自己設置兩個鬧鍾,一個叫自己起床,另一個在七點準時響起,叫她起來回媽媽的短信。因爲媽媽每天早上七點之前都會給她發一條信息,試探她有沒有起來學習。
還有一次,她複習得太累,準備停下來去和朋友在學校附近吃晚飯。媽媽爲了檢查她的學習情況,一直要求她開視頻,于是她隻能狂奔回學校圖書館門口,打完視頻電話再回餐廳。
琪琪母親一直不知道琪琪考了三次雅思。雅思考試費是一次 2170 元,琪琪甯願自己存考試費偷偷考試,最後隻交給母親最好的一份成績。因爲她擔心母親會受不了:" 她會說,爲什麽别人一次就考得那麽好?"
母親不缺讓琪琪多考幾次的錢,母親缺的是 " 我家孩子不比别人差 " 的信心。在母親看來,琪琪至今是附着于她的一部分,她通過對琪琪的控制,來确保自己整體形象的完美。" 她内心希望我成爲一個什麽樣的人,我并不是特别确定。"
母親好像停留在了琪琪 " 偏離軌道 " 前的狀态。琪琪高中之後,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把火車調轉車頭,回到在琪琪看來早已生鏽、在母親眼裏卻金光熠熠的那條路上。
去年寒假,琪琪去了環球影城。(圖 / 受訪者提供)
與琪琪的被動 " 脫軌 " 不同,chichi 是主動偏離母親設定的這條軌道的。
漫畫作者 @chichi 的廢紙簍 在小紅書有 1.39 萬名粉絲,她在首頁置頂漫畫 " 女兒是母親最激烈的批判者 " 中,談到了自己在母女關系中感受到的撕裂與迷茫。
盡管 chichi 的漫畫在小紅書上收獲了許多喜歡,但 chichi 的母親還沒有看過她的漫畫。在 chichi 母親眼裏,畫漫畫是 " 不務正業 ",卻是 chichi 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chichi 從小就對漫畫很有興趣。高中選科時,爲了成爲父母觀念中的 " 聰明小孩 ",她放棄了學美術的想法,後來在大學裏讀了财會專業。
快畢業的時候,她突然對未來産生了懷疑。" 我想,我怎麽能夠這麽确定,以後的人生都幹這份工?"
" 我的自我探索開始得特别晚,大概是在大三、大四。我從前非常随波逐流,大學專業也是爸媽選的。我一直想變成他們心中的乖小孩,所以延遲了這場叛逆。" 對此,媽媽表現出了迷茫與抗拒。
備考結束後,chichi 去南澳島散心。(圖 / 受訪者提供)
小時候的 chichi 盲目地愛着媽媽。作爲女兒,她是家中最能共情母親的人,而她也時常做出小孩表達愛的最簡單的行爲——模仿。
chichi 說,她甚至會模仿母親的缺點。" 其實我一直都非常心疼她,以至我小時候就會去學習她,把她身上的所有特點,包括缺點,都變成了我自己的。"
從媽媽身上,chichi 學會了習慣性地自我貶低。
" 我媽媽她身材有一些缺點,其實都是很小的缺點,但是她會把它放得特别大。家裏人比如外婆可能也會嘲笑她,這就讓她更加在意,想辦法遮遮掩掩,并給我傳遞出她的這種焦慮。"
在 chichi 成長的過程中,媽媽将自己的外貌焦慮也投射到了女兒身上。" 不管是我在青春期長的青春痘,還是我身體有哪裏變胖或者變瘦,她都會非常驚恐。我的身材跟她是很類似的,我接收到了她的這種自我厭惡,于是我也變得非常謹慎、非常焦慮、非常小心翼翼,我很怕自己會變得不讨人喜歡。"
(圖 /@chichi 的廢紙簍)
沒有人天生就會自我厭惡。從 chichi 的外婆到 chichi 的母親,再到幼時的 chichi ……沒有一個人能擺脫社會規訓所帶來的焦慮。
" 母女關系好像是傳承自我厭惡的鏈條,女兒審視母親、批判母親又模仿母親。我幸運地懂得反抗,懂得向前跑,可習慣身處其中的她們,好像隻能留在原地了。"
留在原地的母親不明白,爲什麽自己的付出沒有回報,她得到的似乎隻有丈夫的輕視和女兒的反抗。" 她會覺得自己貢獻了很多,但是沒有得到她期待的那種生活。"
(圖 /@chichi 的廢紙簍)
制造一個完美女兒
對于琪琪的母親來說,琪琪就應該是自己的 Plus 版,一個叠代更新的 2.0 版本。
" 我想很少母親會在孩子中學的時候提出讓孩子去整容吧,我媽就這麽做了。" 琪琪的母親會拿着明星的照片,讓女兒照着對方的鼻子整。對于母親的這種舉動,琪琪有些困惑。
據說琪琪的母親在年輕時漂亮得遠近聞名。上學時,她家樓下總有年輕男孩圍堵;坐火車時,要聯系方式的人一個接一個。所以,現在的她看着自己的女兒,怎麽都覺得不夠漂亮。
琪琪母親還有着中國家長們的通病:喜歡在外人面前貶低自己的孩子。當她被稱贊 " 漂亮 " 時,往往還沒來得及高興,母親就急忙反駁,說她 " 太胖了 "" 都是化妝化出來的 "。
暑假實習時,琪琪因爲壓力過大長胖了 10 斤。一回到家,母親立刻爲她制定了嚴苛的減肥計劃。有一天中午,母親從客廳的垃圾桶裏抽出外賣單,發現上面印着 " 曲奇 " 倆字,立刻到琪琪房間裏斥責女兒 " 如此管不住自己,這輩子都會是個胖子 "。
" 我其實已經二十多天沒吃晚飯了,我隻是想吃塊餅幹而已。"琪琪委屈地對我說。
今年 8 月,琪琪在上海一家投行實習時拍下的日出。結束實習回家後,她就挨罵了。(圖 / 受訪者提供)
chichi 的母親則認爲,女兒隻有按照自己設定的 " 幸福模式 " 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這個模式就是:穩定、離家近。
"我媽媽之前說:‘早知道不讓你讀那麽多書,你現在讀得心理出問題了。’在她的期盼裏,我應該去找一個穩定的工作。不需要冒險去賺錢,找個老公結婚生子。"
chichi 的媽媽并不滿意 chichi 現在的生活。辭去工作、準備 9 月入學讀研的 chichi 正處于一個 " 假期 ",這在母親眼裏是令人恐慌的空白。在母親的想象裏,住在另一個城市的 chichi,此刻應該正爛在床上、無所事事。
過去的幾年裏,每當 chichi 回到家,母親的第一反應總是否定和挑剔:" 你的臉色怎麽這麽難看?"" 你看你都瘦成什麽樣了!"" 你過得一點也不好。"
母親不相信,chichi 能在離開她之後好好生活。而 chichi 也不想一遍遍地向母親解釋,自己在另一個城市其實過得很自在、很快樂。她隻是站在體重秤上,告訴母親 " 我一點兒也沒瘦 "。
備考期間,chichi 去熊貓基地玩。(圖 / 受訪者提供)
" 我們之間有非常厚的一堵牆,沒辦法溝通。"chichi 無法穿過這堵牆,母親則是從來沒有發現這堵牆的存在。
母親不在乎女兒未來的發展,隻希望 chichi 能夠穩定地待在小城市裏與她一起生活。甚至當親戚問 chichi 以後要不要讀博士時,母親也會無比自然地代替 chichi 回答 " 女孩沒必要讀 "。這個回答讓 chichi 崩潰離席,回房痛哭。
" 我媽媽越來越不能理解我。我一直在成長,她卻永遠停留在那個地方。"
小時候,chichi 信仰母親的愛," 這是我得到最多的一個愛 "。但長大後她發現,這份愛可能沒有記憶中那麽無私。" 我發現做自己是得不到她認可的,很無力。他們對我有愛,但附加的條件太多了。"
chichi 的貓咪陪她備戰。(圖 / 受訪者供圖)
兩次逃離後,我依然愛她
chichi 在她的漫畫中寫道:" 有的人生來就在策劃一場逃離。" 在 chichi 最初的成長計劃裏,逃離是爲了救母。
小時候的 chichi 也會幻想一些浪漫愛情的橋段,希望有白馬王子把她從這個家裏接走。現在回想起來,她覺得有些荒謬。
她渴望逃離,是因爲她想拯救母親。
在以父親爲主導的家庭裏,chichi 和母親是沒有話語權的弱勢者。chichi 認爲,父親不僅漠視自己,還輕視作爲家庭主婦的母親。是她對母親的愛,支撐着她在這個家中生活下去。她從小就期待父母能夠離婚,期待自己能夠經濟獨立,帶母親離開那個家。
在那些年月裏,chichi 任由強烈的救母情結掌控她的生活。" 我完全活在媽媽的叙事裏面,一直在思考如何拯救她,忘記了去思考我自己要變成一個什麽樣的人。"
(圖 /《小歡喜》)
但後來 chichi 慢慢意識到,浸淫在苦水中的母親已經習慣了環境的溫度,并且在某種程度上享受奉獻與犧牲。母親無法離開那個家,也拽住女兒不讓她離開。
chichi 決定先拯救自己。
第一次離家,她想去上海看看。她向母親保證自己隻是爲了履曆好看、以後好回家鄉工作後,才得到同意。
在上海實習的日子裏,chichi 遇見了很多優秀的人,他們有着健康的人際關系和生活态度,讓 chichi 暫時擺脫了 "drama"" 有毒 " 的人際關系,獲得了片刻的喘息,也讓她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麽樣的。
但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還是讓 chichi 感到了壓力。有一次,媽媽來上海看她,她正在家裏崩潰大哭。媽媽因此認定女兒在上海過得不好,趁機勸說她回家。在工作與母親的雙重壓力下,chichi 屈服了,回到了那個熟悉的環境:" 我的第一次逃離,失敗了。"
畢業後,經濟獨立的 chichi 在另一個城市居住,減少了和父母見面的頻次。但她發現,母親對她的影響還是很大。她會在睡覺時感到恐懼,害怕因爲自己的遠離,造成母親身體和心理的損傷。
(圖 /《小歡喜》)
" 我覺得我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人。去年,我去看了心理咨詢師,他說雖然我在物理距離上遠離了母親,但是在心理上,我根本沒有跟她分開。我到現在都沒辦法不愧疚,很難做到真正切割。"
chichi 的媽媽現在真的生病了。這種病與情緒密切相關,不好好護理會有癌變風險。母親的病也成了 chichi 的枷鎖,她不能再向母親表達憤怒,也沒辦法抛棄弱勢的母親,哪怕母親曾用這種弱勢控制她。
" 最後讓我痛苦的一點是,我還是愛她的,而且我對她的愛好像比她對我的更純粹一點。不管我表面上表現得多麽瘋狂,我還是希望她能夠健康,希望她心情能夠好一點。"
校對:鄒蔚昀,運營:小野,排版:付赢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