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鑫雨
編輯 | 蘇建勳
8 月 14 日晚,吉利和百度聯手打造的 " 汽車機器人戰略合作項目 " 發布汽車機器人品牌 " 極越 "。此前,大衆更爲熟悉的造車品牌,名爲 " 集度 "。
這并不是一次簡單的更名——極越背後的公司主體、今年 8 月 9 日成立的 " 杭州極與越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吉利持股 65%,百度持股 35%,法人及執行董事爲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兼 CFO 張權,總經理爲集度總經理、CEO 夏一平。而曾經的集度,百度占股 55%,吉利占股 45%。
這意味着,百度從造車的牽頭者,變爲了提供技術的參與者。
據了解,目前集度作爲百度 AI 技術的提供方,主要負責産品定義和科技研發。極越負責對外,主導品牌的經營管理、市場布局等工作。具有生産資質的吉利,則負責汽車的生産制造。
" 極越 " 發布後,吉利、百度的汽車機器人品牌架構。圖源:第三方制圖
此前,百度在造車上也度過了幾近狂飙的兩年:2021 年 3 月,集度成立,同年 6 月,公司就發布了首款産品的油泥模型圖。一年後,首款概念車 " 集度 ROBO-01" 面世。
2022 年 10 月,售價爲 39.98 萬元的 ROBO-01 探月限定版成了集度首批規劃交付的車型——集度汽車 CEO 夏一平表示,産品大規模交付的節點是 2023 年的三季度。
然而,作爲新能源汽車賽道 " 入場券 " 的生産資質,是百度一直無法啃下來的硬骨頭。
由于全國汽車産能過剩、新能源汽車騙補亂象頻發,自 2017 年 7 月 1 日,國内新能源汽車生産資質發放口變窄,近三年内新資質發放數爲 0。
爲了突破生産資質的卡脖子難題,大多造車新勢力選擇代工或者收購兩條路徑。比如理想收購力帆、小鵬收購福迪,都是采用了收并購具有造車資質的企業,補上資質缺口。
将造車主體讓渡給具有資質的吉利,是百度爲了保留造車火種,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接棒集度,被命名爲 " 極越 01" 的首款車型,定位是吉利旗下智能駕駛的高端線,未來将在吉利杭州灣智慧工廠生産——這也是吉利旗下智能汽車品牌 " 極氪 " 的産線。集度 ROBO-01 探月限定版的三季度之約,将由計劃 10 月上線的極越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