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車産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今天車圈熱門數字,有一個 79800,還有一個 99800。
前者是改款比亞迪秦 Plus DM-i 55km 版的起售價,去年 998 戰神餘溫未減,今年 798 直接殺紅了眼。即使是純電版,起售價也不過 10.98 萬。
很快,下午的五菱也拿出了純電續航 150km 的星光進階版「榮耀價」,售價 9.98 萬。
去年 7 字頭的卡羅拉、8 字頭的昂克賽拉、9 字頭的伊蘭特,曾經掀起一股「油電同價」風潮。到了 2024,似乎價格戰永無止境,劇情也終于進入「電比油便宜」這一集,入門插混陣營已經率先開炮。
伴随着電動化超越預期的下沉速度,我們能看到更多趨勢——當插混已殺到 8-10 萬,真正的智能純電,會在 15 萬市場找到真正的爆點。
換句話說,2024,很有可能是大衆化市場的高階智駕普及大年。
最熱門,也是勢在必行的兩個名字,首先是馬斯克預告了 10086 次的下一代平台車型,它是 2.5 萬美元市場的第一台特斯拉;其次則是 MONA,何小鵬口中「15 萬級别帶自動駕駛」的殺手級子品牌。
除此以外,大疆車載、毫末智行等等供應商,也希望在 2024 支撐起 15 萬級别高速領航、記憶泊車,甚至是城市領航等一系列高階智駕功能的落地。
馬斯克喊了快十年的電動車比汽油車更便宜,終于要被中國造車率先實現了嗎?更重要的是,除了純粹的價格肉搏,我們是否能見證智能汽車的真正普及?
今天聊聊消費降級和體驗升級。
15 萬,智能純電降維戰
從 2024 開年開始,大家都在等待價格戰的加速。
一個典型事件,是 1 月中旬,零跑汽車副總裁曹力提到的那句「零跑的鐵锂電芯采購價已經做到了 0.4 元每 Wh,年中将低于 0.4 元」。
36 氪的報道甚至指出,甯德時代和比亞迪或将在 2024 年内,将磷酸鐵锂電芯單價降至 0.3 元每 Wh。
這意味着一塊 60kWh 的鐵锂電池包,電芯采購成本最低可以殺至 1.8 萬元。另外根據一位領先電池廠商内部人士的解釋,制造成本則一般可以控制在 0.1 元每 Wh 左右。
這意味着,前兩年甚至很難滿足續航和價格兼得的 15 萬級純電,今年有希望迎來真正的普及機會。
事實上,2024 年開年幾款熱門車型,已經是 2022 漲價潮後,電池原材料價格正常化、親民化的第一批受益者。比如極氪 007、銀河 E8、零跑 C10 等等。
但想要讓電動真正撼動油車,15 萬以内的市場才是基石——根據乘聯會數據,2023 年我國乘用車市場中,A 級轎車 +A 級 SUV 總份額,達到了 44.2%。
如果算上 A0 和 A00 級,總份額達到了 56.6%。
事實上,新能源核心部件的價格降維,疊加國産車另一大特長,才是撼動傳統燃油車的完整底氣:尺寸的降維。
比如銀河 E8、比亞迪海豹 DM-i 把 5 米長的 準 C 級車做到了五年前思域淩派的價格;比如五菱星光、啓源 A05 甚至把 B 級車做到了五年前寶來、雅力士的價格。
當曾經新能源的成本缺陷,逐步轉變爲價格領先,智能汽車的普及前提才真正成立。
降本,智能汽車普及的核心
2023 年,是漲價潮褪去的一年,也是智能汽車的「科技普惠」正式被全行業、從車企到供應商都擺在公開場合讨論的一年。
8 月 28 日,小鵬和滴滴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滴滴計劃将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的相關資産和研發能力轉讓給小鵬。
小鵬汽車副董事長顧宏地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滴滴有一個完成度非常高的、準量産的 A 級智能電動汽車轎車車型」。以此爲基礎,小鵬全新品牌的首款 15 萬級車型,将于 2024 年開始量産。
三季度财報會議上,何小鵬表示 MONA 「進展非常順利」,預計将于 2024 年三季度上市。并且在最主流的 15 萬元價位上,小鵬還會「推出多款支持高階自動駕駛的車型」。
這是對小鵬汽車成本控制能力的極緻考驗,因爲 MONA 有一個直接對标的競品——往前數半年,另一家車企官宣了他們 15 萬級别 Robotaxi 的宏偉藍圖第三篇章。
對,特斯拉。
千呼萬喚,最便宜的特斯拉乘用車在 2023 年第一次得到了發布會鏡頭,并且它将掀起特斯拉的整車制造自我革新。
比如全新設計的「串行 + 并行」産線,可以讓同樣産能的工廠,節約 40% 面積 +50% 制造成本;
比如 100% 自研的整車 ECU,以及全新一代,節約 75% 碳化矽 +1000 美元成本,能效卻一緻的電驅,等等。
特斯拉将自己已臻化境的成本控制,在下一代車型上再進一步,最終造出 15 萬級别的、支持 FSD 的産品——不過選裝 FSD 之後就直奔 20 萬去了。
但可以預見的,是 15 萬,将從 2024 年開始,成爲高階智駕的必争之地。星光的 99800、秦 Plus 的 79800,本質上是 15 萬級高階智能汽車肉體準備充足,靜候靈魂升華的前奏。
有關這點,我們在 2023 年已經看到供應鏈的一些風向。
2023 年 4 月 7 日,黑芝麻智能發布「武當」C1200 計算平台,創始人兼 CEO 單紀章表示,希望用 3000 元以下的 100TOPS 方案,實現支持 BEV 鳥瞰視角感知、NOA 領航輔助的智能駕駛。
半年後的 10 月 11 日,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發布了 HP170,号稱用 3000 元級别的這套方案,可以幫助整車實現「高速無圖 NOH」功能。
當然,絕對不能忽略的還有大疆車載。2023 年 10 萬級别五菱的兩款純電小車,都在大疆車載的幫助下,獲得了高階 ADAS 能力。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 2024 年,大疆車載會在相對親民的價位段,助力普及高階智駕,甚至是城市領航。
至于智能汽車的另外半邊天——智能座艙,在這個 8155 已經做到 10 萬級、8295 殺進 15 萬級的年頭,座艙有多卷已經不需要我們多說了吧。
寫到這裏,你想到了什麽?
2013 年 8 月 12 日,799 元的紅米 1 代手機正式開啓預約。
這是中國智能手機普及的代表産品之一,它的背後是産業鏈的成熟、芯片的成熟、制造成本的成熟。在此之前,這個價格大概就是尼采手機的主場(有人記得嗎?)
11 年後,國産新能源汽車開始主導國内乘用車市場,更關鍵的是,國産智能汽車産業鏈,正在培育更接地氣的、支持高階智能駕駛的産品。
7.98 萬的插混很香,15 萬的自動駕駛更讓人期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