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千山萬水走到最後,都隻有 " 自己 " 兩個字。
龔琳娜也離婚了。
但她的官宣方式,是我見過的最和平、最溫柔,甚至可以說,最浪漫的。
沒有一絲血雨腥風。
沒有妒風嫉雨,怨聲恨意,陰謀算計。
唯有平靜與體面,祝福與慈悲。
她說:" 始于音樂,終于音樂 ...... 中國開始,德國結束。"
官宣文案附帶的視頻裏,是她爲分手,唱的一支歌。
" 你我變成了自由的鳥 ......"
琴聲婉然,歌聲有意。
曾經相愛的人,站在曲終人散的結局裏,但相處之中,依然有喜樂,有甯和。
這就是最大的成全了吧。
更何況在音樂之路,他們雖不再是伴侶,仍是夥伴。
所以,不過換了一種方式。由執手,改成同行。愛雖止了。恩與情,還在繼續。
粉絲與網友紛紛祝福。
有人說:君似飛鳥我似風。
還有人說:不再是比翼鳥,卻成自由的鳳皇。下一個 20 年,請高飛。
他們是由音樂相識的。
理念相同,觀念純粹。
大家可能還記得,之前王菲演唱會,吹捧者衆。唯有人直言:
" 音色丢了,氣息沒了,音準走了。"
這人就是龔琳娜。
她眼裏揉不得沙子。
許多年的 315,别人打商家的假,她打音樂的假。
2013 年,她發微博。
" 都是假唱。"
2014 年,又發微博。
" 今年還假唱嗎?"
2015 年。
依然如故,并給出當頭一棒。
她就有這麽軸。
也有這樣的底氣。
從幼年開始,她一路被天賦推着走——
5 歲登台,
10 歲獲獎,
12 歲全國巡演。
在人才濟濟的音樂學院,更是當之無愧的民歌狀元。
大學畢業,進入中國民族樂團。唱歌,拿獎,一路晉升。
年少有爲,人生得意。
然而她一點都不開心。
那幾年,她到處演出。所到之處,人聲鼎沸,觀衆将舞台圍得水洩不通。
龔琳娜隻覺得虛僞。
因爲很多次,她都被要求假唱。
手裏拿着沒打開的話筒,耳畔響起預錄好的音樂。
有時演出臨時,來不及背歌詞,龔琳娜開始自暴自棄:" 反正都是假唱,不背也無妨。"
于是,她仰起頭,做足表情,用話筒擋住嘴,着力表演聲情并茂。
一曲過後,掌聲轟鳴。
龔琳娜卻陷入迷茫。
台下那一雙雙崇拜的眼睛,如同刀子,直往她心上戳。
戳得她萬念俱灰,痛心入骨。
" 他們在崇拜一個騙子!"
而後,她不停問自己:過去所有的努力,隻爲今日造假嗎?
幾番發問,喚醒了龔琳娜的良知。
" 夠了!我不要做沒有靈魂的木偶。"
隻是,放棄談何容易?
鐵飯碗工作,人人趨之若鹜。
真的說不要就不要嗎?
舉棋不定之時,她認識了老鑼。
這位來自德國的友人,說話幹脆直白。
相識之初,一開口就打中了龔琳娜的脊梁骨:" 假唱好惡心。"
她覺得詫異。
身邊的家人好友,都知道龔琳娜在假唱,但從沒人把這當一回事。
隻有老鑼,用像針一樣的話語,精準紮中她的穴位。
龔琳娜醒了。
不就是一份工作?辭了便是。
另一方面,老鑼對中國音樂的執着,讓她羞愧。
外國友人尚且如此,假唱的自己,怎能對得起學習民族音樂的初心?
老鑼的音樂理念,令龔琳娜着迷。
她的行腔走韻,亦讓老鑼沉醉。
很快,他們走到了一起。
音樂、精神、感情,各方面的重疊。
一起打造 " 中國新藝術音樂 ",延續音樂生命,成了龔琳娜的新目标。
歸零重來,談何容易?
沒有一家唱片公司,願意爲他們出專輯。
在他們眼裏,這樣的音樂太過前衛,沒人敢冒這個險。
北京待不下去了,老鑼帶着龔琳娜,撒腿就要往德國跑。
眼見女兒丢了飯碗,失去舞台,還要被這老外拐了去,龔琳娜母親暴怒:" 等着看,我不相信你們能幸福。"
事業遭遇坎坷。
愛情受到詛咒。
眼前隻有一條路:去德國。
龔琳娜思忖萬分,還是去了。自此,與母親的關系一瀉千裏。
德國,也不是想象中的伊甸園。
沒有花團錦簇,也非一路坦途。
語言隔閡爲其一。
關鍵是缺乏舞台。
于是,居住在鄉野田間的他們,一逮着機會就往外跑。
小劇場演出,觀看人數寥寥,龔琳娜仍局促不安。
她太久沒有以 " 真實 " 示衆了,一登台,緊張成篩糠樣。
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唱了三次。找不着調, 連連破音,幾度造成災難現場。
老鑼安撫她,沒關系,觀衆不會反感你的真實。
龔琳娜開始釋放幾分天性,将自己完全打開。
這一回,她找回了音準,也找到了自己。
有了這次經驗,龔琳娜更瘋了。隻要有演出,她便敞開了唱,在台上恣意撒歡。久而久之,觀衆多了起來。
卸下民樂團裏的拘謹,擺脫假唱帶來的枷鎖。
自由,任性,靈氣,填充着龔琳娜日後的音樂之路。
《忐忑》,就是這麽來的。
歌曲一經發布,評價褒貶不一。
有人罵她嘩衆取寵,是神曲鼻祖。
有人贊她大膽前衛,是音樂專家。
争議與盛名同時襲來,龔琳娜沒有被哪一項套牢。
她隻是興奮。
" 原來不假唱,被批評也是開心的。"
被神曲推入大衆視野的龔琳娜,妝容怪異,表情浮誇,迅速成爲惡搞視頻的素材。
謾罵聲一片,她看得很開:被認識是件好事。
走紅之後,龔琳娜不在意眼角笑紋。
不在乎表情詭異。
也不介意扮相如何。
更不關心," 神曲天後 " 的标簽,是褒是貶。
不斷拓寬音樂之路。
隻要能從中國戲劇、戲曲中,挖掘出中國的聲音,賦予新的生命力,那就足夠了。
所以她唱《法海你不懂愛》。
取材傳統故事,抒發個人情感。
被罵無底線,戲谑佛教。
唱《金箍棒》。
意在表達,孫悟空的無畏本色。
被罵譽過其實,通篇都在耍嘴皮子功夫。
唱《水調歌頭》。
一改往日溫婉,糅合秦腔唱法。
被嘲侮辱搖滾,隻會裝腔作勢。
神曲不斷湧出,有人大罵:瘋婆子一個。
但不論外界如何哂笑,龔琳娜要的不是被理解,而是幾分鍾的自我,幾分鍾的享受。
神曲帶來的流量,她得到了。
龔琳娜的藝術追求,也非徒有虛名。
唱《小河淌水》。
低聲吟唱,能纏綿蘊藉;
放聲高歌,卻不擾清幽。
穿越雲霄的思念,透過一聲 " 啊 ",攤在面前。
唱《山鬼》。
情緒浮動,張力十足。
時而婉轉,時而嘯鳴。
少女的癡情,在猿狖齊鳴中,走向悲情。
唱《庭院深深》。
一身棗紅長裙,一曲孤歌飄零。
簾幕重重,門掩黃昏,閨閣幽閉。
亂紅滿地,秋千空蕩,無語凝噎。
一曲過後,落寞籠罩四周。
有人言:" 我等凡人,怎配聆此仙音?"
神曲在前,名作随後。
過去的成見,在一首首曲子中,被重新洗刷。
她夠格評價他人了嗎?
回過頭來看,龔琳娜所尋求的,不過一個字:" 真 "。
隻要真實,是褒是貶,她全盤皆收。
隻要真實,她都認。
她始終記得老鑼說的,不要假唱,那很惡心。
所以,她回贈自己一句:" 假唱假意,再大的名,再高的技,皆故弄玄虛。"
從此,一意孤行,執着真唱。
20 年過去,她靠着 " 真 ",成了 " 角兒 "。
很多人認識她,更多人欽佩她。
但在頂峰之時,互相扶持走來的兩人,決定各行其路。
感傷嗎?
我不感傷。
每一段婚姻的終結,有着諸多的因由。每一段關系的結束,必然也是到了 " 結束比繼續更好 " 的時候。
對此無需文藝化的哀婉。
也無需站在女性客體的角度上,去強化 " 失去感 "。
說到底,生在這世間,大家都不宜過度追求 " 永恒之愛 " 這四個字。
也不宜過度浪漫化真實的婚姻。
對于執手一生的幻想,在影視劇中解決。
回到現實生活裏,一定要認清,人世間的關系千萬種。
有夫妻之情,也有摯友之義;有伴侶之心,也有知己之誼;有愛人之盟,也有家人之恩。
哪一種關系都在陪伴我們,成就我們。
而那最終極的愛,需自己給予。
就如白水經岸,飛鳥過山,你終将于生命之中,尋得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