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華爲又是頻頻登上熱搜。
在官宣與長安成立合資公司後,長安股價直接漲停。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賽力斯股價暴跌,随後緊急回應稱:收到了華爲入股新合資公司的邀請。
甚至在智界 S7 的上市發布會上,相比于新車,大家關注的焦點,顯然更期待餘承東能再透露些核心信息,華爲的技術與科技會花落誰家?哪種方式的含華量更高?
沒有讓媒體失望,餘承東在現場表示:華爲已向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發出股權開放邀請,并希望中國一汽集團加入。一汽股價同樣直線拉升。
* 圖片來源智界 S7 上市發布會
作爲華爲入局的首款轎車,奇瑞的首款智選車,智界 S7 實力如何?華爲新合資公司有哪些玩法?華爲要親自下場造車?老狐借此機會給大家聊個夠。
開卷 20 萬級 800V 市場
從技術上來說,800V 平台的主要優勢,是提高續航裏程和充電速度,降低純電車型的使用焦慮,此前一直被用在高端車型上。
不過,随着競争越來越卷,目前在 20 萬級市場,已經有少數車型開始提供了,如小鵬 G6 和智己 LS6,但這 2 款都是 SUV 車型。
智界 S7 搭載了華爲全新的 " 巨鲸 " 800V 高壓電池平台,充電 5 分鍾可續航 215km,15 分鍾可補充續航 430km,CLTC 最高綜合續航達 855km,四驅版車型的最快百公裏加速時間僅需 3.3s。
從性能表現來看,在同級同價位還是比較亮眼的。相比此前問界注重增程式的炫技,這次則是華爲在針對純電領域秀肌肉。
除此之外,智界 S7 還配備了華爲智能數字底盤——途靈,硬件結構包括前雙叉臂 + 後五連杆懸架、CDC 可變阻尼減震和空氣懸架等。
通過智控集群,結合路面、車身和動态扭矩等強大的感知,從而對底盤狀态進行實時調整,車身高度擁有 4 擋可調,兼顧操控與舒适性的表現。
同時,智駕輔助依然是智界 S7 的賣點,Max 以上版本均将會搭載 HUAWEI ADS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目前,高速 NCA 已實現商用,城區 NCA 将于 2023 年底将在全國範圍内實現商用,泊車代駕 Beta 也将于明年一季度,率先在北上廣深等城市逐步開放。
至于外觀和内飾,老狐就不多介紹了。平心而論,智界 S7 轎跑的顔值、鴻蒙 4 車機的功能性以及零重力座椅等,在同價位均達到了主流水準。
不過,在車型分配上,智界 S7 還存在優化空間,入門版車型的續航隻有 550 km,預計次低配的 705 km 版本會是銷量主力,但售價也達到了 28.98 萬元,長續航車型埋得有些深了。
就是 HI 模式的升級版
再說新合資公司,華爲此前的回複是:此次合作的具體事項仍在洽談中,預計 6 個月内完成。盡管還沒有明确的信息,但除了車 BU 被剝離,還存在智選車會被收編、華爲要親自下場造車等猜測。
發布會現場的 PPT 已經暴露了一些關鍵點。
餘承東稱:新合資公司是華爲在智能汽車領域平台戰略的演進,并且在 HI 模式下方,加入了長安。一直以來華爲都以 " 不造車 " 标榜,通過零部件、HI 模式和智選車模式,來幫助車企造好車。
但是對比智選車的風生水起,前兩種合作方式顯得不溫不火,尤其是 HI 模式(即華爲提供全棧式智能化解決方案,如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讓許多車企擔心,會失去靈魂。
而從業務闆塊來說,被剝離的似乎隻有 HI 模式。
* 圖片來源華爲新聞公告
簡單理解,此次改變不僅可以深化華爲不造車的承諾,通過開放股權,也可以讓擔心失去靈魂的車企,以入股的方式成爲智能技術的擁有者之一。
格局是不是一下就打開了?
而且新合資公司在技術研發方面,華爲依然是主導,長安入股比例最高不超過 40 %,華爲也表态後續會開放股權,做一個由汽車産業共同參與的電動化智能化開放平台。
李想直接稱其爲:智能化時代的聯合電子。
* 圖片來源李想微博
如果以全球車企爲目标客戶的話,新公司的布局視野,還是相當巨大的,說不定會成爲智能化時代的下一個博世。
那麽長安扮演什麽角色呢?
目前看,還是緩解華爲的壓力,畢竟研發相當燒錢,根據 2022 年報:自車 BU 成立以來,累計投入已達 30 億美元,約合 214.6 億元,研發團隊達 7000 人規模。
但華爲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全年收入僅爲 20.77 億元。
* 圖片來源華爲 2022 年報
此外,長安旗下的深藍、啓源等也是新能源轉型的代表,同樣是新合資公司的目标客戶。
鴻蒙智行也是華爲新客戶
新合資公司與鴻蒙智行會是怎樣的關系呢?
我們還是從業務闆塊找痕迹,公告中,新合資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雲和智能車燈等業務。而全新智界 S7 搭載的 800V 碳化矽動力平台、華爲途靈智能底盤和鴻蒙智行業務,仍然歸屬華爲。
我們可以把智能化與電動化進行拆分,華爲将前者給了合資公司,後者留給自己。
老狐猜測:鴻蒙智行大概率是一切按規劃發展的,畢竟大生态的概念已經形成,除了賽力斯和奇瑞,後續還有北汽和江淮加入,至少推出兩個 " 界 " 字輩的新序列。
智選車的定義也是從車型設計研發、核心技術到銷售和服務的全方位賦能,除了技術輸出,還涉及到市場營銷、渠道網絡等多個方面。
如此一來,鴻蒙智行也會成爲新合資公司的客戶。
隻不過,如果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等加入智選車的車企,入股新合資公司的話,可能會有些 " 精神分裂 ",身份會在甲方與乙方之間來回切換。
總結
本期的小總結有點複雜,對于智界 S7 來說,20 萬級純電 800V、高階智駕、鴻蒙車機等,都是新車的亮點,技術性能比較有優勢,但相比同級競品,售價也要略高一些。
能否熱銷主要還是看消費者,對這些技術是否買賬了。
至于新合資公司與鴻蒙智行,基礎依然是基于華爲最初三種模式的演變,通過與車企的深度捆綁,來加速回血和發展,無疑是正向的,如果說新能源的下半場是智能化,新的合資公司确實有機會給汽車行業重新洗牌。
鴻蒙智行方面,問界新 M7 大定訂單已經突破了 10 萬輛,問界 M9 預訂訂單量也已突破 3.3 萬輛,再加上後續的衆多新車布局,擁有很強的市場釋放空間。
跨界入局,不造車的華爲,已經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參考資料:
智界 S7 上市發布會
編輯: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