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調研機構 "GfK 中國 " 日前發布了 2023 年第三季度市場報告。
報告中有一個數據引發網友注意,那就是中國手機市場第三季度的均價,已達 3480 元。
數據出爐後,相關話題迅速沖上熱搜,網友感歎:突然就想起了曾經小米的 1999,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不少印象中的 " 低端 " 品牌,部分機型的價格水漲船高,例如榮耀 100 Pro,起售價 3399 元,完全沒有一點 " 低端 " 的影子。
除了榮耀,還有剛剛發布的 Redmi K70 Pro,起售價也達到了 3299 元。
低端機價格不低端,高端機價格依然高端,小米 14 的起步價 3999 元,華爲 Mate 60 的起步價 5499 元。
* 京東
最近大火的折疊屏手機,價格普遍都在 6000 元以上,甚至不乏萬元機型,帶動整體手機市場價格水漲船高。
難道,現在已經到了人均高端手機的時代?
小米手機價格史
國産手機的漲價曆程,從小米手機曆年的價格變化,或許能得知一二。
十多年前的手機市場,外國手機價格高高在上,即便配置一般;國産則是各種山寨手機,低價的同時,配置質量也很糟糕。
小米的 1999 元,打破了這個格局,用一個不太高的價格,消費者就能買到一款各方面都很不錯的産品。
小米帶來的性價比之路,爲國産手機指明了方向,國産手機集體進入繁榮期,在性價比的道路上持續多年。
從小米 1 到小米 5,小米一直賣 1999,但随着成本壓力上漲,性價比這條路,逐漸走不通了。
* 人民日報
2017 年,是手機漲價的 " 元年 ",蘋果發布的 iPhone X 沖到八千大關,華爲也推出了 Mate 10 系列,起售價 3899 元。
這一年小米發布的小米 6,也終于打破了 1999 傳統,起售價提升到 2499 元。
在當時,抱怨小米 " 忘記初心 " 的用戶有不少,不過小米 6 的品質很不錯,而且在同行的襯托下,小米的漲價不算離譜。
吃到甜頭的小米,開始在漲價的路上不回頭,之後的小米 8 和小米 9,每代都漲價,不過幅度不大,兩三百左右。
如果說 2017 年是手機集體漲價的 " 元年 ",那麽 2020 年就是手機漲價的第二個 " 高潮時刻 "。
從小米 10 開始,起售價大幅上漲,一下子來到 3999 元,OPPO、VIVO、榮耀等品牌也紛紛往上沖,起售價都在 3000 元以上。
這次集體漲價,既有疫情帶來的成本上升,也有品牌方開始有意識地把資源傾斜到高端機型。
小米最新發布的小米 14,起售價依然維持在 3999 元,曾經的 "1999 交個朋友 ",似乎成爲遙遠的過去。
所以有不少網友認爲 " 小米初心是紅米 ",這也不是沒道理,相比價格水漲船高的小米,紅米顯得實惠多了。
但就連主攻中低端市場的紅米,也推出了高端機型,不管是高端還是低端品牌,廠商出高端手機的心,都是一樣的。
爲何都想漲價沖高端
手機廠商漲價,不斷沖高端,和各種因素有關。
中國大陸的手機市場,現在隻剩下蘋果、華爲、小米 、OPPO、 vivo 等數個廠商把持。
從市場競争的角度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趨向飽和,以前是群雄争霸,現在是剩者爲王。
因爲競争者減少,廠商不需要再用過激的低價打開市場,要想再出現 1999,已經不大可能。
說是有默契也好,市場壁壘也好,當所有廠商都 " 默認 " 漲價," 默認 " 做高端,整個手機市場的 " 高端化 ",就難以避免。
除了個别廠商,大多數國産手機廠商,非常依賴高通芯片,高通芯片的不斷漲價,則 " 害苦 " 了一衆廠商。
2017 年到 2022 年,高通芯片的單價,從 50 美元上漲到 160 美元。
* 半導體産業縱橫
正在沖擊高端市場的聯發科,芯片價格也有明顯上漲,2019 年的天玑 1000 爲 70 美元,2021 年的天玑 9000 則漲到 110 美元。
因此有一定技術積累的廠商,都會有自研的打算,最起碼不會受制于人。
以前手機廠商推出高端手機,隻需依靠芯片或多攝像頭等少數賣點,就能吸引用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投入。
但現在的手機同質化嚴重,芯片跑分猶如七龍珠戰鬥力,攝像頭都有 N 個,不是數碼愛好者,根本分辨不出。
因此廠商吸引新用戶的點,從單純的高性能,變成了各種自研技術,華爲小米的自研系統,vivo 的自研影像芯片等。
從廠商角度,自研除了避免受制于人,還能打出差異化以刺激銷路。
小米推出 ISP 澎湃 C1,vivo 推出了自研獨立 ISP 芯片 V1,都是爲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而做的技術研發。
小米最近推出的澎拜 OS,憑着自研系統的東風,更是大大刺激了小米 14 的銷量。
這些自研技術,通常會用在高端手機上,中低端手機無緣,中低端及性價比手機手機雖然出貨量大,但利潤貢獻無法和高端手機相比。
所以,并不是手機廠商不想去打造性價比手機,隻是一旦可以沖擊高端,在利潤的驅使下,很難回歸低價模式。
1999 手機是否真的徹底消失?老狐的回答是肯定的,手機漲價或高端化,已是大勢所趨,很難改變。
對于這個現象,其實無需一味否定,可以更理性地看待。
高端機型或貴價機型,能提供更先進的技術和服務,對于有消費能力又追求高品質的消費者來說,肯定是合理的選擇。
對于需求不太高的消費者,中低端市場仍有大量千元機可供選擇,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選擇即可。
最後老狐想問問小夥伴們,你們現在使用的手機是多少錢?下一部手機打算花多少銀子?
編輯:陳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