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大學生直播 " 話題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記者發現,在直播平台上,與 " 大學生 " 話題有關的直播内容良莠不齊,更有不法分子冒用 " 大學生 " 身份直播獲益,讓本該正能量的大學生直播出現了低俗内容。
" 封了就換标題,還是能搜到 "
張志鵬(化名)的某社交軟件内,最近突然多了很多身着暴露,打着 " 女大學生 " 标簽的短視頻。記者發現,這些賬号内的視頻多以擦邊内容爲主,評論區充斥着表達愛慕之意的話語。張志鵬向記者介紹,這些視頻隻要一刷,就會被推薦個不停。今天這個賬号被封了,明天還會有新的賬号出現。
淩晨 2 點多,女主播在直播間熱舞(左),某主播用戶名标注 "** 學生妹 "(右)。
記者觀察部分賬号發現,賬号首部作品基本都在半年内,粉絲數量在千人左右,但評論區卻熱鬧非凡。" 她們不是爲了做賬号,有許多隻是打了個标簽,實際都不是大學生。" 張志鵬說,這類主播開播時間一般都是在深夜乃至淩晨後,直播的時候都會說刷什麽禮物能得到主播什麽樣的獎勵,最終目的還是轉移平台聯系粉絲,逃避網絡監管。
次日,記者再次登錄該平台發現,輸入的 " 女大學生 " 關鍵詞已無法顯示内容,張志鵬向記者展示的賬号也不見了蹤影。" 這就是已經被封了,但是你換個關鍵詞還能找到類似視頻。" 按照張志鵬的說法,記者更換了關鍵詞搜索,果不其然,類似 " 女大學生 " 的視頻再次映入眼簾,其内容與此前被封的賬号如出一轍。
愛用 " 大學生 " 标簽包裝藝人的直播公司
" 部分直播賬号明面上是個人運作,實則都是有公司。" 一位從事直播運營的内幕人士向記者透露,封了号這個手機号就廢了,沒有團隊運作很難一直靠這個賺錢。
記者在某招聘平台發現,招募主播崗位的傳媒公司不在少數。" 無經驗可帶 "" 時間自由 "" 保底萬元月收入 " 等等亮眼的标簽,讓正在讀大學的王雨婷(化名)有些心動。
某招聘的主播崗位介紹。
" 因爲可以兼職,本想借這個機會多賺點生活費,可誰成想 ……" 王雨婷向記者講述面試經曆時有些懊惱。據她描述,傳媒公司内用一個個石膏闆打出隔間,将隔間布置成不同場景。每個直播間的主播主打一種風格,工作就是陪看直播的人聊天,求刷禮物。
" 讓我立大學生人設,這樣禮物收益就會多。" 王雨婷表示,對方公司知道自己是在讀學生後,開始講述入職後立人設、博眼球的手段,并表示光這個标簽就能月入過萬。
内幕人士表示,立人設是一方面,最核心的則是善用 " 女大 "" 大學生 " 等花樣标簽包裝主播,這樣能增加人氣,收獲更多禮物。有了禮物才有收益,公司才能賺錢,否則,就是利用合同漏洞,讓新入行不懂規則的主播替公司買單。由此可見,部分所謂的招聘 " 主播 " 實際上就是利用平台用戶喜好規則達到 " 眼球經濟 " 目的。通過高薪和所謂的人設标簽包裝,讓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參與其中,盲目跟風誤以爲 " 大學生 " 這個标簽就是賺錢工具,最終走上低俗直播的歧途。
正能量的大學生直播應該成爲主流
其實,并非所有的 " 大學生 " 直播間都如前者一樣。在社交軟件上,大學生出鏡助農銷貨、分享學習經驗、表演傳統文化等題材的直播間比比皆是,這才應該是大學生直播的主流。
出生于江西贛州,正在武漢讀大三的周曉東因爲自家生産臍橙,便和同學們一起返鄉回家直播賣橙子,爲家鄉農産品代言。一天銷完 3000 斤橙子的業績受到媒體的關注,他正立志在一周内将自家上萬斤臍橙賣出去。
來自成都某高校同寝室的五位女生,每晚 22 點,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在直播間随機抽取古詩詞背誦并推廣普通話,傳播古詩詞文化。倒背如流的她們,被網友點贊爲 " 行走的古詩詞錄音機 "。
6 月高考結束後,部分高校大學生用直播賣貨的方式替母校宣傳招生;用直播上鏈接的形式,曬出錄取通知書、學生證等等,爲母校招生貢獻一份力量。
海報新聞記者 周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