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爲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态 ……" 明朝文學家魏學洢撰寫的《核舟記》令人印象深刻,不由讓世人驚歎核雕手藝人的技藝精湛。
在蘇州市吳中區太湖邊光福鎮聚集了衆多從事核雕的手藝人。近日,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光福核雕産業區域共入駐工作室 500 多個,各類工作室不但向外界輸出各類高質量核雕作品,更承擔了招收學生、培養人才的行業職責,使得這門古老的工藝散發出新的色彩。
一粒橄榄核帶來經濟效益,讓古老工藝 " 新生 "
今年 67 歲的許忠英,從 17 歲開始進入光福紅木雕刻廠學藝,至此就沒有離開過核雕桌。現在她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光福核雕)代表性傳承人。
△許忠英
從開始學藝,到成爲非遺傳承人,許忠英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沒名氣時,來買許忠英作品的人很少,她隻能背着包裹,帶上核雕作品,挨家挨戶上門詢問推銷,甚至還去過上海、北京等地擺過地攤。
" 我沒有什麽文化來表達自己,就用藝術來表達自己。" 即使日子過得艱難,許忠英依舊沒有放棄核雕。" 人家雕刻 10 串的時間,我隻雕刻 1 串。" 在她眼裏,核雕是活的,它們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意義和價值。功夫不負有心人,随着核雕藝術慢慢走入大家視野,她的作品也得到了認可。20 世紀 90 年代,她曾接到過一筆高達 26 萬的訂單,一粒制作精美的核雕能賣出兩三萬元的好價錢。
△許忠英的核雕作品
即便如今技術發達,很多可以用機器雕刻,但許忠英還是堅持純手工,爲的就是那份核雕的溫度。" 廣大收藏愛好者也清楚機器雕刻和手工雕刻的差異。" 許忠英說。
爲生計受過的苦,讓許忠英知道生活不易,與人爲善。早在 2002 年,她便成立了許忠英核雕工作室,義務帶領、教授學徒 100 多人,不僅悉心教導徒弟的雕刻技藝,還幫徒弟打開核雕的銷售市場,讓學徒們既學到手藝,又能有穩定的經濟來源。
△許忠英的作品
" 小到幾百幾千元,大到幾萬元,甚至更貴一些的核雕串,總要讓他們先有了經濟來源,才能談堅持。" 許忠英清楚,核雕這門古老手藝,光靠老一輩是不夠的,需要更多年輕人去傳承,才有 " 新生 "。
時代故事刻進橄榄核裏,讓傳統文化 " 活 " 起來
" 現在做核雕的年輕人,有一種積極創新的态度,他們的作品結合美麗中國、城市景觀、好人故事等等,這些和核雕融合在一起,體現出我們工藝發展的前途。" 許忠英介紹道。
保留古老技藝,同時又确保基因不變、機理不變,在此基礎上,能工巧匠們持續守正創新,爲這門古老工藝的發展傳承融入當代生活理念的印記。
△陸小琴
1976 年出生的陸小琴就是其中一位。在做了 12 年紅木雕刻後," 木匠 " 陸小琴轉向了核雕。或許是十多年的木雕生涯爲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陸小琴對于核雕上手很快。" 生活的點滴、瞬間的美好,都是我創作的源泉。" 她說。
在作品《太湖霞光》中,陸小琴着力探讨作品與空間的關系,并首次利用光源來呈現核雕作品。她把國畫的構圖運用在橄榄核上來展現太湖風光,近處雕着寒梅、漁舟、湖面,遠處寫意留白,雕刻層山,打一束光到核雕上,立刻呈現出波光粼粼的效果,正如霞光撥開雲霧落在湖面上。
△陸小琴作品《太湖霞光》
" 核雕雖然是一門傳統的技藝,但非遺傳承不應一味仿古,還要用非遺技藝講好中國故事,記錄下這個時代。" 于是,奧運健兒、神舟飛船都經由陸小琴之手塑形于果核上。
與此同時,陸小琴還和蘇州當地院校合作,擔任客座教授,讓核雕走進校園。" 我跟着陸老師學核雕并不是爲了以此混口飯吃,而是爲了能讓更多人看到并喜歡上核雕。" 薛含茹是陸小琴的徒弟之一,目前還在讀書,她告訴記者,将來完成了學業,她會潛心修煉刀工,并嘗試将現代美術與傳統核雕藝術結合,使核雕煥發新的生命力。
△陸小琴作品《美麗中國 - 好人故事》
政府搭台探索更多可能,百花齊放才能春色滿園
"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光福鎮副鎮長張靜介紹,創作範圍不斷放大,藝術視野不斷拓寬,光福核雕的影響力和品牌力正日益增強。
目前,光福擁有核雕工作室 500 多個,由老、中、青三代核雕從業者共同支撐起光福核雕産業,已形成規模化集聚效應,并輻射至周邊鄰近鄉鎮。越來越多藝術院校高材生和其他雕刻領域的專家加入其中,共同推動産業結構優化、行業整體升級。光福也積極爲核雕手藝人搭建更多交流、學習、展示的平台,爲光福核雕的未來探索更多可能性。
2021 年底,吳中區首家蘇作非遺工坊、蘇作産業學院落戶光福,以政府、協會、企業以及學院爲一體的工藝人才共育機制有了進一步實踐,讓中堅力量更快成熟,年輕一代更快嶄露頭角。
漸漸地,一批出類拔萃的名匠開始湧現。據了解,目前 " 光福核雕 " 共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2 名、省級傳承人 1 名、市級傳承人 2 名、區級傳承人 12 名。以核雕生産爲中心還衍生出各類相關附加産業,如橄榄核收購、雕刻工具生産、核雕作品包裝、核雕經紀人等新興職業,爲光福及周邊地區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現代快報 + 記者 何潔 徐曉安 文 / 攝
(部分圖片由光福鎮提供 編輯 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