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9 月 24 日訊(編輯 史正丞)北京時間周日晚間 23 點左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長達 7 年的 OSIRIS-REx 小行星樣本收集計劃迎來了最爲關鍵的時間點——收集到的樣本終于返回地球了。
根據現場直播的最新消息,觀測設備已經拍到返回艙已經進入大氣層,并成功打開降落傘,并在北京時間 22 點 52 分着陸。
注:源自 NASA 直播
注:NASA 現場
OSIRIS-Rex 的全稱叫做太陽系起源、光譜解析、資源識别、安全保障、小行星風化層探索者,任務是從一顆叫做 Bennu(埃及神話裏的不死鳥)的近地小行星上采取樣本并返回地球。這顆平均半徑隻有 250 米左右的小行星,将幫助人類了解太陽系的起源,以及地球和人類從何而來。
該項目的主要調查者、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太空科學教授 Dante Lauretta 表示:"我們認爲正是像 Bennu 這樣的小行星讓地球變得宜居,它們可能給地球帶來了水、各種分子,以及觸發地球生命起源的各種有機物。"
目前并不清楚這次返回的太空艙中到底有多少小行星樣本,Lauretta 教授此前曾預期能夠達到 250 克。不過在 NASA 官網的任務介紹中,提及的任務目标是至少回收 2.1 盎司的小行星樣本(59.5 克)。
即便返回艙隻完成 NASA 給出的最低标準,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又一次重大進步。此前日本科學家曾在 2010 和 2020 年兩度從小行星上提取樣本返回,其中在2020 年帶回的重量是 5 克。Lauretta 教授表示,帶回來的樣本越多,化學家們從中提取的分子,以及可以探索的有趣化學反應就越多。
從今年 7 月 NASA 進行的太空艙返回演習,也大緻能看出整個流程會是什麽樣子的。
(NASA 在今年 7 月進行的太空艙搜尋演習,來源:NASA)
按照任務計劃,這個滿載珍貴小行星樣本的太空艙,将在美國國防部猶他州測試與訓練場着陸。經過初步處理後,将被送到 NASA 的休斯頓林頓 · 約翰遜太空中心。Lauretta 教授也表示,他對于太空艙返回地球和回收并不感到焦慮,因爲整個任務中最難的一步,其實是找到并登陸小行星。
OSIRIS-Rex 項目回顧
2016 年 7 月,OSIRIS-Rex 搭載 Atlas V 運載火箭升空。
經過多次軌道調整,OSIRIS-Rex 在 2018 年 12 月成功對齊 Benn,并對這顆小行星進行細緻的繪圖。
2020 年 10 月 20 日,OSIRIS-Rex 釋放機械臂,首次與小行星表面接觸,通過 " 輕拍 " 小行星表面收集灰塵和揚起的小石塊。兩天後返回的圖像顯示,OSIRIS-Rex 已經收集到滿足目标要求的樣本,研究人員在 10 月 28 日發出了關閉返回艙的命令。
2021 年 4 月 7 日,OSIRIS-Rex 最後一次掠過 Bennu,拍下了上一回 " 拍擊 " 小行星表面造成的影響。5 月 10 日,OSIRIS-Rex 主引擎進行了長達七分鍾的全力推進,正式踏上長達兩年半的 " 回家之路 "。
釋放返回艙之後,OSIRIS-Rex 探測器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現在這個航空器已經踏上了新的征程——擇機探索小行星 99942(Apophis)。按照天文學家的預測,Apophis 将在 2029 年抵達最接近地球的位置,最近距離可能隻有 3.2 萬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