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故發生時,如何通過行車數據判定責任歸屬?自動駕駛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但各車企間數據尚未實現有效安全流通,如何打破數據孤島,發揮數據價值是全行業面臨的共性難題?
随着智能電動車市場規模快速放大,智能電動車數字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數據歸屬、利用、以及在責任判定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零數科技 VP 劉波看來,汽車産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數據問題,在于缺乏數據價值流通的基礎設施,需要通過建立基礎設施完成基于數據數字身份的确權、基于數據存證的可信以及基于隐私計算技術提供數據安全保障。
" 依托區塊鏈和隐私計算技術,搭建分布式的數據共享網絡,能夠保障智能汽車事故糾紛定責和無人駕駛模型訓練數據供給能力,提高智能網聯汽車監管、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及碳資産認證效率,劃分人與人工智能的權責邊界,推動汽車産業數字化轉型。" 零數科技 CEO 林樂表示。
在林樂看來,區塊鏈和隐私計算技術主要能夠在汽車數據安全監管、汽車數據資産流通、汽車金融資産流通三方面對汽車行業走向電動化智能化過程發揮作用。
從汽車數據安全監管來看,可以通過搭建汽車數據存證監管平台,在不洩露數據的同時,通過數據指紋上鏈,将汽車行駛過程中真實數據信息保存下來。一旦出了事故,可以通過指紋比對的方式,判斷整車廠提供的數據是否是真實,去解決人與車事故責任歸屬問題。此外,這些數據還可以用于保險定責。
林樂表示,目前這一平台還在非公共體系内,消費者拿到的是證明信息,在相關配套體系完善後,将開放給消費者自查詢的系統。
" 數據指紋上鏈主要有兩種方式,原來考慮過兩路直接同步發送,一路是發送到整車廠,一路是發送數據指紋到鏈上,鏈上不保存原數據,隻保存代表數據指紋的哈希值。但從整車廠和數據鏈接的角度來說,他們更希望數據先上傳到他們的數據中心,再通過哈希的方式把數據指紋放到鏈上。目前更多的是第二種方式。" 林樂向钛媒體 App 表示。
基于數據上傳的實時性,數據中心拿到數據後,就會直接做數據指紋上鏈、實時存證,因此即便是第二種方式,車企篡改數據的可能性也相對較低。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對主機廠來說數據上鏈弊大于利,但林樂表示,車企并不是完全拒絕數據上鏈,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市場化的驅動,因爲主機廠在碰到事故責任追責時很難自證清白,即便拿出的數據是真實的,輿論壓力會導向他們有篡改的動機及可能。
其二是監管要求正在推動數據上鏈的發展趨勢。林樂表示,各地的監管部門包括中央網信辦等都有數據監管要求,形成一個能夠讓消費者可以感知的體系,而不是模棱兩可的狀态。
最後是市場的訴求。随着行業往前發展,帶有輔助駕駛的車輛出現問題時需要保險的介入去解決責任認定問題。保險公司也需要車企給出真實可信的數據,爲保險定責提供了幫助和依據。
" 雖然市場全面鋪開的速度可能不會那麽快,但是已經在往前走了;并且長遠來看,有數據生态連接的整車制造企業會更得到市場的青睐。" 林樂表示。截止目前,零數科技與某智能網聯試點城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搭建了汽車數據存證監管平台。
汽車數據資産流通在于打破自動駕駛數據孤島的現狀。無人駕駛需要大量的數據去訓練人工智能算法,但整車廠和自動駕駛廠商的數據非常有限,因此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投入與路上實測。
對此,零數科技提出搭建汽車大數據區塊鏈交易平台,通過分布式的汽車數據共享交易網絡,使得數據供給方和需求方之間形成連接,同時結合隐私計算技術,實現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分離,僅以輸出計算結果成完成數據使用權的共享需求。
對于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林樂進一步解釋稱,其本質是讓别人在看不到底層數據的同時,又能夠使用它并得到想要的結果,做到數據可用而不可見。算法方看不到數據源,數據源也看不到算法方,雙方把算法和數據放到一個黑匣子裏面共同去訓練模型。
另外,如果涉及到跨境數據交互應用,很多底層數據不能被披露,更需要隐私計算,不僅要隐藏身份信息,還要隐藏所有的底層數據,隻用模型去訓練,得到最終結果。
不過,對于車企來說,把數據作爲資産進行置換無疑拱手交出自身競争力。林樂表示,早期車企都不想把數據拿出來,但作爲鏈條上重要的一環,車企其實是需求方而非供給方。
" 車企的數據比較有限,反而是一些不做人工智能算法訓練的公司有可用的數據,比如說像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有很多的檢測數據和道路的行駛數據。另外一些汽車的運營商,比如滴滴、貨拉拉等也有很多行駛數據,如果能夠實現數據資産變現可以爲企業帶來收入。" 林樂說道。
林樂還提到,雖然車企不會直接提供數據,但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下,未來可能會以聯盟形式完成數據交互共享。
最後,在汽車金融資産流通上,由于汽車行業存在大量零散的分布式資産,如果想依托資産融資,解決資産端和資金端的信息不對稱則是前提,原來靠人盡調的方式,成本高且容易造假。
在零數科技看來,如果将分布式的資産信息可以實時、可信地登記在鏈上反映給金融機構,能夠解決貸前盡調的問題。
另一方面,一部分汽車金融産品是靠資産未來産生的現金流還本付息,依托智能合約,可以将資産産生的現金流鎖定,避免被提前挪用,并将分配規則智能合約化上鏈,以降低貸後現金流管理的成本。
據零數科技透露,目前已在平台登記的包括充電樁、換電站、換電池等資産接近 20 億左右規模。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 ,作者 | 肖漫,編輯 | 張敏)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