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科技真是發達了,足不出戶,也能治好她姐多年的低血壓。
最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 " 黑馬情侶 " 的視頻。
大概就是一對大學生情侶,曬出了自己 " 幸福 " 的戀愛日常,包括但不限于:
逛一次超市花十塊,夥食費一天 25 元、周年紀念日在地下室過、儀式感禮物送的是兩元店的發卡等等 ......
他們在視頻裏甜甜蜜蜜,網友們在評論區大受震撼。
好好的戀愛,怎麽談得像艱苦扶貧?這種戀愛,真的有談的必要嗎?
把談戀愛過成撿破爛,圖啥?
事情還得從一條 " 情侶一個月隻花 1500" 的分享視頻說起。
3 月 21 日,網友@黑馬 在抖音上曬出了和女朋友的每月花銷,視頻一開頭,他就以 " 大學談戀愛不會燒錢 " 爲噱頭,開始了自己的分享:
兩人一天的夥食費會控制在 25 元以内,但這并不是因爲胃口小或是食堂便宜,而是因爲中午和晚上,兩個人都是共吃一份飯。
兩個人都不買衣服,女生還不買化妝品,用的都是最基礎的護膚品和水乳,所以每月能控制在 50 元。
逛一次超市花十元,一個月吃水果不到一百元,出去玩一趟不到五十元 ...... 可謂是把 " 勤儉節約 " 貫徹到了極點。
而他們的其他視頻裏,也都踐行了這種生活方式。
兩人的周年紀念日是在地下室過的," 買了些好吃的 ",指的是手掌大的小蛋糕和擺不滿小桌的鹵菜。
女生做了黃焖雞,但将近三分鍾的視頻裏,基本是男生一個人在吃。
兩個人一塊兒去逛夜市,走了一圈也沒買多少東西,臨走時女孩還有些依依不舍:
" 我還想吃點肉呢。"
男生的臉色一下就變了
如此種種計算下來,男生頗爲自得地表示:" 談戀愛不僅不花錢,還省錢。"
看到這兒,是不是以爲他們倆是什麽窮苦大學生勤工儉學,不得已才這麽節省?
并非如此。
首先,兩人的生活費就是個理不清的羅生門。
談戀愛之前,女生一個月的生活費是 2000 元,男生生活費 500 元,(現在又改口成男生 1600 女生 1000)。
而且,在@黑馬 的主頁裏,還能看見不少健身相關的動态,不僅肌肉線條明顯,還大多是在有專業器材的健身館,不像免費場地。
更何況,這麽清晰的肌肉塊,兩個人吃一份飯可維持不下來。
另外,男生在家拍攝的視頻也展示出了不錯的家境,雖然不是什麽金碧輝煌的裝修,但至少有空調有書櫃,怎麽也不至于一個月隻能花 750。
很快,就有人質疑男方是在吸血女生,不少網友也都對女生的選擇怒其不争,認爲談戀愛之後拉低了她的生活水平。
面對争議,女孩很快出來做了解釋,還列舉出了一堆 " 被愛 " 的證據。
但越是解釋,越是讓人難以接受。
她曬出了男生送的禮物,基本以零碎的小擺件、廉價的毛絨玩具爲主。不管言語修飾得多漂亮。但看起來,均價不會超過五塊錢。
她說自己想吃壽司時,男生花了 " 一二百塊 " 買做壽司的工具,她天天吃都要吃吐了。
但很快有網友打臉:一套工具最多六十元。而且根據他們後續的視頻也看到,這套工具後來又被兩人拿去擺攤了。
她說男生讓她打九價、讓她染頭發,"1300 的九價他說打就給我打了。"
網友們再一次指出了至關重要的漏洞:
這難道不是你自己的生活費嗎?
明明自己有足夠的錢去做這些事,爲什麽非得把 " 對自己好 " 的權力移交到男生手裏?
諸如此類的不解,還有許多。
聽完她的講述,能感受到她對男友的迷戀,仿佛男人做的一切小事都可以被賦予重大意義,而在這段關系中的所有幸福感,都來自男友的 " 施舍 " 和 " 贈予 "。
更令人心酸的是,有人翻到了女孩剛戀愛時的照片,短短一年裏,她就從一個青蔥水靈的大學生,變得憔悴而狼狽。
如此鮮明的對比之下,她竟然還在說:" 我過得很幸福。"
他們發的好女孩證,我不想要
事實上,讓網友們接受不了的不僅僅是兩人過于離譜的省錢狀态,還有女孩表現出的 " 樂在其中 "。
無論是澄清視頻,還是後續的專訪,女孩都不停地重複着 " 他很愛我 "、" 他讓我變得充實 "、" 我很幸福 "。
但在旁觀者看來,她早已掉進了一個密不透風的戀愛陷阱,她本人卻閉目塞聽,無知無覺。
讓我們來看看這陷阱三步曲——
首先,男生以自己的節省或是摳門來收獲女性的同情,戀愛之後,讓女生自覺地改變生活方式,遷就他的消費觀。
緊接着,他用廉價的物品和花言巧語來不斷制造 " 我對你很好 " 的謊言,環環相扣地将她拖入甜蜜陷阱。
最後,他不斷地利用 " 好女孩 " 标簽來深化女孩的道德感,讓她自我感覺良好,甚至獲得了成就感。
她讓渡了自己的權力,把金錢的支配權和自己的選擇權都交給了男友,反過來又一廂情願地墜入 " 他對我很好 " 的幻象裏。
而這最後一步,也是在打壓女孩時常用的手段,即——好女孩教育。
有網友總結了好女孩教育的特點:
" 你要看起來沒有欲望,沒有要求,沒有想法,你要把表現的機會給你的丈夫,把丈夫捧高,讓他幫你實現了你本可以自己去實現的願望後還要感恩戴德。然後站在自己營造的幸福感裏沾沾自喜。"
當一個男人加築給你的好女孩标簽越多,你就越要警惕。
因爲他所說的 " 好 ",也許隻是說明,在這段關系裏,他受益更多、回報更高、對你的利用價值更大罷了。
比如他們說主動不要彩禮的才是好女孩。
每年,都有不少彩禮相關的報道上新聞。男人們抱怨着娶老婆彩禮太高,甚至指責彩禮成了新時代的女性财富密碼。
而每每這種新聞底下,都有人跳出來說:
" 好女孩才不會要彩禮。"
那麽,要不要彩禮和女性的品質挂鈎嗎?
更何況她姐早就寫過,彩禮最初就是讓女性成爲男方财産,把女性看做資源的一種載體。
本質上,是因爲女性在家庭内部的勞動不被承認,才需要彩禮來盡可能維護女性的婚育成本。
他誇你不要彩禮,誇你是好女孩,不過是不想給彩禮而已。
以此類推,他們口中的 " 好女孩 " 還可以延伸出無數種花樣。
不要彩禮是好女孩、不拜金是好女孩、不買奢侈品是好女孩、照顧家庭是好女孩、勤儉節約是好女孩 ......
甚至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夏天的第一根冰淇淋底下,都有男人 " 語重心長 " 地教育:
" 這都是道德綁架,好女孩不該這樣。"
眼看 " 好女孩 " 的标準越壘越高,女孩們卻還要在這套标準裏自我規勸,争相去赢那個虛無缥缈的獎章。
作家吳曉樂曾在她的随筆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裏寫:
「幾乎每個女生都接受了一套完整且順序俨然的厭女練習。那些教條如同空氣一般,随着我們的呼吸而深刻地繞行于我們體内,如雙股螺旋般反複纏卷。女孩們是如此娴熟于裁切自己,好兌取社會的認同,把自己修得亂七八糟還不夠,也把别的女孩給剪得淚流滿面。」
你以爲獲得好女孩比賽的勝利,就會得到獎賞嗎?
不,當我們裁切着自身的欲望,削減掉自身的鋒芒,再來到這個名爲戀愛的鬥獸場中,我們就會發現,結果很可能是——
你想要白手起家,他隻不過把你當墊腳的台階;
你想要同甘共苦,他發家後随時準備換掉糟糠之妻;
你以爲自己低眉順眼之後能獲得他的寵愛,殊不知,隻是淪爲了他盤中的獵物,他仍想要更深一步敲骨吸髓。
在他們的叙事語境裏,毫無必要的節省成了幸福的象征,毫不用心的禮物成了 " 對我好 " 的證明,吃苦受罪被包裝上一層 " 同甘共苦 " 的糖衣,誘惑着女孩們咽下一頓頓廉價的糟糠。
所謂的勤儉節約,不過是摳門男人對女性的一場無聲盤剝罷了。
可以窮,但别敷衍
在最新一條視頻裏,@黑馬 仍然在訴說着委屈。
他說自己被網暴到生病挂水,請求網友們理解多元的世界。
而面對洶湧的質疑,也有極少數人,替黑馬情侶打抱不平:
難道窮就不配談戀愛嗎?談戀愛爲什麽要那麽精明?你是不是在鼓勵女孩追求物質?
但衆所周知,窮和敷衍,是兩回事,對她好,也不該隻是在嘴上說說而已。
他們自稱在做兼職、送外賣,但視頻裏,永遠是女生一人提着外賣,男生在前面邊跑邊拍視頻。
男生自稱要給女朋友做果盤,結果忙碌了一下午,端出來的是沒削皮的蘋果橙子和坑坑窪窪的猕猴桃。
這也能叫果盤?
男生給女生買廉價面包當早飯,卻因爲女生 " 多吃了 " 就生氣,質問 " 這不是兩天的量嗎?"
盡管男生後來解釋說,這是 " 氣他的 ",但如果男生從未因爲這個生氣,又何來 " 故意 " 一說?
無論如何狡辯,事實就是,在這段戀情裏,男性不斷地用浪漫的基調美化苦難,将吃苦作爲美德,作秀式地讓女友陷入了道德困境。
" 陪我吃苦才是好女孩 " 和 " 你嫌我窮就是拜金 ",本質都是一樣的。
都是犧牲女性的利益來成全男性的圓滿,都是用一套 " 好女孩 " 法則,來包裝自己的剝削。
親密關系包裹下的權力讓渡,令人心驚。
網友們爲這對情侶生氣,是因爲在他們身上,隻看到了吃苦的決心,卻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更看不到男方爲這段感情付出的任何努力。
他說着 " 戀愛能省錢 ",但卻忽略了,省下來的,是女生的生活質量。
當男生發現,隻要動動嘴皮子就能收獲女生的死心塌地時,他當然會毫無負擔地做出那個最低成本的選擇。
每每說到窮和敷衍不能劃等号時,她姐總會想起一個視頻。
這是一場農村婚禮,爲了接女孩回家,男方幾天前就開始準備,買了許許多多的氣球,從村口一路紮到家門前。
沒有昂貴的婚紗,沒有高級的鑽石。
盡管鏡頭裏的村落寒酸而樸素,但并不妨礙觀衆從視頻裏感受到濃濃的愛意和重視。
歸根結底,窮,并不代表沒有好好生活的能力,也不代表不能享受愛情。
但要知道,窮是經濟問題,敷衍是态度問題,黑馬情侶的問題在于,男方打心底就沒有想過要給女孩好的生活,也沒有讓女生真正地體會幸福的滋味。
如果他們真的拎得清,真的有在替未來做打算,就應該争取獎學金,去做更有意義的實習。
如果男生真的足夠愛女生,至少該先讓她把飯吃飽。
兩個人在一起,應該是 1+1>2,而不是變成了負數之後,還要自欺欺人改換坐标軸,硬說自己幸福。
看到這兒的女孩們,請記住一條判斷标準。
當你不确定是否掉入了好女孩陷阱時,隻需要問問自己,在一起之後,你的生活是更好了,還是更差了?
你的答案,就是結論。
讓更多的人看清 " 好女孩 " 陷阱。
監制 - 她姐
作者 - 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