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黎詩韻、Li Yuan
編輯 | 靖宇
引領了人工智能先河、卻因爲謹慎錯過了這一波大模型先機的谷歌——正在變得大膽和開放,在産品和生态上迎頭趕上。
北京時間 2 月 8 日 21 點,谷歌宣布了旗下最強大多模态模型 Gemini(包括最大最強的 Ultra、中間态的 Pro、最小且匹配端側的 Nano)的最新進展,核心是要推動 Gemini 的大規模應用落地和商業化。具體進展如下:
1)谷歌測試版的聊天機器人 Bard(已接入 Gemini Pro 模型)改名 Gemini;
2)推出 Gemini 的 Android 版 App,并将 Gemini 的能力加入 iOS 的 Google App 中,免費向公衆開放;
3)在 Android 上,用戶可以選擇使用 Gemini 可以替代原來的 Google Assistant,成爲手機的默認語言助手;
4)在谷歌官方會員計劃 Google One 中加入 Gemini Advanced 服務,多付 10 美元即可訪問最強大的 Gemini Ultra 模型;
5)大模型能力很快将接入 Google Workspace(包括 Gmail、Docs、Meet 等應用)和 Google Cloud 中。
Bard 改名 Gemini,同時推出 Android 版 App | 圖片來源:谷歌
此次谷歌不僅直接推出了大模型面向 C 端的 App,同時将内部的多個産品線接入大模型,可以說向技術的公開化邁進了一大步。當問及爲何選擇推出面向公衆的産品,谷歌産品管理高級總監、Gemini 體驗官 Jack Krawczyk 對極客公園說,「我們談論 Gemini,不僅僅是在談(谷歌)最先進的技術,更是談論一種生态系統的轉變。」
Krawczyk 表示,這一轉變背後,一方面是因爲 Gemini 技術本身的強大—— Gemini 從一開始就被創建爲多模态大模型,它也是谷歌迄今最強大的模型,去年 12 月一經發布即引發全行業震撼。
另一方面則是因爲,谷歌認爲時機已到,「我們相信更多的人已經準備好了第一次與這項技術互動。按照我們目前引入的方式,預計許多人将首次使用生成性AI。」Krawczyk 說。
在大模型對話産品席卷全球一年後,谷歌終于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Gemini 推獨立 App,Google Assistant 失業?
爲了迎戰 ChatGPT,谷歌于 2023 年 3 月推出聊天機器人 Bard,但它的最初産品能力并不足夠好、甚至在現場演示時回答出錯。
因此,谷歌不斷提升 Bard 背後的模型水平,從最開始輕量級的 LaMDA 模型、升級到功能更強大的 PaLM 模型、再到最強的 Gemini 模型。去年 12 月 Gemini 發布後,Bard 宣布将運行在 Gemini Pro 上,這是 Bard 自推出以來最大的升級。
谷歌似乎對 Gemini 的模型能力非常滿意——現在,它不僅直接将 Bard 改名爲了 Gemini,還決定爲這款測試了長達一年的産品直接推出 App。
Gemini 的 App 界面 | 圖片來源:谷歌
2 月 8 日 21 點,谷歌推出 Gemini 的 Android 版 App,并将 Gemini 的能力加入 iOS 的 Google App 中,免費向公衆開放。用戶能夠在亞太地區以英語、日語和韓語訪問它們,更多語言版本即将推出。
「我們從用戶那裏聽說,他們希望在外出時更容易訪問 Gemini。新的移動體驗将我們最新的 AI 能力直接帶到設備上,這樣用戶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得到幫助。」Krawczyk 說。這也是很多大模型 C 端應用的使用場景,随時随地跟模型交互、獲得服務。
不過,比 App 最關鍵的是,Android 用戶可以用 Gemini 替代原來的 Google Assistant,成爲手機的默認語言助手。
使用方式是:當用戶訪問 Google 助手時,會收到一個選項,詢問是否希望加入 Gemini 作爲實驗性的助手。如果同意,Gemini 就會成爲用戶手機上的默認助手。用戶可以通過現有的 Google 助手接入點,比如電源按鈕、甚至 Hi Google,來喚醒使用 Gemini。
Gemini in Gmail | 圖片來源:谷歌
這意味着,Gemini 将可以調用 Google 助手,幫助用戶執行任務。比如打電話、發送消息、設置計時器、控制智能家居設備等等,更多功能還在研發過程中。
一整年來,各大模型廠商都在談論個人助理(agent)的未來,即通過一個智能體、爲用戶自動調動所有的應用。而谷歌通過将 Gemini 融入谷歌助手,展現了這一智能助理的可能性。
Krawczyk 表示,在 Android 手機上,助手界面是最自然的發展願景,所以才會把 Gemini 作爲手機數字助手的一部分。「這是谷歌構建真正AI助手的第一步,再次強調,這是第一步,這是開始。」他說。
Gemini Advanced,谷歌版的 GPT Plus
去年底發布 Gemini 時,谷歌就表示其中最強大的 Ultra 模型将通過 Bard Advanced 提供,但尚無收費計劃。
2 月,通過更名的 Gemini Advanced,Ultra 大模型正式對公衆開放,不過,收費方案也随之而來。
想要接入谷歌的 Ultra 模型,用戶需要訂閱 19.99 美元每月的 Google One 的 AI Premium 服務,比 ChatGPT 的 Plus 版本的訂閱費用,小低 0.01 美元。
雖然價格看起來仿佛對标,但谷歌在收費上,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态優勢。
Google One 服務并不是一項新服務,它在 2018 年已經推出,是谷歌的「全家桶」服務。使用 Google One 的人,可以享受多項 Google 服務,包括存儲空間和解鎖部分軟件的高級功能。
如果類比于國内,相當于買了一個會員,同時可以解鎖 iCloud 照片的存儲功能,百度網盤的大容量空間,網易郵箱的高級功能,騰訊會議的付費功能等等——而谷歌的厲害之處在于,在全部這些領域,谷歌旗下的應用,都擁有十億級别的用戶,付費基礎廣大。
2024 年年初,谷歌剛剛宣布,Google One 目前已經有了 1 億的訂閱者。
在 Google 推出新的 AI Premium 檔位之前,Google One 原本有三個檔位,每月 1.99 美元,每月 2.99 美元和每月 9.99 美元。新的 AI Premium 檔位,雖然看起來是 19.99 美元,其中将贈送 9.99 美元檔位的全部 Google One 服務。
Google One 的收費計劃 | 圖片來源:谷歌
這相當于,如果一個用戶原本已經付費 9.9 美元——可以解鎖解鎖 Google Meet(谷歌的在線會議平台)和 Google Calendar(谷歌的協作日曆)的高級功能,那麽,這個用戶很可能已經是一個深度使用谷歌各項平台的商務人士。這時候,隻需要每月增加 10 美元,就可以使用谷歌最強的大模型了。
而谷歌爲了勾住這些用戶,還爲他們量身定做了符合他們定位的功能,除了在專門的聊天窗口可以使用 Ultra 模型的能力,未來還能夠在直接谷歌的郵箱,在線文檔和在線會議中,使用大模型的能力。(從目前谷歌生産力智能助手 Duet AI 的功能演變而來)
Ultra 模型能力表現具體如何?
谷歌曾經表示,Gemini Ultra 在 32 個基準測試中拿下 30 個 SOTA(最先進水平),并且第一個在 MMLU 基準(大規模多任務語言理解基準)上達到人類專家水平。
此次發布中,谷歌官方進一步表示,Gemini Advanced 将具有更長的上下文窗口,能夠完成更加複雜的邏輯推理能力,遵從語意更加複雜的指令,可以輔助編程,可以角色扮演,可以看圖說話——在這個版本中,谷歌似乎并沒有加入多少圖片生成或者語音對話的多模态能力。
谷歌還在發布中表示:「在業界領先的聊天機器人盲測中,用戶覺得 Gemini Advanced 是目前最受人歡迎的聊天機器人。」
Gemini Advanced 相當于谷歌版的 GPT Plus | 圖片來源:谷歌
由于大模型的評測目前還沒有特别公允的橫向比較标準,究竟是不是這樣,恐怕要每一個用戶自己去評判。谷歌放開了兩個月的免費試用期,讓大家自己來嘗試 Gemini Advanced 是不是真的好用。
不過可以看出,此次谷歌推出的付費版,重要賣點似乎并不完全落在其大模型擁有「吊打一切」的能力,而是更強調與生态内應用的結合,用戶能夠更加無縫地在已有的 Google 應用中,方便地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
比如寫郵件,直接在郵件窗口下面,跟人工智能說一句看看怎麽幫我回,顯然比把郵件複制粘貼了放進另一個聊天機器人的對話窗口,再寫 prompt 讓機器人回複更爲方便。而人工智能與在線會議等應用的結合,更是充滿了很多提效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的人工智能團隊是 Transformer 架構的提出者,而在 2023 年,人工智能的最大風頭,卻更多地被微軟和 OpenAI 搶走。
2023 年,谷歌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動作頻繁,但很難說受到了外界的多少認可。最新一季的财報公布之後,谷歌母公司 股票下跌約 5%。
The Information 的 Martin Peers 分析道:目前大幅投入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最後都需要證明自己的投入是否能夠得到經濟回報。微軟從 AI 中已經收獲到了回報,包括雲業務增長 和 Office 産品的銷量,可能也受到 AI 功能的推動。而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則沒有表現出類似的收益。
「不過 Alphabet 和微軟一樣,有收益的潛力。」
2024 年開年,Alphabet 第一次宣布了 AI 收費産品,也許,現在正是能夠驗證 Alphabet 在 AI 産品上到底能不能收益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