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化,這是職場上的一個專業術語,被邊緣化的人,說明他以前處于中心的、重要的位置,而現在已經離開中心,處于非中心、邊緣的位置。如果你在領導心目中,一直處于非中心、非重要位置,那也談不上被邊緣化。
邊緣化的人,說明你還在職場生存,你還沒有被抛棄,因此你還有挽回的餘地。此時信心和行動是非常重要的。你應當堅信,你曾經也是重要的,在領導心目中是不可或缺的,隻不過可能因爲更換了領導,或者領導聽信了讒言,或者自身犯了錯等各種原因,才導緻今天的局面。而這種局面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很多時候,力量來自自信,職場起起伏伏在所難免,真正的高手,都會冷靜面對,在錯綜複雜的關系中,理清頭緒,抓住關鍵問題破題。
有了信心,就要思考具體的解決辦法。當你處于被邊緣化這種尴尬局面,切忌違避矛盾,或者當做沒感覺到,這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這裏大緻有幾種方式:
一是主動參與。一些工作盡管領導沒有安排你去做,但你可以主動幫着去做呀;一些話題,沒有人邀請你參與讨論,但你也可以發表自己好的建議,尤其要樂于去做一些輔助性、次要性的工作,這個時候真的不要計較角色的重要,堅持下來,别人對你的看法就會慢慢改變;做着做着機會就來了,也就順理成章不被邊緣化了。
二是通過中間人消除誤會。很多時候他人幫你解釋,永遠比自己解釋強。可以讓自己要好的同事、朋友出面,當然中間人也應當是領導聽得進話的那種人。
三是請求高人指點。每個單位情況都不一樣,高人指點,往往可讓你少走彎路。
最後,如有可能的話,也可以和領導近距離接觸,多聊聊天,讓他也多了解你一些,時間長了,他會發現你許多與衆不同的有點,關系也會慢慢親近起來。
一般來說,出現這種情況會有一些迹象的。
一、話語權變少了。在沒有被邊緣化時,你居于重要的位置,一般單位有重大的事情,或出台什麽重要的決定,領導會事先征求你的意見,找你商量一下,而且對你的意見很重視,在做決定時會顧及你的關切。但在被邊緣化時,情況就不同了,你會感覺,你參加的會議變少了,你的話語權變小了,領導在決策前不會再征求你的意見,或者僅是象征性地征求意見,甚至是事前告之一聲。
二、态度變客氣了。你原來在核心層,領導對你會熱情一些,除了工作上的交流外,可能還會對你生活上表示些關心,甚至開一些生活上的玩笑。在被邊緣化以後,領導與你的交流僅限于工作方面的交流,除此之外的交流将會越來越少。你跟領導說一些工作之外的話,領導也會以工作忙之類的話搪塞你,有時還以客套的官話來應付你,讓你感覺心裏很不舒服。
三、被批評的次數多了。以前在核心層,如果有些小的錯誤,領導隻是提醒你一下,讓你注意一下,改進一下,隻有犯了大的過失,領導才會在公開場合批評你。但被邊緣化以後,你會感覺,在公開場合被批評的多了,語氣也嚴厲了。同樣一件小事,其他人犯了錯不會被批評,而你就可能被嚴厲批評。而且多次出現這樣的情況,讓你感覺是不是自己的工作能力下降了。
四、開始被疏遠了。不僅是原來的核心層成員會疏遠你、很少聯系你,甚至不願與你交往聯絡了。原來一些還求着你爲他辦事的下屬,也開始疏遠你了,不再求你爲他辦事了。平常想找你拉關系的人,對你的态度有了明顯的變化,甚至有些人還有意無意地開始躲着你。原來想着要找你彙報思想的人,也不怎麽主動來找你了。總之,找你辦事的人會越來越少了,一些拍馬屁的人也不拍你馬屁了。
五、各種分權的改革纏上你了。在核心層時,也有事關你的改革,但這樣的改革你事先知道,是領導讓你承擔更重要的責任。你被邊緣化以後,單位的一些改革出台時你事先不知道或知道得很少,盡管其中還有一些事關你的工作的改革。通過這些改革,你會發現,你的工作變輕松了,或者說,你的工作被瓜分了,責任被分擔了,崗位被調慗了,經費也變少了,在整個工作中的重要性自然就降低了。
六、應酬變少了。在核心層時,領導可能會邀請你參加一些私人飯局(比如周末聚餐、加班聚餐等)或其他飯局,在飯局中聯絡感情,商談工作。或者一些重要的接待,領導會讓你作陪,顯示對你的重視。被邊緣化後,重要的接待,領導不讓你參加了,其他飯局自然也沒你的份了。你會感覺,上班之外自己的空閑時間多了起來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