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輛理想 L7 可不簡單 "
撰文:楊格
盧森堡是世界人均 GDP 最高的國家,他們的人均汽車保有量也高于歐洲平均水平,作爲一個經濟發達、汽車文化發達的國家,他們的駐華大使坐的卻是一輛中國車。
今年 5 月,理想 L7 Pro 入駐盧森堡中國大使館,成爲編号爲 001 的使館用車,代替了此前的寶馬 5 系長軸。盧森堡駐華大使俞博生坦言:"I think this is the best Chinese car." 001 号使館用車意味着國家的形象和門面,這也說明歐洲人逐漸認可了中國高端車。對于使館 001 号車而言,是否大方得體、是否足夠舒适是關鍵。
盧森堡駐華使館官邸,門口有一條石磚路面,一般車經過時細碎振動會很明顯,而搭載空氣懸架的 L7 經過此處會有隔絕感,把細碎的振動熨平,結合堪比大型豪華車的後排舒适性,L7 的體驗比 5 系長軸有實質性的提升。通常來說,空氣懸架隻在頂級的豪華車和豪華 SUV 上有所配備,比如奔馳 S 級,路虎攬勝這種車,像是寶馬 5 系這個級别的車則不提供。
因此,哪怕是在閱車無數的歐洲人眼裏,空氣懸架也是一種很高級的東西,有此配置的車基本上都是貴車。但理想卻降低了空氣懸架的門檻,30 萬級,我們也能買到一流的空氣懸架。
那麽,理想是怎麽做到的呢?
當時還是在理想 one 的預售階段,理想 L 系列已經處于立項研發階段。起初,理想 L 系列的策略就是讓" 魔毯空懸成爲标配 ",并打造出"30 萬級别爆品 ",因此需要供應量和成本均可控的空氣懸架産品。而在當時的行業背景之下,空氣懸架依舊是定位爲小衆奢侈技術的存在,需求量小、産量也小,因此研發成本均攤不下來,可用的供應商也不多,這也意味着空氣懸架的采購成本是比較高的。而高成本意味着高車價,不僅不利好于消費者,車企的利潤也不好保證。
理想開始尋求與國際一流的空懸供應商談判,但他們的反應卻是" 三四十萬的中國車,怎麽可能一個月賣 1 萬台 ",最終他們最多隻願提供一個月 5000 套的産能,遠低于實際需求。同時,理想也提出過出資建廠,邀請國外供應商在中國本土生産,均遭到拒絕。因此理想隻剩下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全線自主研發,并尋求國内供應商合作生産。
這就是理想魔毯空氣懸架™的研發背景,理想 L 系列均是中大型豪華 SUV 的定位,哪怕是尺寸最小的 L7 車長也超過 5m,車寬接近 2m,車重在 2.5 噸左右。說實話,以這樣的尺寸和重量而言,傳統的螺旋彈簧懸架的舒适性上限顯然是沒有空氣懸架那麽高的,而理想 L 系列若是要做到豪華車那種 " 高級感 ",空氣懸架确實是不得不考慮的選項。
而要讓這套空氣懸架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效能,底盤架構的設計也十分重要,因此理想 L 系列采用了前雙叉臂 / 後五連杆的底盤架構,硬件形式與寶馬 X7 和路虎攬勝這類大型豪華 SUV 看齊,既保證了更好的穩定性基礎,也有着更高的底盤調校潛力,讓 " 魔毯空懸 " 在性能風格上有了更多可能性。
确定架構之後,便是零部件的選型和匹配,其中重點部件包括了空氣彈簧、CDC 減振器、空氣壓縮機、空氣分配閥、儲氣罐等。其中空氣彈簧就是空懸當中最爲核心的部件之一,我們可以将其看做是一個 " 氣球 ",氣球的 " 皮 " 就是空氣彈簧的囊皮。通常來說,囊皮越厚,減振效果越差,而較薄的囊皮,吸收高頻小振動的效果也更好,但對工藝的要求更高。
最終理想還選用了降低囊皮厚度的方案,在囊皮的安裝工藝上也用了遠高于行業标準去做,以保證有更好的質量。舉幾個例子:他們将空氣彈簧高低溫動态疲勞耐久試驗 680 萬次,做到了 1.5 倍于行業水平;整車級驗證大于 1000 萬公裏,高于行業水平兩倍;空懸專項強化耐久最長 34 萬公裏。在極限高低溫上,按照空氣彈簧行業标準,通常的低溫下限隻到 -30 ℃。但根據對用戶的的數據分析後,仍有 1% 的用戶經曆過 -30 ℃的極寒工況,因此理想把魔毯空懸的耐久測試溫度下探至 -40 ℃,即便是處于極寒地區亦能正常用車。
除了對核心零部件的優化設計,空懸對于整車 NVH 的匹配也是一個重點。相信體驗過空氣懸架的朋友們都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空懸的氣泵和配氣閥門在工作的時候,必然會産生一定的噪音,尤其是在車輛靜止的時候尤爲明顯。因此理想還自研了空氣壓縮機支架隔振裝置,所以理想 L 系列可以實現在車輛靜止時、氣泵在工作的狀态下,車内基本上不存在噪音,靜谧性超過了很多豪華品牌。
然而理想魔毯空氣懸架的創新遠不止這些,其自研的XCU 中央域控制器更是這套空懸的精華所在。這就好比給空懸加上了一個 " 大腦 ",通過多個信号傳感器監測車輛姿态和駕駛員意圖,并以 1ms 級的刷新率讓空懸無縫适配各種路況,以提升行駛穩定性和舒适性。并且這個 " 大腦 " 可以實時收集工作數據,通過大數據感知可以做到持續優化,并可以通過 OTA 持續升級,因此這也是一個常用常新的智能空懸系統。
能夠熨平路面的大小振動,時刻讓車身保持穩定性和隔絕感的空氣懸架,才是好的空氣懸架。在隔絕感方面,理想 L 系列的口碑确實很好,但也有一些用戶覺得在經過較大的路面起伏的時候,L 系列空懸的支撐性就沒那麽到位,車身姿态會比較 " 抛 ",而且在過彎的時候也有較明顯的側傾。對此,理想在 8 月份也準備向 L 系列的車主們推送魔毯空氣懸架 2.0 版本,供 OTA 升級。
升級之後,魔毯空懸新增了 " 舒适魔毯 " 和 " 運動魔毯 " 選項,其中前者維持了之前 1.0 版本的設定,而後者是全新的 2.0 版本。新版的調校風格偏重于穩定性和支撐性,在做一些急加速 / 刹車,以及緊急變道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前傾 / 後仰、側傾都變小,車身的動作和姿态變得更加利落,同時空懸特有的隔絕感也沒有削弱太多,依然維持着極高的行駛質感。
另外,在運動魔毯模式之下,空氣懸挂車身高度能夠鎖定在低位,不會因爲速度的提升而制動變回中位,這對于一些 " 姿态協會 " 的車主而言确實是個好消息。從中也能看到理想對于用戶意見的尊重與吸收,讓用戶在不同的底盤調校風格上自主選擇。
截至目前,帶有空氣懸架的理想 L 系列車型銷量突破了 20 萬輛,在所有已交付的理想 L 系列當中,配備理想魔毯空氣懸架™的比例達到 93% ……這也讓理想成爲全球空氣懸架車型銷量最大的品牌,并且還有很高的增長潛力,而銷量上去了,如何滿足供應量也是一大難題。
起初,國外大牌供應商拒絕了理想開出的條件,理想不得不尋求與國内供應商合作,其中包括了國内在空懸領域頗有建樹的孔輝和保隆, 而爲了補上供應商量産經驗的短闆,理想結合自身在工業化生産方面的長處,深度參與建立生産線,包括生産設備選型和工藝參數的驗證,以保證産品的可靠性。最終生産線無論是在自動化率還是良品率都超過了國際供應商,而随着産量的增加,研發成本與生産線成本被分攤更多,使得空氣懸架的門檻變低,形成良性循環。
掌握了空氣懸架的核心技術後,理想實現了首個大規模量産交付空氣懸架的行業先例,而且不僅僅是數量上有所突破,在品質上,這二十多萬台理想空氣懸架車型總行駛裏程超過16.6 億公裏,其中最遠單車行駛裏程超過了10 萬公裏,沒有發生任何一起涉及空懸系統自身的質量問題。這就是魔毯空氣懸架 "8 年 16 萬公裏 " 的質保标準的底氣所在。
剛過去的 7 月份,理想的銷量依舊保持增長,消費者對于魔毯空氣懸架的認可度也在提升,可以預見空懸的市場潛力不容小觑……不知道當年大陸和威巴克這些國外供應巨頭看到如今理想的成績單會有如何感想,是吃驚,還是後悔?
(部分圖片來源于官方)
今日話題
空氣懸挂的車未來會卷到 20 萬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