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鄰章
你掃我,還是我掃你?
對于大多數國内網民來說,這樣的對話已經成爲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掃碼支付、掃碼登錄、掃碼點餐、掃碼加好友、掃碼查看商品信息……一個個黑白顆粒組成的小方塊,早已成爲國人最爲熟悉的互聯網産品。
以至于 2022 年初的迪拜世博會 " 中國國家館日 " 活動期間,騰訊花了整整 70 分鍾的時間向全球直播介紹中國人的 " 碼上生活 ",涉及二維碼在日常生活、生産制造、文化保護、公共管理等多個領域的落地應用。
然而在讨論數字化轉型的話題時,卻很少有人會想到二維碼。這項毛細血管般滲透進社會角角落落的技術,似乎成了被 " 遺忘 " 的對象。
二維碼的 " 第二故鄉 "
早在 2018 年前後,業内就出現了一種說法,即中國已經是二維碼應用最廣泛的國家,二維碼應用占全球九成以上。
盡管數據的真實性已經無從考證,卻無法否認這樣一個事實:中國并不是二維碼技術的起源地,也不是最早将二維碼投入應用的市場,卻是二維碼應用普及率最大、應用場景最多元的國家。
把時間撥回到 1994 年,日本電器公司 Denso 的工程師原昌宏爲了解決條形碼在生産管理中出錯率高的問題,耗費兩年時間發明了 " 回 " 字型二維碼,掃碼的速度大大提高,哪怕污損達到 30%,也可以準确識别。原昌宏給這項技術起了個名字叫 " 快速響應碼 ",英文縮寫就是大家熟知的 "QR 碼 "。
爲了在二維碼賽道上彎道超車,吸引更多企業購買自家生産的掃碼器,Denso 甚至開放了相關技術專利。可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QR 碼僅被一些便利店使用,一度被戲稱爲 " 加拉帕戈斯技術 ",泛指隻能在某個孤立市場使用的技術。
時間來到 2009 年,站在移動互聯網浪尖的美國開始試水二維碼,包括 Google Maps 在内的産品想要利用二維碼連接線上和線下。遺憾的是,彼時用戶想要掃描二維碼,必須要安裝特定的 APP,繁瑣的體驗讓大多數用戶對二維碼興緻索然。
二維碼的命運轉折,最終出現在中國。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在 2012 年 5 月發了一條朋友圈:"PC 互聯網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在二維碼。" 當時很多人并不認同這樣的觀點,有人直言自己從來沒用過二維碼,也有人認爲二維碼隻是信息錄入口。
直到 6 年後,馬化騰才在公開場合解釋當初押注二維碼的原因:"2012 年就覺得二維碼技術很重要,把微信加好友設計成掃碼,是爲讓用戶心裏知道,掃二維碼就要掏出微信。"
也許騰訊推廣二維碼的意圖并不單純,卻成功培養了中國用戶的 " 掃碼 " 習慣,加上科技大廠對于移動互聯網浪潮的焦慮,二維碼的入口價值不斷被挖掘:2013 年微信支付上線,付款流程和二維碼深度綁定;2014 年 " 打車大戰 " 拉開帷幕,最成功的地推方式就是讓用戶掃碼下載 APP;2015 年共享單車争奪戰開場,幾乎所有的單車上都貼了二維碼,用戶拿出手機掃碼便能把車騎走……
同樣是在 2012 年前後,草料二維碼、快拍二維碼等生碼、解碼和美化工具應運而生。如果說微信解決了掃碼入口,這些工具類産品進一步豐富了二維碼的可玩性:文本、網址、文件、圖片等都可以通過生碼框快速轉換成二維碼,二維碼圖案也不再局限于黑白方塊,可以自定義顔色、背景和 logo。
以往和二維碼有關的故事中,這類工具産品鮮有人談及,可回頭複盤二維碼在中國的應用曆程,工具類産品其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個簡單的生碼框,爲普通人推開了二維碼的大門,即使是不懂代碼的非技術人員,也可以制作自己想要的二維碼。二維碼不再是少數企業的特權,而是所有人都能使用的普惠技術。
雖然二維碼的發源不在中國,卻是名符其實的 " 第二故鄉 ",不單單釋放了二維碼的應用潛力,還讓每個普通人都能使用二維碼解決問題。正如外界對 " 中國式創新 " 的評價:科技應用創造性地與最廣大的人群結合。
精細化管理的新解
對于二維碼的現象級爆發始于中國的原因,知乎等問答平台上與之相關的讨論有很多,而且逐漸形成了兩個幾近共識的答案。
一是智能手機的普及;Denso 在上世紀 90 年的的功敗垂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掃碼器的限制,二維碼被限定在部分場景、部分企業才會用的産品。而智能手機的攝像頭徹底降低了掃碼門檻,奠定了二維碼全民化的群衆基礎。
二是信息化基礎薄弱;有别于歐美市場發達的金融體系,中國十幾年前的金融基礎非常薄弱,間接成就了二維碼支付的逆襲。消費恰恰是社會信息化轉型的底層動力,二維碼因此在中國社會的信息化進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諸如此類的解釋不乏其合理性,卻隻回答對了一半。就像張小龍曾經的定義,二維碼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當移動互聯網的紅利逐漸消失,二維碼的曆史使命是否也将結束?連 " 二維碼之父 " 原昌宏都有着相似的态度,2014 年歐洲專利局授予原昌宏歐洲發明大獎,他卻在現場預言:" 二維碼最多還有 10 年壽命。"
并非是原昌宏眼光短淺,錯估了二維碼的生命周期,而是二維碼的價值在一次次實踐中發生了進化。
在移動互聯網的語境裏,二維碼的定位是連接線上和線下,應用方向被定格在打開網站、添加好友等基礎功能。到了物聯網的時代,二維碼被寄予新的願景——連接萬物,通過連接物品信息,實現對人、事、物的精細化管理。
可以找到的案例有很多。
在工業互聯網标識解析體系中,二維碼與 RFID 一道成爲 " 标識 ",一張張二維碼标簽就像是設備的 " 身份證 ",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看到産品的生産規格等各種細節,數據被彙總到大屏幕上,整個工廠的生産狀況一清二楚。
浙江省在 2022 年開始建設全球二維碼遷移計劃 ( GM2D ) 示範區,核心正是用二維碼徹底替代條形碼,并通過二維碼連接生産、倉儲、物流、銷售等上下遊環節,掃碼即可進行商品溯源、結算支付、查看産品介紹等功能。
讓人驚喜的地方在于,用二維碼進行精細化管理的,不止是上面提到的 " 宏大叙事 ",被賦予了生碼能力的中小企業和個人,也在挖掘二維碼的新場景。
王建丁是某生産制造企業的監理部主管,爲了解決員工安全培訓的問題,王建丁嘗試将一些文檔、法規等文檔制作成了通俗易懂的視頻,然後把這些内容上傳在二維碼,員工隻需要用微信掃碼,就可以看到對應的培訓内容,王建丁可以在後台實時查看員工的學習情況,并收集員工的反饋意見。
某建築集團負責設備巡檢的張揚,發現了二維碼的另一個應用場景:他爲每個需要巡檢的設備都制作一張二維碼,通過在二維碼上關聯表單的方式,維護人員隻需要用微信掃描設備的二維碼,就能夠填寫設備的巡檢情況,一旦發現故障問題,還可以拍照、語音、視頻等方式直觀地記錄檢查結果。
也許這才是二維碼的魅力所在。
不管是應用場景,還是交互方式,都不是一兩家所謂的巨頭定義的,二維碼作爲 " 平民化工具 " 交給了每一個需要的人,然後與不同個體、企業、行業的需求融合,催生出了新場景、新業态、新模式。從最初的線上線下入口,到精細化管理的新解法,就是最好的注腳。
潤物無聲的 " 架橋者 "
一個亟待回答的問題是:二維碼已經是物理世界走向數字世界的入口,并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爲何在數字化轉型中缺少存在感?
或許可以參考商湯科技董事長兼 CEO 徐立評論 " 創新突破和普惠應用 " 時的看法:科學技術從突破到真正成爲一種普惠的技術之間,還會有兩個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 " 頂天立地 ",第二個階段是 " 鋪天蓋地 "。
諸如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當下炙手可熱的概念,無疑正處于 " 頂天立地 " 的階段,多半會強調新技術給生産力帶來的變化,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誇大其價值,即使在落地過程中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門檻。
誕生近 30 年的二維碼,早已過了 " 鋪天蓋地 " 的階段,以至于人們對這項技術近乎 " 無感 ",就像水一樣潤物細無聲,讓人忽略了它的存在。這也是普惠技術最鮮明的特征,看起來不再 " 性感 ",又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
二維碼的 " 潤物無聲 ",并不意味着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缺少想象空間,相反正在扮演數字化 " 架橋者 " 的角色。
以疫情期間的健康碼爲例,二維碼的橋梁作用不言而喻:居民自主錄入信息,平台進行數據核驗,同時進行數據的實時更新和統計分析,原本複雜的信息上報管理體系,被簡化爲平台和用戶的兩端關系。
對應到數字化轉型的切實需求,在精細化管理上牛刀小試的二維碼,已經跑出了一條 " 看得見的路 ",從一個編碼識别标準和技術,演變成爲連接人、信息、産品和服務的産業橋梁,在零售、金融、交通、制造、建築等行業催生出了一物一碼、一事一碼、一人一碼等創新應用。
按照工信部在 2022 年末印發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中所提到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要聚焦中小企業轉型痛點難點,提供 " 小快輕準 " 的産品和解決方案,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面對中小企業在人才、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短闆,作爲普惠技術的二維碼何嘗不是一種解題思路?
想要用二維碼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的,不隻有中國市場。創辦于 2019 年二維碼管理平台 Beaconstac,在 2023 年初宣布獲得 25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主營業務是幫助企業自行設計品牌專屬的二維碼,并幫助企業跟蹤二維碼的使用情況。其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Sharat Potharaju 表示:"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用二維碼技術以簡化流程。疫情加速了業務的數字化轉型,更快地連接起了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被資本追捧的 Beaconstac,更像是一款 Copy form China 的産品。比如前面提到的草料二維碼,過去十餘年時間裏逐步從生碼和美化工具,進化爲二維碼爲入口的雲服務,業務涵蓋設備巡檢、資産管理、人員信息管理、無紙化登記等等。而且比起動辄幾十萬的 IT 管理系統,草料二維碼雲服務的年訂閱費用已經被壓縮到千元級别。
行業高度内卷的結果就是,二維碼正在成爲許多輕量級數字化應用的 " 平替 "。至少就阿拉丁指數來看,草料二維碼在工具類小程序中的排名和騰訊文檔、百度網盤不相上下,二維碼在中國市場的應用廣度和深度,已然在全球範圍内處于領跑地位。
放到全球競争的視野下,二維碼是中國企業爲數不多的先發賽道,有着成熟的用戶習慣、厚實的産業基礎、龐大的應用潛力。在數字化轉型的現實抉擇中,不應該低估二維碼所蘊藏的巨大能量,不應該忽略普惠技術與平民化工具的普适性。
最後的話
二維碼的故事還在繼續。
可能再過五六個年頭,人們對二維碼的理解已經不是 " 你掃我,還是我掃你 ",黑白相間的方塊将是生活中越發無可替代的存在,繼續以 " 架橋者 " 的身份不斷和新技術融合,成爲影響中國各行業數字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注:王建丁、張揚均爲化名。
參考資料:
二維碼的升維:中國式創新 vs. 日本式創新 -36 氪
海外 new things | 二維碼管理平台「Beaconstac」A 輪融資 2500 萬美元,爲品牌設計、跟蹤定制化二維碼 -36 氪
二維碼在美國:一場一路向東的互聯網革命 -36 氪
一個二維碼,兩個時代 - 專欄 - 創業邦
從 " 二維碼 " 的标識解析 看成都傳統制造業如何轉型升級 _ 騰訊新聞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