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大疆的差友們都知道,這不僅是一家在無人機領域一騎絕塵的企業,同時也是一家非常喜歡把以前的自己卷死的公司。
當你以爲大疆的這一代産品已經很好了的時候,它永遠都能在下一代給你整出新活。
比如當托尼以爲甜點級無人機 Mini 3 Pro 已經很強的時候, Mini 4 Pro 居然又多出了全向避障。。。
同理運動相機 Action 2 采用了模塊化設計之後,大疆又搬出了傳統運動相機形狀的 Action 3 ,随後火速推出完全體 Action 4 。
雖然有點背刺 Action 3 用戶的意思,但 Action 4 确實是一款非常均衡完善的運動相機,而且它比 GoPro 12 要便宜很多。
唯獨前幾年憑借獨特形态獲得過不少熱度的 Osmo Pocket 系列,自從 2020 年發布第二代之後,就再也沒了音訊。。。
也許這種形态還是太偏門,沒有獲得市場的認可,所以盡管二代仍然在售賣,但大疆可能已經放棄了新品研發,把精力放在别處,這倒也合情合理。
但是您猜怎麽着?三年之期已到,恭迎 Pocket 3 歸位!
實不相瞞,當編輯部收到這款秘密新品的時候,所有人都驚了。。。
不是,這玩意兒還真有第三代啊。。。
好你個大疆,這也太能憋了,把我們這幫搞機無數的媒體老師都瞞過去了。
在确認這就是新一代 Pocket 之後,托尼可以說是又驚喜又擔憂。
一方面很高興大疆沒有放棄這種形态獨特的産品,一方面也仍然在擔心,這款産品的适用人群到底多不多。
帶着這份疑問和好奇心,我提前用了幾天 Pocket 3 ,打算和大家一起來面對這個問題。
Pocket 3 的整體形态依舊沒變,主要由一個把手、一塊屏幕和一個自帶雲台組成。
這種集握把、屏幕、鏡頭和雲台合爲一體的口袋相機,正是當初 Pocket 脫穎而出的原因。
Pocket 3 仍然延續了這一設計,但其實它的方方面面都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化。
比如大疆居然給它整上了一塊翻轉屏。。。
真的,我從來沒想過觸摸翻轉屏會和雲台出現在一台設備上,大疆你是真敢做啊。。。
但這塊屏幕用起來還是挺順手的,大拇指輕輕一推就會變成橫屏,同時機器會自動開機,依舊是大疆典型的簡單實用操作邏輯。
雖然它隻能從右往左推出去,但邊緣有一個小凸起方便你旋轉,手感很好,剛脆利落。
唯一的小槽點就是,左撇子用的話并非推出去,而是大拇指反方向把屏幕 " 勾 " 過來。。。
但除了稍微有一丢丢别扭,用起來還是很絲滑的,問題不大。
Pocket 3 剩下的外觀變化就沒那麽明顯了,主要是變得更加短胖了,拿在手上也會明顯感覺更有分量。
像是上一代的搖杆和開關機 / 錄制按鍵,都保留了下來。
那這個最重要的攝像頭,看着好像沒啥變化啊?
錯!它反而是變化最大的。。。
我就說三個字:一英寸。
對,就是隻有在自家無人機和影像旗艦才會用上的一英寸傳感器,現在你也可以在 Pocket 3 上面體驗到了。
光是沖着這個一英寸, Pocket 3 的賣點就已經足夠炸裂了。
但代價就是 3499 元的起售價和 4499 元的全能套裝,這個價格跟上一代比确實漲了不少。。。
不愧是你,大疆。
那麽這次的 Pocket 3 拍視頻體驗到底怎麽樣?
我們的省流結論是:畫質和防抖相當不錯,操作簡單易用。
展開來講,畫質優秀其實很好理解,因爲它用上了一英寸傳感器,畫質差那才是真的出問題了。
Pocket 3 最高支持經典 4K 60 幀視頻規格,同時也支持 HLG 10bit 和 D-Log M 10bit 格式。
在橫屏狀态下,它會錄制 16 : 9 比例的 4K 視頻,而如果你把屏幕豎過來,它則會裁切成 3K 視頻。
雖然畫質也足夠拍短視頻了,但你也可以把它橫過來,這時雲台會自動 90 度旋轉攝像頭,就可以拍攝豎屏 4K 視頻了,隻不過用着會有點别扭。
在光線充足的白天, Pocket 3 的畫質非常給力,細節、解析度、逆光拍攝等各種情況都難不倒它。
再加上三軸雲台防抖和三陣列麥克風,極其适合單兵作戰用戶,那句話怎麽說來着?你隻管拍,剩下的交給 Pocket 3 。。。
搖杆的操作邏輯和上一代相同,可以選擇控制鏡頭或者變焦,雙擊讓雲台回中,三擊鏡頭旋轉 180 度自拍,上手難度非常低。
Pocket 3 自帶了三種比較有趣的跟随拍攝模式,其實你也可以直接雙擊屏幕,此時畫面如果檢測到主體,就會自動鎖定跟随。
而大疆這次的算法非常給力,不僅自動跟随很精準,跟焦的過程也十分絲滑,體驗相當不錯。
有了 Pocket 3 自帶的防抖和各種功能,你基本上可以拍出畫質不錯的視頻。
而且由于有了一英寸加持,視頻還會自帶一些景深虛化效果,看起來特别舒服。
但 Pocket 3 肯定也不是完美的,比如它最大依舊隻支持 2 倍變焦,基本沒法拍遠處的東西,畫質也不如 1 倍那麽好。
總的來講,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 Pocket 3 的表現很不錯,但在暗光環境和夜景下,表現就很一般了。。。
哪怕有一英寸加持和暗光模式,夜晚拍攝的畫面依然是肉眼可見的噪點。。。
不過夜景場景下, Pocket 3 對燈光的捕捉能力還可以,起碼不會曝成一片,畫質比單純的暗光場景要好。
看樣子哪怕上了一英寸傳感器,夜景也是個難題啊。。。
說完了升級點和畫質, Pocket 3 這次的配件也很有講頭。
就拿托尼手裏的全能套裝爲例,絕大多數配件都依靠底部的 Type-C 口和物理卡扣來連接,可靠又簡單。
比如這個額外大電池,不僅可以增加續航,你還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延長手柄來用。
如果你想外接更多配件的話,大疆也準備了一個 1/4 螺紋手柄。把它接上,各種亂七八糟的配件就都可以用了。
還有一個非常迷你的三腳架,很适合一些固定機位和延時攝影,平常用用倒也夠了。
而所有配件裏最逆天的,是這個大疆二代麥克風。。。
是的,全能套裝裏已經有麥克風了,而且還是你從未見過的透明麥克風。
如果你有上一代麥克風的話,怎麽說呢。。。也能跟 Pocket 3 一起用,但不完全能用。
了解大疆的人都知道,這家公司出的産品是很好,但它們的新老配件經常互不兼容, Pocket 3 也遇到了這個問題。
上一代麥克風是沒有辦法像新款麥克風一樣無線連接的。。。
用的話也能用,但是你需要把接收器插在 Pocket 3 底部,這樣也能用舊麥克風,可是造型和手感會變得非常詭異。。。
所以托尼還是建議大家不差錢的話,一步到位上全能套裝。
因爲你不僅能用上新款無線麥克風,裏面的配件對于普通用戶甚至個人自媒體來說,也足夠用了。
最後,再和大家聊聊我平常使用中的一些小發現,以及購買建議。
Pocket 3 可以通過三擊搖杆來讓鏡頭旋轉 180 度,這個功能确實可以在前攝和後攝之間來去自如,但它的畫面也會出現明顯的斷檔。
這個斷檔看着還是挺難受的,明明是一個很順滑的 180 度轉身,但畫面卻卡了一下。。。
另外,除了外露的 C 口, Pocket 3 的 SD 卡插槽設計也和自家無人機一樣,是完全裸露在外面的。
這也就意味着, Pocket 3 并不是運動相機,它不防水。
雖然它不防水,但是防摔應該還可以。。。
爲什麽我們會知道呢?因爲我們真的不小心把 Pocket 3 給摔了。。。
除了摔出戰損外觀之外,也觸發了雲台保護機制,同時 Pocket 3 依舊在繼續錄制。
質量很好,但是很心疼,這可能是全網爲數不多的 Pocket 3 跌落測試。。。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 Action 4 等運動相機和 Pocket 3 ,該怎麽選?
其實在 Pocket 3 的華麗進化之後,這個問題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隻要你的使用場景是運動,包括但不限于騎車、滑雪、沖浪等,那就一定要去選擇正兒八經的運動相機 Action 4 。
而 Pocket 3 ,更适合拍攝 Vlog 和短視頻等人群,或者以步行爲主的戶外人群。
像騎車的同事就表示,還是需要一個可以固定住的堅固耐用的相機,而并非手持的防抖相機。
而做短視頻的同事就很喜歡這玩意兒,甚至覺得以後拍視頻都會考慮用上 Pocket 3 。
和手機相比,它有着超強的防抖和更專業的拍攝能力,這是一台專業對口的設備,在長時間拍攝的時候,它的握持方式也比手機要舒服得多。
歸根結底,這還是一個需求問題,有些人覺得 Pocket 啥也不是,有些人卻很喜歡用 Pocket 拍視頻,覺得它非常好用。
總之,托尼還是很高興 Pocket 3 回歸了,這玩意兒在經過進化之後,也許有機會搶占一小部分手機和微單的市場。
對于那些本身沒有旗艦手機或者相機,但是又有拍攝需求的人來說, Pocket 3 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對于視頻創作者、自媒體和 Vlogger 來說,它則剛好卡在了這個位置,反正公司的小夥伴們還是挺心動的。
這就是 Pocket 3 ,一個形态依舊很獨特的口袋相機,畫質不僅更好,用起來還更方便了。
但至于這次市場會不會接納它,就要交給時間來見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