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第一波高溫即将來襲,部分農産品價格将迎來季節性變動。據中央氣象台 5 月 15 日報道,未來三天,華北、黃淮等地部分地區将迎來今年首個高溫天氣,山東北部局地氣溫可能攀升至 37 ℃以上。預計 15 日 -17 日,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山東北部及南疆盆地東部等地将有 35 ℃以上高溫天氣,其中山東北部部分地區氣溫可達 37 ℃以上。
對農業這種 " 靠天吃飯 " 的行當而言,極端天氣變化帶來的後果往往比其他産業更爲嚴重。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農業大多已有成熟的應對方法。不過,如豬肉、魚、蔬菜等農産品都将出現季節性的變化。
蔬菜:耐熱菜成主打,價格有望下調
蔬菜,對我國食品類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影響與豬肉不相上下的品種,在天氣發生極端變化時首當其沖。面對即将到來的高溫,蔬菜行業如何應對?
北京天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蔬菜種植業務的公司,該公司供應鏈副總經理張興敏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高溫給蔬菜種植帶來的影響主要是病蟲害和缺水問題,目前公司一方面加強病害防治,另一方面主要利用蔬菜大棚等配套設施加強補水和控溫。
值得一提的是,張興敏提到現在進入了蔬菜的種植品種替換期。夏天到來之際,公司将西蘭花、蘿蔔、油菜、蒿子稈等不太耐高溫的品種移到了河北省張家口市壩上地區進行種植,在北京的基地則種上了空心菜、紅苋菜、豇豆等耐熱品種,其中,耐熱葉菜在 4-10 月集中上市,耐熱豆角類在 4 月下旬 -7 月中旬集中上市。另外,受天氣影響,公司在 7-8 月将北京 60% 的種植基地進行休耕處理。
天氣和應季品種的變化,對蔬菜的價格也有所影響。而談及蔬菜價格,素有 " 蔬菜之鄉 " 稱号的山東省壽光市幾乎最有發言權。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壽光一家農業公司,該公司負責人陳先生表示,高溫天氣下蔬菜價格會相對便宜,尤其是大棚裏的蔬菜,如黃瓜、西葫蘆、辣椒、甘藍、白菜等,有些蔬菜價格相較前期還會下降。
" 一方面,溫度高蔬菜成熟快,産能高;另一方面,溫度高蔬菜不耐儲存,賣貨方出手也快。" 陳先生解釋道。
漁業:運輸成本增加,魚類價格上調
在一般人看來,生活在水裏的動物仿佛最能抗旱,實則不然,高溫缺氧導緻魚塘出現大面積死魚的事情時有發生,常有養戶在高溫天氣裏用大貨車運來整車的冰塊投入水塘中給魚降溫。
作爲漁業大省,廣東的高溫天氣尤爲持久,初夏的高溫反而影響不大。廣東省中山市一名草魚中介馮善雄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高溫對珠三角地區養殖業影響不大,水利方便、不會受幹旱影響,不過對經銷商來說,高溫就需要每趟 " 少拉點魚 ",降低高溫缺氧帶來的運輸損耗。具體到拉魚的量,福建省三明市草魚養殖戶黃順天指出,大型魚車在此前拉魚量一般在 3 萬斤 / 車,現在需要加冰降溫,拉魚量變成 1.5-1.8 萬斤 / 車。
這種運輸成本的上漲,往往也會使得魚類價格上調。" 根據往年經驗,每年的清明節到 7 月下旬,市場上的草魚主要來自長江以北,長途運輸使得價格會上漲 0.3-0.5 元 / 斤,今年因市場消費處于恢複階段,漲價幅度較小,在 0.2 元 / 斤左右。" 黃順天稱。
相對來說,高溫對大閘蟹的影響會更大。2022 年夏季罕見的高溫,使得當年大閘蟹的産量較往年減少了至少 30%,高溫導緻的大閘蟹蛻殼推遲也使得許多大規格大閘蟹未能趕上去年的中秋、國慶好市,當時部分精品大閘蟹的價格較往年也翻了幾番。
" 今年如果延續去年的高溫,大閘蟹上市遲的現象或将繼續。" 江蘇新農匠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袁俊民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高溫一方面會影響大閘蟹的蛻殼成功率,大規格大閘蟹會減少,另一方面,溫度過高時大閘蟹會停止進食,對其品質也會有影響。
現階段黃河流域的大閘蟹進入蛻二殼階段,就當下的高溫,袁俊民強調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是保好水草,通過遮蔭降溫;其次是做好肥水工作,培養藻類降低水的透明度,避免陽光直射水底;最後是通過活水技術增加水的通透性,讓水的熱量更容易散發,也能提高河蟹的抗性。另外,小規模養殖的塘口可以打深水井,利用井水降溫。
畜牧:人爲控溫鴨舍 豬價難止下行
本輪中央氣象台天氣預報中提及北方最高溫,爲 " 山東北部部分地區氣溫可達 37 ℃以上 "。山東作爲種鴨養殖大省,在種鴨養殖上聲名在外。山東種鴨聯盟聯盟理事長、臨朐縣昌盛禽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長勝告訴北京商報記者,5 月即将到來的高溫對種鴨生産影響不大," 鴨子采食時間分早、中、晚三頓,白天高溫會影響采食量,但晚上氣溫回落,白天少吃的還能補回去 "。
值得注意的是,劉長勝指出,後續如連續出現較長時間高溫,對開放式鴨舍将産生較大影響。" 政府和養殖企業這幾年一直在改變養殖模式,來對沖高溫天氣對種鴨生産性能的影響,即改造棚舍結構,将開放鴨舍改爲密閉鴨舍,從而可以人爲控溫,減少高溫損害。"
種鴨之外,豬肉是我國肉類消費大頭。廣東一名生豬養殖産業内人士李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現階段的高溫在生産端對大中型企業影響有限,這些企業通常溫度控制、空氣調節系統配備齊全;受影響更大的是小企業和散戶,這類主體更多采用傳統的開放式養殖,現代化設施配備較少。
從産業鏈情況來看,李先生認爲,高溫會使得生産端生豬出現熱應激現象,因而大部分小散戶會減少壓欄時間,加快出欄,夏季市場上生豬供應會相應較多;在消費端,往年溫度高時居民肉類消費活力下降。兩端疊加,豬價下行可能較大。
近年來和生豬産業一樣行情變動較大的奶牛行業,受高溫影響也比較類似。安徽一名奶牛流通商老劉稱,奶牛最适宜泌乳溫度是 16-20 ℃,超過 24 ℃或低于 -4 ℃都會使産奶量下降,各牧場通常會避開 7、8、9 這 3 個月配種及産犢。針對現階段的高溫,各牧場一般都采用電腦控制噴淋與風扇相結合的防暑降溫措施,以最大化控溫确保泌乳牛接近正常産奶。
不過,受近年市場銷量下行和庫存較多影響,即使進入産奶量下降的季節,老劉認爲原奶市場回升仍然需要較長時間。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陸珊珊 / 文 張笑嫣 /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