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身處的時間節點,是新工業革命的肇始。以 AI、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 ICT 技術爲核心的數字浪潮,正引發一場全球範圍内的生産力叠代。
中國要完成第四次工業革命,依賴于大量 ICT 人才的創新創造能力,作爲千行百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
正如神話學家坎貝爾在《千面英雄》中所說:每個人都擁有他自己的、未被識别出來的、不成熟的,但蘊藏強大能量的夢中的萬神殿。數字中國的未來,一定要有無數個少年學子,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踏上未知的創新旅程。
最近,華爲 ICT 大賽 2023-2024 中國創新賽總決賽在廈門大學舉行。本屆大賽吸引了 1700 所院校學生參與,參賽規模首次超過 10 萬人。最終有 50 支隊伍入圍中國總決賽,帶着自己的創新成果現場演示答辯。
借助人工智能 + 鴻蒙、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 ICT 技術,中國的科技少年們,正在賽場上展露身手,将新的解決方案帶到醫療、工業、農業等多個領域。
可以說,數字中國的未來,正由這群科技少年們親手打造,給這場大賽添上了一些英雄色彩。
華爲中國區總裁曹既斌在緻辭中提到: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戰略新興産業,元宇宙、未來網絡、生成式 AI 等九大未來産業,與 ICT 科技創新息息相關,已成爲新質生産力的核心驅動力,催生了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人才濃度,決定了産業高度,推動整個産業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邁進。
追溯這個英雄旅程,我們去看看,年輕一代眼中的技術風景,以及他們正在親手打造的數字未來。
踏上旅程
召喚聲聲,少年集結
古今中外的神話,其實都是在講一件事:一位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感召,進入了一個未知的世界,踏上了神秘的冒險之旅。在旅途中,遇到了傳奇般的力量,得到了屠龍寶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最後,英雄帶着這種力量歸來,将更美好的生活帶給世界。
英雄的起點,來自命運的召喚。今天的 ICT 人才,所感受到的召喚也格外強烈:
時代在召喚。數字經濟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ICT 技術與農業、農業、信息産業等各行各業的緊密結合,是中國經濟未來的核心組成部分。數字中國,需要少年用勇氣和青春去澆灌,參與大賽的校園學子,正在用行動擁抱數字時代。
産業在召喚。不是相關專業、不是頂級科研院所的人,就做不好 ICT 嗎?并不。産業是 ICT 技術最終的受益者,也是數字經濟中的創新主體。而 ICT 技術在産業場景中落地的多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供給,既需要底層算法研發人才,也需要具備工程能力,可以将專業知識與行業跨界結合的人才。廣闊的産業空間,爲中國的科技少年們打開了釋放能量的舞台。
技術在召喚。産業數字化、智能化,要建立在中國根技術的底座上。以鲲鵬、昇騰、歐拉、高斯、鴻蒙爲代表的根技術,爲中國 ICT 産業的繁榮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吸引着少年學子們堅定選擇,把握住技術這個創新利器,逐夢數字未來。
當一重重召喚,在此時此刻共振,第八屆華爲 ICT 大賽也就成爲少年們與産業世界交流的橋梁,也是用 ICT 技術證明自己的方式,吸引了上十萬多海内外學子前來逐夢。
直面考驗
少年心氣,無懼阻礙
神話故事中,踏上冒險之旅的英雄們,往往都要經受一系列考驗,跟沿途的惡龍搏鬥,才能最終完成蛻變。各類技術競賽,就是一個非常适合少年們練手的舞台,也是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冒險。
正如廈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方穎在大賽現場所說,舉辦高水平科創競賽是推動 " 新工科 " 高質量人才培養的有力措施,是提高師生創新能力和檢閱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
迄今爲止,華爲 ICT 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了八年,被納入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項目榜單,是最具有含金量和影響力的高校科技賽事之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全球技能學院(Global Skills Academy)的關鍵夥伴旗艦項目。而由廈門大學與華爲共同舉辦的第八屆大賽,也讓産校融合、校企合作展現出新的面貌。
第八屆華爲 ICT 大賽的參賽選手,讓我們感受到了無懼阻礙、勇于創新的少年心氣。
他們越過行業壁壘,讓技術緻用。
有競争力的 ICT 創新人才,必須兼顧理論學習與産業實踐。本屆大賽中國創新賽吸引了全國 130 所高校的 467 支隊伍近 1400 名學生報名參賽,将 ICT 技術與電力、交通、物流、醫療、環境、能源、農業、文化等行業相結合,解鎖了大量技術應用新場景。中南大學的華爲永遠都隊,就基于華爲雲 ModelArts 打造了一款 AI 托輥檢測産品,幫助工廠解決巡檢難度,釋放新質生産力。
他們攀爬技術高峰,讓科技向善。
将創新性與社會效益充分融合,确保急速發展的技術行駛在更公平安全的軌道上,是年輕一代眼中更美好的數字未來。廣東工業大學的 QG 工作室打造了守護之盾,在 MindSpore 基礎上研發了一款聽障視障智能輔助眼鏡,通過自動識别和語音播報出眼前的環境,幫助視障與聽障群體更好地融入社會。來自上海交大的 SJTUInsight 隊,基于 Mindspore 大模型,打造了一款能夠通過語音交互陪伴留守兒童學習的對話産品,借助大模型能力,也能讓遠方的孩子,觸碰到科技的溫度。
他們無懼資源短闆,讓夢想在手中成真。
高校學生能接觸到的資源有限,但少年心中的熱情和勇氣可以蕩平阻礙。在現場,我們發現大多數演示展品,是高校學生們自己親手制作。比如新疆大學天山雪蓮隊戰士的智能導盲犬 " 靈步 ",基于華爲 AIoT 軟硬件技術,成爲視障人士的智能化導航伴侶。西北工業大學智慧醫心隊通過移動設備的攝像頭和麥克風,打造了多模态交互式抑郁症初篩診斷系統 " 心靈守護者 "。
條件或許簡陋,成果稍顯稚嫩,中國科技及 ICT 産業的未來,卻在少年人手中蓬勃地生長着、跳動着,變爲現實。
少年們創新的勇氣、有披堅執銳向前沖鋒的心氣,構成了中國科技不斷發展的底氣,最終才會發生輻射整個社會的産業變革。
橋接之力
被選擇的少年,和少年的選擇
很多人被召喚,少數人被選擇。尤其是當下,我們處于兩次工業革命的轉型期,很多舊有的秩序與規則正在失靈,新的機遇與價值正在興起。不是所有少年都能在成長路上幸運地遇到高人,得到神功秘笈或屠龍寶刀。
培養 ICT 人才,尤其是跨領域、高水平的複合型人才,直接影響到我國在科技、經濟方面的競争力,但難度也非常大。
一個主要原因是,教育界和産業界長期存在 " 兩層皮 " 問題,很難融爲一體。
高校不懂企業需求與業務場景,也很難找到實踐動手機會,而企業培養的人才則容易陷于具體的繁雜事務和自身業務難題,缺乏全球化視野和底層創新能力。
身處 ICT 産業、又重視人才培養的華爲,就作爲一個校園與産業的聯接點,發揮了 " 橋梁 " 的關鍵作用:
築底座:長期以來,華爲都聚焦打造 ICT 領域的基礎設施和底層技術,從雲計算、5G、人工智能到物聯網等多種技術,都在華爲彙聚,客觀構成了一個技術協同創新的試驗田,将最新、最具價值的新銳技術與工具帶到高校,爲參賽者提供最堅定的技術支持。
通車馬:産業要幫助高校搭建理論學習和工程實踐相互交融的舞台,給少年們提供觸摸産業世界的機會。華爲具備場景貫穿能力,能爲高校師生提供從實驗室到真實産業世界的全鏈路支持,包括全棧軟硬件、落地商業資源、認證就業等,讓 ICT 技術高效轉化爲生産力,爲人才提供了一條從象牙塔到産業的清晰路徑。
緊耦合:讓人才與産業需求,在同一個時間維度裏完成交彙、緊密耦合,華爲在人才培養上不遺餘力,持續探索産研融合、産教融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比如本次中國創新賽總決賽,由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指導,并首次與高校聯合舉辦,是華爲推動校企合作,助力高校 ICT 人才培養的又一創新性實踐。在比賽方式上,也首次采用現場 " 演示 + 答辯 " 方式進行,打造更加公平、高水平的競賽舞台。
獨特的産業位置,堅定積極的人才戰略,讓華爲對少年們極具吸引力。被曆史和時代選中的中國少年,也願意選擇華爲,作爲追夢路上的同行者。
英雄港灣
少年之夢的起點與歸途
新一代少年們對數字世界的熱情,對 ICT 技術的擁抱,将數字技術投入到自己關切的社會議題和産業空間中。或許是一個信号,讓更多人相信并且笃定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性。
技術紅利在放大,年輕一代在成長,少不了無數多元細微的資源來提供支撐。在這個過程中,華爲的獨特性就在于,它處于衆多聯接的中心:多種通信與 IT 技術的聯接、各行業與數智基礎設施底座的聯接、各類高校與産業世界的聯接。
因此,當一個少年人邁出腳步,踏上 ICT 的旅程,想要尋找趁手的技術工具、發掘創業創新機會、更好的教育資源或工作選擇,都将與華爲不期而遇。
(華爲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 曹既斌)
華爲中國區總裁曹既斌在華爲 ICT 大賽 2024 總決賽頒獎典禮上表示,華爲堅持做 ICT 人才培養 " 使能者 ",未來三年,将持續加大與高校合作,建設 100 門精品課程,發展 1000 家 ICT 學院,賦能 1 萬名高校教師,支撐年度一百萬人的學習。
無數英雄從這裏出發,将華爲帶來的工具和技術裝入囊中,奔赴産業之海,又将新的解決方案帶了回來,爲社會和産業創造價值。
華爲 ICT 大賽如同一座港灣,成爲中國科技創新的淵薮之地。越來越多的 ICT 人才在大賽出發和歸來,他們的創新創造力,最終會遍布在整片産業之海,照亮數字中國的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