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跟雷鋒相處将近 4 年時間,他像對待親弟弟一樣對我,我非常想念他。"
今年 82 歲的喬安山,是雷鋒在鞍鋼時的工友,也是一起入伍的同班戰友。
喬安山家就在遼甯撫順雷鋒紀念館附近,家裏最醒目的位置,擺着雷鋒塑像,他的胸前也一直别着雷鋒徽章。
第 60 個 " 學雷鋒紀念日 " 來臨之際,央視新聞《你的名字 看見山河》專訪喬安山,聽他講述與雷鋒一起的日子。
最親密的戰友
喬安山比雷鋒小一歲。入伍前,兩人在鞍鋼弓長嶺礦山當工人,之後同期入伍,在同一個連隊,同一個班,住同一間屋,又同開一輛車。
△雷鋒入伍通知書
一有時間就學習、有任務搶着幹、幫戰友縫補衣服 …… 在喬安山眼中,班長雷鋒愛學習、愛寫詩、愛寫日記,個子雖然不高,卻像大哥哥一樣照顧每個人。
和雷鋒朝夕相處的日子裏,喬安山也得到不少幫助。那時候,他文化水平低,雷鋒就主動幫他買本子和筆," 一對一 " 帶他讀書認字、學汽車理論知識。" 現在我能讀報紙,都是他教的。"
△雷鋒(左)與喬安山(右)
每當收到家裏來信,雷鋒也總幫他讀信、回信。有一次,雷鋒從信中得知喬安山的母親生病了,就悄悄以喬安山的名義寄去了 20 元錢。
直到母親來探親時提起這筆錢,兩人才知曉真相。" 我母親很感動,臨走時把雷鋒叫到跟前,量他穿多大鞋,回家就給他做了一雙鞋。"
但遺憾的是,雷鋒還沒穿上這雙新鞋,一場意外就突發而至。
02
離開雷鋒的日子
1962 年 8 月 15 日,喬安山永遠不會忘。
那天,雷鋒在指揮喬安山開車時,被一根壓斷的木杆擊中太陽穴,後因搶救無效犧牲,時年 22 歲。" 他走了,我還攥着雷鋒班長的手,我就信班長能活下來。"
這起意外讓喬安山始終無法原諒自己。之後的 30 多年,他将自己 " 封閉 " 了起來,不願再觸碰以前的記憶,更不願提起雷鋒。
但是,雷鋒對他的影響卻一直都在。幫助别人,直至成爲習慣,這是雷鋒曾對他的教導。幾十年間,喬安山參與救火、無償獻血、送迷路孩子回家、照看生病鄰居、給災區捐款 …… 不管大事小事,隻要一想到班長會做的事,他就必須做。
後來,有位編劇找到了他,勸他把當時的故事講出來,講給全國的觀衆聽。" 光你心裏知道不行,要讓新一代的青年人學習雷鋒精神。"
喬安山被打動了,他決定敞開心扉,直面傷痛。
1996 年,以他爲原型的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熱映,兩人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喬安山的生活也随之發生改變,他踏上了義務宣傳雷鋒精神的道路,将雷鋒的故事帶到全國各地。
無論走到哪裏,他胸前總戴着雷鋒徽章," 他就像在我身邊一樣 "。
03
永不過時的精神
在喬安山看來,在新時代,青年一代更需要學習雷鋒精神。" 大家都做好事,這個社會就不一樣了。"
在他的影響下,學習雷鋒自然而然成爲這個家庭的家風。老伴看到誰有困難都會主動幫忙;從小聽雷鋒故事長大的孫子、孫女,一個成爲廠裏的 " 學雷鋒标兵 ",一個在大學期間參軍入伍 ……
喬安山有時候笑稱,自己組建了一個家庭版 " 雷鋒班 "。
△喬安山與孫女喬婷嬌
讓喬安山感到高興的是,雷鋒從未被大家忘記。第 79 集團軍某旅雷鋒生前所在班,至今仍保留着一張 " 雷鋒鋪 "。每一個新加入 " 雷鋒班 " 的戰士都要睡到老班長的上鋪,隻因這裏是 " 離老班長最近的地方 "。
幾十年來," 雷鋒班 " 每天都會收到大量信件,至今已有 47 萬餘封,最長的一封信,寫了足足 128 頁。從醫生到環衛工人,從小學生到退休老人,大家用最傳統的方式,訴說着對雷鋒的思念。
還有無數平凡人,正追尋雷鋒的腳步,用行動續寫雷鋒的故事。詳情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
每當我們伸出善意的手,就擁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
那就是—— " 雷鋒 "。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衆号(ID:cctvnew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