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最近幾年随着低功耗移動 CPU、集成顯卡相關技術的大幅進步,市場上也開始迎來越來越多超輕薄、乃至超小型的筆記本電腦和 x86 掌機産品。
在這些産品中,大家可以享受到最多 12 核 20 線程的 CPU 多核性能,可以有着不輸中低端獨顯的遊戲流暢度,甚至在屏幕顯示、音響效果上,許多這類 " 超輕薄 PC" 都達到了業界頂級水平。
但是如今許多輕薄本的存儲性能,卻都打了折扣
但如果有用過這類産品就會知道,它們暫時還并不完美。尤其是許多機型往往都存在一個令人頭大、且難以解決的性能短闆,那就是由于體積受限、而導緻的 SSD" 閹割 " 問題。
乍看之下,這似乎是個 " 無解 " 的問題。因爲衆所周知的是,現在的絕大多數高性能 SSD 都采用了 M2 2280 規格,其中 "M2" 指的是接口形狀,"2280" 則是說 SSD 盤體寬 22mm、長 80mm。
但對于許多高端超輕薄筆記本和掌機來說,要在内部空出 80mm 的硬盤位實在是太過困難,所以就會看到很多此類産品都隻配備了 2230 或 2242 的硬盤位。也就是說,它們 " 天生 " 就隻能安裝更短的、芯片數量更少的 SSD。
2230 和 2242 規格的 SSD," 天生 " 在性能和壽命上都遜色于 2280 的型号
但是芯片數量更少對于 SSD 來說,往往就是緻命的缺陷。因爲這就意味着容量會更小、閃存的通道數可能會減半,同時還或将不得不去掉闆載緩存以節省(PCB)空間。最終這種 " 短 SSD" 不僅容量小、壽命更短,速度也要慢得多。
那麽問題來了,難道就完全沒有辦法在體積有限、但預算寬裕的這類機型上,去實現磁盤性能的突破嗎?
PC 用上UFS 閃存?其實完全沒有技術難度
其實還真有,而且理論上并不困難。因爲可以直接把智能手機裏的 UFS4.0 閃存,直接焊到主闆上就完事了。
看到這裏,可能有的朋友會說了,UFS 閃存是專爲手機的硬件和系統設計,怎麽能用到 PC 上去?
其實 UFS 閃存的本質,大家可以理解爲是一種直接把閃存和主控封裝在一起的 " 單芯片固态硬盤 ",它在硬件上并不依賴于特定的處理器,所以不是說隻有手機的 SoC 才能使用 UFS 作爲存儲方案。
查閱相關資料我們發現,實際上業界此前早已有過一些廠商推出過使用小容量 UFS 閃存作爲主存儲介質的 PC 産品。而且在相關技術資料裏也表明,UFS 閃存的驅動是被 Windows 系統原生支持的,甚至都不需要額外進行配置。
在華碩官網就明示了舊版本 Windows 可能不支持 UFS 閃存,但新版本則沒有問題
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如果把最新型的 1TB 或 2TB UFS4.0 芯片,直接焊一顆到筆記本電腦的主闆上,那麽它完全可以正常工作,并且在大幅降低空間占用的同時,提供不輸主流 SSD 的性能。
更進一步來說,多 UFS 閃存陣列有沒有可能呢
不過,這并不是我們猜想的極限。要知道早在幾年前,智能手機市場就已經有黑鲨、聯想這兩家廠商,推出過内置多閃存陣列設計的産品。而通過同時使用一顆 UFS 閃存和一顆基于 NVME 協議的 "BGA SSD" 同時讀寫,就能發揮出兩倍于原本閃存的性能。
黑鲨手機曾經使用群聯的嵌入式 SSD 和 UFS 閃存組成磁盤陣列方案
那麽基于類似的思路,有沒有可能通過在 PC 裏使用類似的 UFS4.0+ 單芯片 SSD,甚至是直接使用多顆 UFS4.0 組成陣列的方式,來實現小體積、超高容量、高性能的存儲配置呢?
從技術端來說,除了 UFS 芯片的 RAID 控制可能存在專利層面的問題外,我們幾乎想不到有什麽真正阻礙這一設計實現的因素。
雖然它可能很貴,但絕非沒有價值
可能有的朋友會覺得,UFS4.0 閃存本身是爲智能手機設計,它比 2242、2230 這些小體型的 M2 SSD 要貴得多,就算 UFS4.0 陣列體積小、性能高、容量大,但高昂的成本也可能會導緻它 " 無人問津 "。
在現有技術下,許多半長 M2 SSD 的速度甚至不如單顆 UFS4.0 閃存
雖然的确是這個道理,但正如我們在本文開頭講到的那樣,我們三易生活的這一暢想本就針對的是高價位、對性能有需求,甚至是多少有點 " 炫技 " 成分的旗艦輕薄本和 x86 掌機。對于這些機型來說,現有的、規格孱弱的半長 M2 SSD 可以說是明顯的 " 技術短闆 " 了,所以成本可能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輕薄本上 "SSD 陣列 " 這事,十餘年前就有廠商做過
要知道早在 13 年前,當時還有 PC 業務的索尼,就曾經爲旗艦輕薄筆記本電腦 Z139GC,專門研發了由四塊 PCB 闆堆疊而成、僅有普通 2.5 英寸硬盤大小的四陣列 SSD 模組。其不僅解決了早期固态硬盤容量小、速度不夠快的短闆,還紮紮實實炫了一把索尼對于 " 頂級輕薄本 " 在當時的配置追求。
相比之下,如果 13 年後的今天,一大批售價一萬多元、兩萬多元的旗艦輕薄筆記本電腦僅僅因爲 " 空間有限 ",而隻能選擇低規格的小尺寸 M2 SSD 才是個笑話,同時也更像是行業創新停滞、相關廠商不思進取的反映。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