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打亂發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将 " 智谷趨勢 " 設爲星标
保持聯系,一起前行
◎智谷趨勢(ID:zgtrend) | 震谷子
這是中國産業轉移的分水嶺。
金秋時節,爲了回顧過去十年的倡議,二十多國元首齊赴京城,希冀着滿天下的朋友能一呼百應。
與此同時,爲了确保未來至少十年的領先優勢,美國一邊拉攏着自己的盟友,一邊繼續拿出鋒芒畢露的科技出口禁令,想用這把利刃砍斷我們科技樹的枝丫。
突圍與備份,硝煙四起。原本紮根在沿海地帶的世界工廠,一部分跨過邊境、遠渡重洋去到人生地不熟之地,另一部分卻選擇轉移到了山高水遠的中國内陸。
前者常被提及,但後者的力量往往被人低估。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它是在新的家園落地生根,還是産業鏈雁行轉移、整體升級,某種程度上将決定中國的未來。
英偉達旗艦顯卡禁運風波,這幾天鬧得沸沸揚揚。
根據美國最新的規定,從 2023 年 11 月 16 日開始,英偉達将無法向中國、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運送适用于 AI 和 HPC 計算的 A100、A800、H100、H800、L40、L40S 和 GeForce RTX 4090 卡和模塊。
随着禁令消息釋出,超萬億美元市值的英偉達當天股價大跌近 5%,市值一夜蒸發超過 535 億美元(約 4000 億元人民币)。
遊戲玩家對英偉達 4090 顯卡一定不會陌生,甚至消息一出,網上僅剩的 4090 顯卡被炒到了天價。還有不少聲音稱,美國這是要制裁中國遊戲玩家了?
事實恰好相反。美國禁令對用于消費應用的旗艦顯卡是允許出口的,也對少量高端遊戲芯片制定了 " 通報要求 "。
老美的禁令,管制範圍越來越廣,看似爲了 " 國家安全 ",實際意圖,可能是想對中國的 AI 計算産業圍追堵截,設置重重障礙。
事實上,中國的數據中心和 AI 計算産業買不到 4090 顯卡還不是最傷的,更嚴重的問題在于,4090 顯卡是在中國大陸代工的,爲了遵守新的出口規定,英偉達可能将不得不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開始生産旗艦顯卡。
英偉達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一份聲明中寫道:" 許可要求可能要求公司将某些業務從一個或多個地區轉移出去。"
這對于像七彩虹這樣的廠商來說就是天降的噩耗。七彩虹是英偉達的主要客戶之一,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顯卡制造商之一,目前僅在中國開展業務。
未來的一個月,英偉達是快速做出轉移決策,還是如法炮制繼續繞過禁令爲中國提供閹割版産品呢?還得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但低成本制造業正在遠離中國繁華的沿海地區,是不争的事實。而且随着中國沿海大城市重點發展高科技電子産品、電動汽車和其他先進産業,低成本制造業遷移的速度有所加快,并分化成了兩條道路。一條往海外尋找出路,另一條深入中國中西部内陸。
第一條轉移道路,要麽在地理上靠近大國,回流大國,要麽在政治上落地大國的盟友,分别被稱爲 " 近岸外包 " 和 " 友岸外包 "。
第二條轉移道路,不僅形成了備份的新力量,也重塑了中西部省份的制造業出口,客觀推動了内陸地區本土産業的崛起。
美國或許沒有想到,制裁 + 回流的努力,也給了中國中西部内陸地區蓬勃發展的機遇。
其威力甚至不亞于中國自己的 " 振興中西部 "。
CEIC 數據顯示,2018 年到 2022 年的五年間,中國中西部 15 個省份的出口額猛增了 94%,遙遙領先于越南、印度和墨西哥——這些中國産業外流的主要目的地。
不僅過去五年,同樣根據 CEIC 的數據,在截至今年 8 月份的前 12 個月(2022 年 9 月~2023 年 8 月)裏,中國中西部省份的出口總額達到 6300 億美元,同樣超過了同期的印度(4250 億美元)、墨西哥(5900 億美元)和越南(3460 億美元)。
因爲擔心數據口徑的誤差,我又扒出了這幾年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再做了一次對比,結果基本一緻。
從上圖可以看到,過去五年間,湖南、江西和安徽三個中部省份的出口增速是最爲迅猛的,分别增長了 152.1%、126.2% 和 97.3%。
緊随其後的是新疆和雲南。她們一個是通往中亞地區的門戶,一個是影響東南亞地區經濟的橋頭堡。
而從總體來看,這五年中國的出口總額以美元計增長了 44.5%。以這個數據爲基準,增長超過全國水平的中西部省份超過了 14 個,占比 77%。
要是與 " 外包新星 " 的越南、墨西哥和印度相比,結果更加令人意外。
增速超越越南(51.9%)的有 11 個省份,超越印度(38.5%)和墨西哥(28.1%)的有 15 個省份,占比都非常高。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 2018 年,中國中西部省份的出口規模就已經比印度,越南,墨西哥三國都更大,而在此情況下,這些省份的出口增速仍然在過去的五年間超過了這三國,尤其是超過了增速最快的越南,非常難得。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城市政策教授、經濟學家 Gordon Hanson 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仍将是全球制造業的主要參與者。他在 2020 年的一篇論文中表示:" 中國的産能實在太大了,世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内都不能不依賴中國。"
當然,中西部出口增速快,也跟原本的低基數有一定關系。畢竟,中國沿海省份仍然才是制造業的重鎮。廣州和深圳、甯波和上海、青島和天津等制造業中心都位于沿海地區。在截至 8 月份的 12 個月中,這些地區的商品出口總額達 2.7 萬億美元,約爲美國、歐盟和日本同期出口額總和的一半。
中西部地區出口遙遙領先的背後,是企業們在追逐更加低廉的勞動力、土地和廠房。
随着企業上演搶人大戰,沿海地區的工資水漲船高,相比本世紀初已經不便宜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 2021 年的 10 年間,廣東省民營部門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增長了一倍多。沿海城市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年輕人開始甯願去送外賣也不進工廠。
四川、湖北這樣的内陸省份,民營企業的平均工資不僅比沿海發達地區要便宜得多,而且差距還在逐年擴大。
據媒體報道,某美國時尚品牌從 2022 年下半年開始将生産鏈條從中國沿海地區轉移到内陸。雖然在内陸生産服裝意味着運往美國需要更長的時間,但總體勞動力成本甚至比廣州還要低約 30%。
而且,低廉的成本往往會形成窪地,聚集起連片的産業。
例如,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源潭鎮,形成了全國首個以刷子爲主題的特色小鎮,2021 年實現了 103.2 億元的刷業總産值,擁有刷子制造企業 4700 多家,行業規模全國第一。
至于河南省虞城縣稍崗鎮,生産了全世界 85% 的卷尺,産值規模達到 125 億元,把卷尺制造卷出了新高度。
在産業鏈的雁行轉移浪潮中,許多中西部省會城市不僅完成了自身制造業的蛻變,甚至成爲了對外出口的橋頭堡。
" 硬搬 " 到重慶的筆記本電腦産業,深刻改變了這座城市的産業結構。
以前,作爲一個以傳統制造業爲主的老工業基地,重慶與電子信息這樣的産業關聯度并不高。
而如今,惠普、宏碁、華碩 3 家品牌商,富士康、廣達、英業達、仁寶、緯創、和碩等 6 大主機生産商企業,以及包括戴爾、東芝、索尼、蘋果、小米、聯想等衆多筆記本電腦品牌,都已落戶重慶。
2021 年,重慶筆電産量超過 1 億台,産值逾 4000 億元,連續 8 年位居全球第一。以筆記本電腦爲核心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已占同期重慶出口總值的 72%。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但筆電銷售卻逆勢增長 20% 以上。面對這樣一塊大肥肉,急切期盼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重慶,于是将招商的目光盯準了全球筆電老大——惠普。
當時的相關官員們,迅速組織專人搜集大量的資料,每天都顧不上回家陪家人吃飯,連續熬了幾晚通宵,最後拿出的方案令惠普高層怦然心動:3 年 4000 萬台筆電增量實現重慶造,整機所需要的零部件 80% 本地化,如果 3 年後未兌現承諾,由此引發的全部物流成本,由重慶補貼。這個方案征服了惠普,決定将 4000 萬台電腦生産基地落戶重慶。
拿下惠普後,重慶又把目光瞄準了全球代工巨頭富士康。這一次,重慶讀透了富士康。富士康長期做零部件加工,如果能生産組裝整機,将是一次很好的升級機遇。重慶因此直接把 1500 萬台整機合作方案放上了談判桌。
這單生意讓富士康很驚喜,原本隻有半小時的見面時間,最後被延長至 3 個半小時,并基本敲定了合作意向。
2009 年 8 月 4 日,重慶市政府先後與惠普、富士康科技集團簽訂重大項目落戶協議。兩大項目分别爲惠普(重慶)筆記本電腦出口制造基地、富士康(重慶)産業基地,它們實際是一個上下遊組合項目。
但這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重慶也明白,萬一自己幹不好,惠普和富士康随時可以撤退。所以,重慶就真的把物流這塊做到了極緻。
重慶打造的筆電基地,其産品以歐洲爲主要銷售地區。大規模的銷量需要一個暢通的、成本較低的物流通道,重慶筆電産業的規模才能繼續發展。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重慶與渝新歐沿線各國鐵路公司和物流企業展開了艱苦的協商和談判。
最終,一套将現有鐵路網絡進行優化組合的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浮出水面。全程 11179 公裏,運輸全程隻需在重慶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實際運行時間比海運快 30 天 ~40 天。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随着重慶成爲中歐貿易的門戶之一,更多的筆電産業紛至沓來。
全球第二大個人計算機與筆電公司宏碁,此前在江蘇昆山設有 1 個生産基地。宏碁重慶相關負責人當時用了約 1 年時間在内地幾個城市間選擇,除了一般的投資環境外,就是看到了重慶很好地解決了進項物流、出項物流和保稅物流 3 種物流的成本問題,才決定落戶在重慶兩路寸灘綜和保稅區。
從 2021 年開始,聯想也将位于昆山的個人電腦生産訂單轉移至重慶生産,後續還将開展聯想服務器、平闆電腦、5G 設備等非 PC 産品的研發、生産、維修等業務。
說到物流運輸,重慶隔壁的成都也是因爲鐵路優勢而跟 TCL 結下了深厚的緣分。
2004 年,總部位于惠州的 TCL 跑到成都建立了工廠。原本吧,這裏是作爲其内銷基地的,但随着成都中歐班列的開通,低廉的成本優勢瞬間打動了 TCL。于是,TCL 将 80% 的歐洲訂單從廣東惠州轉移至成都工廠,通過中歐班列更快速響應歐洲客戶的需求。
TCL 電子運營中心總經理牛海龍算了一筆經濟賬,産品出口要是通過海運,一般要花 42 天。而搭乘中歐班列,其貨運周期是海運時間的三分之一,價格是航空的五分之一。他表示," 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經濟效益,成都中歐班列都是最好的選擇。"
在芯片和新能源汽車這些當下最熱門的産業上面,中西部城市也同樣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談到半導體産業,似乎多數人都不會想到西安。但事實上,半導體産業早已成爲西安的支柱産業之一,2022 年的産業規模達到 1700 億元,全國排第四。
西安半導體産業彙聚了英特爾、三星等國際半導體巨頭以及華爲、中興、華天、奕斯偉等國内龍頭企業。其中,西安三星半導體生産基地已發展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閃存芯片生産基地。
今年,韓國榮達半導體等外資企業陸續落地,8 英寸高性能特色工藝半導體生産線項目加速建設、西安奕斯偉矽産業基地二期項目主體完成封頂,并将于年内正式投産。國際芯片巨頭美光科技更是在西安追投 43 億元,計劃美光西安工廠加建新廠房。
更重要的是,西安作爲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産業的重要支點,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生态系統。
在半導體設計領域,西安集聚了中興克瑞斯、華爲、紫光國芯、拓爾微、翔騰微、中穎、芯派、龍騰、航天民芯等企業;
在晶圓制造方面,西安主要企業包括三星、西嶽電子、衛光、派瑞等;
在封裝測試領域,西安擁有三星、華天、力成、華羿、中車永電、西谷微等企業;
西安還有奕斯偉、理工晶科、唐晶量子等一大批材料和設備支撐企業……
其中奕斯偉矽産業基地生産 12 英寸集成電路用矽抛光片和外延片,預計産能将達到滿産 50 萬片,成爲世界單體最大的矽産業基地。
而在距離西安 1200 多公裏的昆明,則是中國出口新能源汽車到東南亞地區的橋頭堡。
雲南作爲一個擁有 21 個邊境貿易口岸的大省,能夠便捷連通南亞、東南亞國際市場,堪稱 " 進城沒有出國快 "。對外便利的地理交通條件,爲電動車及新能源汽車出口海外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
2020 年,雲南一口氣迎來北汽新能源、東風雲汽、江鈴新能源三大整車項目落地量産,所瞄準的就是東南亞尚未飽和的電動車市場;而位于楊林經開區汽車産業園的昆明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中心,占地超 5 萬平方米,包含 PBS 線、底盤線、終裝線、檢測線等 6 條生産線的總裝車間,可以同時滿足 4 款車型的共線生産,成爲新能源汽車 " 昆明制造 " 的重要推力。
在中西部省份,類似的産業故事再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例如比亞迪在全國各地大規模建廠,例如甯德時代在四川宜賓市的投資等等。而且不隻是産業轉移,内陸地區原有的産業也在國内産業崛起大環境帶動下實現了産業升級和出口增長,例如湖南省的工程機械,以及西北地區的新能源産業……
中西部的崛起,也許會對仍然強勁的中國制造形成進一步支撐。
未來,那些被歐美國家通過激勵措施或者産業禁令趕跑的企業們,當收拾打包好細軟時,也許會先訂上一班向西的航班,親自去看看這片廣袤而奇妙的機遇之地。
參考資料:
芯東西:英偉達 RTX 4090 禁運真相?實際零售影響有限,國内代工生産受阻
機遇西安:創 " 芯 " 高地,謀 " 西 " 發展,西安半導體産業正加速崛起
工人日報:" 硬搬 " 到重慶的筆電産業産量實現全球 "8 連冠 "
甯南山:過去的幾年,制造業是向中西部轉移的多還是向越南印度墨西哥轉移的多
巴以、俄烏、排核 ...... 當大分化時代來臨,輿論撕裂,信息泛濫。你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專業的判斷。
智谷圈由嚴九元、S 博士主筆,路口大爺、黃漢城等研究員參與,每周上萬字的調研和研究,最後濃縮出一篇高标準的内部研判。
我同事費心思把過去有價值的68 條研判整理出來了,現在饋贈給一直支持我們的老讀者,加我領取,通道隻開放 3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