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辦公是無數打工人的夢想,如果員工具備足夠的自驅力,公司可以縮減大筆辦公成本、提升員工幸福感,倒也樂見其成。但當靈活辦公的種子落在東亞的土壤裏,似乎格外難以生長。
作者 | 趙子坤
編輯 | 李 原
運營 | 劉 珊
能夠更靈活地規劃辦公時間、減少通勤、自主掌握工作節奏,是無數打工人的夢想。如果員工具備足夠的自驅力,保證效率,公司可以縮減大筆辦公成本、提升員工幸福感,倒也樂見其成。
10 月 10 日,去哪兒網繼母公司攜程之後,宣布将推行靈活辦公制度,很快該新聞便登上了熱搜。
當日,去哪兒網 COO 劉連春向全體員工發出全員信,表示公司将與員工一起探索一種 " 更酷的工作方式 "。去哪兒網将員工分爲 ABCD 四組,每周靈活 0、1、2、3 天。" 隻要不在去哪兒呆着,想去哪兒去哪兒。"
10 月 20 日,耐克也公布了一封内部郵件,表示公司将出台新的混合工作模式:每周在公司工作四天,時間爲每周一至周四,周五可居家辦公。
現在借助各種網絡協作工具,遠程辦公在技術層面已不成阻礙。特别是過去三年,居家辦公 " 被迫 " 在全球範圍内完成了一次社會性的 " 效率實驗 "。許多公司爲此精簡了協作流程、人員配置、差旅計劃。
在矽谷,其影響更延續至今,有可能升級爲永久性地制度變化。
不過當靈活辦公的種子落在東亞的土壤裏,似乎格外難以生長。
對于耐克的舉動,國内友商是否會選擇跟進?一位安踏員工告訴「市界」,内部根本沒有讨論:" 我們不比那些,隻看銷售。"
而一位去哪兒員工也向「市界」表示,公司計劃剛上線了一周,他會觀望一下,但未必會選擇。" 在家上班,可能睜開眼睛就要響應工作。見不到同事,還有更多溝通成本。"
一位蘋果中華區員工也對「市界」表達了相似觀點。雖然周一、五不需要到崗,但實際工作時間被拉長了。" 以前都是 10 點半開會,這兩天可能 9 點半就得開,還是視頻會議。" 這也意味着在 9 點多前,就要切換到工作狀态。
而從今年初開始,以 Meta、亞馬遜爲代表的矽谷大廠們,在大幅裁員的同時,也紛紛發起了 "RTO"(重返辦公室)運動,召喚員工們重返辦公室。
看起來很美的 " 混合辦公 ",爲何在落地中如此撕裂?
中國混合辦公初試水
在國内談起彈性辦公,幾乎都繞不開 " 第一個吃螃蟹 " 的攜程。
2022 年 2 月,攜程宣布全公司近 3 萬名員工正式開始實行 "3+2" 混合辦公制。攜程允許員工每周三、周五遠程辦公,不做值崗、亦不做薪資調整約束。
對于混合辦公的探索,攜程開始于更早的十幾年前。
從 2010 年起,攜程便曾啓動過爲期 9 個月、由客服人員參與的 " 在家辦公 " 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在家辦公的員工業績有顯著上升,在 9 個月裏業績增加了 13%,離職率減少了 50%。
此後,攜程管理層決定将此模式向全體呼叫中心員工推廣,允許員工自行選擇 " 在家 " 或者 " 在辦公室 " 工作。結果發現,主動選擇在家辦公的員工,其業績的增加比随機實驗中的 13% 更高,達到了 22%。
這些經驗積累,讓攜程在面對過去三年的工作模式變化時,更爲遊刃有餘。
2020 年,攜程整體居家辦公人員比例達到了 85%。2021 年 8 月 9 日,攜程宣布啓動了最新一輪共計 6 個月的混合辦公實驗, 包括以産品研發爲主,業務和職能部門在内的 1612 名員工,其中包括約 400 位主管。
不過,一家公司會選擇怎樣的戰略決策、工作風格與價值觀,歸根到底與其核心管理者密不可分。
▲(攜程創始人梁建章)
作爲著名的、始終在爲改變低生育率問題四處奔走的人口學家,攜程的靈活辦公計劃,也可以被視爲攜程創始人梁建章 " 從我做起 " 的一次帶有使命感的管理實驗。
2013 年,梁建章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三名學者合作發表了研究成果——《在家辦公的可行性:基于中國的試驗證據》。
他也曾多次表示:混合辦工不僅能在不影響效率的情況下,提升員工的滿意度,還有利于減少交通堵塞、環境保護,能夠緩解高房價和地區間差異。
更爲重要和深遠的影響是:混合辦公有利于家庭和諧,提升女性的職業發展與生育率:" 爸爸或者媽媽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或者做家務,男性可以分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實現家庭和事業的雙赢 ",梁建章說。
不過,據接近攜程的人士表示,能夠順利推行混合辦公,也與攜程的業務發展、組織闆塊已相對穩固有關。作爲創業早期的互聯網公司,攜程算是 " 第二梯度 " 大廠。
" 攜程内部有許多服務了十幾年的老員工,文化比較溫和。除了過去三年的旅遊蕭條期遇到了特殊困難,攜程的整體利潤和商旅供應鏈條比較穩定,市場競争不太激烈,員工面臨的工作變化也不多。另外攜程的薪酬福利水平不上不下,頂尖人才不容易流向攜程,彈性辦公也可被看作是一項公司福利。"
誰是彈性辦公的最大阻力?
實際上,即便員工所在的公司實行了靈活辦公,人們是否便能擁有 "Work-Life Balance",也有待商榷。這項聽起來會令多方共赢的政策,在落地中的阻力也無處不在。
據攜程的一份内部報告顯示:混合辦公的反對者們,大多是部門主管甚至更高層級的管理者——這對他們的挑戰更爲嚴峻:需要倒逼管理者能力提升。
在網絡上關于混合辦公的讨論帖子中,一位網友直言不諱的表态,得到過數千條贊:" 遠程辦公會暴露一個事實:多數公司中層沒有存在的必要。"
一位頭部科技企業中層管理者對「市界」表示,混合辦公實則對員工與管理者的個人素質、技術能力、目标管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過去三年裏,他在遠程辦公過程中便發現,團隊中有的人可以言簡意赅表達問題、明确任務,有的人則需要反複溝通、開會對齊。" 矽谷能夠支持更多遠程辦公,因爲他們本身個人素質、組織能力就很高。"
今年 4 月,攜程披露了混合辦公實施一年的調研數據。該數據顯示:遠程辦公中溝通效率下降、溝通不暢是團隊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爲解決這一問題,一些管理者會通過日會、周會等方式加強對員工工作進度的管理,這也間接導緻會議時長每天增加約 50 分鍾。
對此,攜程更多主管表示,将會更加積極地在每周一、周二、周四公司辦公時間内安排員工溝通、活動機會和對話通道。
而在國内外科技公司皆有過工作經驗的軟件工程師阿斌告訴「市界」,他的感受是:國内公司更傾向于 " 看住 " 員工,對員工信賴感不足," 比如會把老闆和下屬的座位安排在一起,方便交流,也方便監督。"
不過阿斌也認爲,這跟管理者自身風格強關聯," 雖然我們這種崗位大部分不需要當面監督,但有的管理者就需要用這樣的方式找到安全感。"
此外,能否選擇混合辦公,也與各家公司所處的競争環境和企業文化強相關。
對于更高級别的管理者來說,如果正處在業務 " 賽馬 " 的激烈競争期,無法随時把控團隊進度的焦慮,很容易步步放大。
" 技術實現上并不難,實際上是理念問題。" 阿斌評價道。
" 我任職的國内科技公司,感覺就沒有做好遠程辦公的基礎建設,也沒有這個意願。" 阿斌遠程辦公時,經常會遇到諸如網路不穩定、會議容納人數不夠等種種問題。尤其是對于需要使用内網的研發人群," 系統就沒有設定成便于外網訪問的狀态。"
此外,在行業的高速發展期,比起彈性辦公和工作平衡,許多中國員工們更多考慮的是公司的發展前景、上升空間、升職加薪 " 爬梯子 " 的可能性。
多位互聯網公司員工都向「市界」表達了相似的觀點:與其糾結到底在哪兒辦公,不如追究加班能不能給足加班費。
2021 年 6 月,字節跳動内部曾針對是否該 " 取消大小周 "(單周工作 5 天,雙周工作 6 天)展開了調查。新任 CEO 梁汝波公布的結果顯示:三分之一的人不支持取消大小周,三分之一的人支持。
在字節的薪酬體系中," 大小周 " 的加班費約占基本工資的 20%。以年薪 50 萬元爲例,取消大小周,意味着年薪将直接減少 10 萬元。
雖然各方争論不休,字節還是選擇終止了大小周制度。當年 8 月底,在政策施行後的第一個發薪日,就有字節員工發文稱," 全體員工薪資普降 17%,瞬間覺得雙休不香了。"
遠程辦公漸成共識
在工作價值觀更爲内卷的東亞環境裏,彈性辦公還是頗爲糾結的選擇。但在大洋彼岸,遠程辦公已逐漸成爲一項社會共識。
根據 IDC 的一份預測顯示:截至 2024 年,美國将有 60% 勞動力選擇遠程辦公。而根據 Slack 公布的數據來看,隻有 12% 的腦力工作者希望回到辦公室,72% 的人選擇希望延續混合遠程辦公的模式。
▲(圖源 / 紐約曼哈頓辦公室空置)
據報道,2023 年 6 月,美國紐約曼哈頓已有大量辦公樓空置。隻有 9% 的曼哈頓員工還在每周上班 5 天,這使得紐約的辦公室價值縮水了一半。
即便 " 鐵血 " 如馬斯克,在不停 " 折騰 "Twitter、開除高管的過程裏,也未能成功阻止遠程辦公的推行。
2022 年 11 月,在剛剛收購 Twitter 時,馬斯克曾向全體員工發送郵件,要求停止遠程辦公,每周在崗時間至少 40 小時。很快,員工紛紛提出離職。馬斯克隻好讓步,取消禁令,但要求員工必須爲公司作出出色貢獻,并至少每月保證與同事進行一次面對面會議。
實際上從今年以來,随着互聯網經濟放緩,矽谷大佬們除了收縮人力,都在想盡辦法讓員工們重返辦公室。但這些努力,頻頻遭遇員工的抵制。
今年 8 月,在年初已裁員數萬人的 Meta 向全體員工發布郵件,要求每周在辦公室工作的時間不能少于 3 天,否則可能會面臨丢失工作的風險。新政策雖不影響完全遠程工作的員工,但一位發言人表示,可完全遠程工作的崗位招聘已經暫停。
同期,據媒體報道,Google 也把辦公室出勤率上升爲員工績效考核的一部分。
而作爲全球最大雇主、共擁有超 140 萬員工的亞馬遜,在 "RTO(重返辦公室)" 運動中表現得最爲強硬,推行的過程也最爲艱難。
今年 4 月,亞馬遜要求員工從 5 月開始,每周返回辦公室 3 天。
這一通知引起了員工們的強烈反對。他們在第一個 RTO 的午餐時間,集體舉着 " 不要重返辦公室 " 的标語,走進了西雅圖總部。員工們還援引了亞馬遜 CEO Andy Jassy 此前贊許遠程辦公的言論,來 " 打臉 " 公司的反複無常。
在西雅圖工作的 Bill 記憶猶新,在亞馬遜正式執行 RTO 政策的當天,西雅圖發生了久違的交通大堵塞。" 大家都不明白爲何非這麽做不可。"
實際上連執行者本人也很難拿出數據證明政策制定的意義。在近期亞馬遜的一次内部爐邊談話中,當 Andy Jassy 被問到支持 RTO 的依據時,他表示:" 在過去 18 個月與 60 位至 80 位 CEO 進行過交流,幾乎所有人都更支持現場辦公。"Jassy 承認,這是出于 " 主觀判斷 ",沒有廣泛的數據支持。
即便有多項數據顯示:遠程辦公有縮短通勤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工作生活平衡、降低離職率和減少公司支出等好處——但對于老闆們 " 看不見人 " 的焦慮,遠程辦公無法化解。
畢竟,亞馬遜此刻正面臨增長放緩的嚴峻局面,其股價在過去一年内下跌了超過 30%。
不過亞馬遜遭遇的激烈反對,或與其态度強硬有關。" 太 aggressive(激進)就容易激起員工不滿 ",Bill 說——他所在的公司也于上周開始實行了 RTO 政策,并未遭到太多反對。
Bill 公司的領導層通過 " 試點 " 一個季度,又通過大規模問卷調查後,得出結論:新入職、低職級員工更希望能夠返回線下,跟團隊溝通,得到支持。
不過與經常 " 内卷 " 到深夜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相比,Bill 公司的 RTO 計劃看起來無比松散:公司隻是調整爲 " 一個月必須去 6 天 "。每個小組固定一周去一次,剩下兩次可以自由安排。
去年,舊金山最大的雇主、雲計算巨頭 Salesforce,甚至關掉了市中心辦公室的數個樓層,并專門出台規定:不允許周五返回辦公室。員工們猜測,這是爲了節省水電、人力成本。
一位 Salesforce 員工告訴「市界」,現在公司建議每周團隊至少有一天去公司共同辦公即可。" 我們盡量把需要溝通合作的會議放在那一天,減少線上的低效溝通。"
不過,矽谷仍在延續的遠程辦公運動,或許已側面印證了梁建章人口增長與混合辦公的相關性。
Bill 談到:在其居家辦公時期,西雅圖的遠郊房租迎來了一波上漲。而且肉眼可見地,身邊不少同事懷上了孩子。
(阿斌、Bill 爲化名)
© 市界原創出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