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料到!12 月 14 日,出台的《擴大内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 年)》強調指出: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老有所養、共同富裕、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這三聲炮響,内涵很大!
自從 2005 年至 2022 年,養老金已經連續上漲 18 年。毫無疑問,2023 年将實現 19 年連漲。其實,廣大退休人員雖然感恩國家連續上漲養老金,但是,每年漲 4% 并 " 不解渴 ",達不到 " 三聲炮響 " 的目的。
在老有所養、共同富裕、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 這三聲炮響 " 的指引下,2023 年養老金應該按照工齡分層分類增長,25 年工齡以上的每 5 年一個檔次漲 1000 元,30 年工齡多漲 1000 元,35 年工齡多漲 1500 元,40 年工齡多漲 2000 元,讓退休人員的收入分享經濟增長的紅利。
退休工人提出這個渴望,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惜的是社保專家跳出來反對:一是,養老金上漲執行定額、挂鈎、傾斜三結合的機制;二是,養老金水平高低執行了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市場經濟機制;三是,給養老金低的人多漲錢,對高收入群體不公平,因為高收入者對養老基金貢獻更大;四是,全國養老基金沒有這麼多錢支撐這種漲幅。
工齡超過 30 年的退休工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符合 " 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 的大原則。
改革開放幾十年以來,經濟呈現指數級增長,目前 GDP 已經高達一百多萬億。老百姓也感到收入大幅上漲了。但是,大多數退休老工人的養老金處于很低的水平,并沒有完全享受經濟發展的紅利,也沒有體現 " 藏富于民 ",更沒有體現共同富裕。所以,按照工齡分層分類多漲養老金,至少跑赢經濟增長速度。
【2】符合 " 共同富裕 " 的導向。
在社會上,貧富差距過大,這是客觀事實。在退休領域,人社保在新聞發布會上也承認——養老金的水平差距也過大。人都退休了,對社會貢獻都一樣了,為什麼養老金差距如此巨大?大城市裡的央企、國企、公務、事業單位的體制内人員高的達到一萬多元,在偏遠重工業基地的退休老工人隻有一兩千元,還有一些靈活就業人員隻有一千元。差距是十幾倍。如果統一上漲 4%,高的越高,低的永遠追不上,何談共同富裕呢?
【3】退休工人的曆史貢獻理應值得尊重。
現在的社保理念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市場經濟原則,其實并不符合國情,也不尊重曆史。現在走的是市場經濟,所以,把養老體系也市場化了。可是,那些退休工人奉獻青春的時代,并不是市場經濟。當年,他們投身國企建設,屬于無私奉獻、勇于犧牲,後來又支持改革、下崗買斷。他們的養老金低,不是他們沒本事,而是他們無私奉獻的結果。現在經濟發達了,反而忘記了那一批老前輩。時代虧欠他們的,應該補償他們。
【4】養老基金缺錢的根源找到了。
為什麼養老基金缺錢、甚至馬上到了坐吃山空的地步了?那是因為養老金來源機制不對!現在的來源主要靠在職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退休人員越來越多,庫存當然越吃越少。美國員工為什麼不存錢?因為他們的社保和福利超級豐厚,不需要存錢。美國養老金規模是美國 GDP 的 150%,中國養老金規模是中國 GDP 的 10%。論養老基金數量,中國隻有美國的 4%,且中國是 14 億人、美國隻有 3 億多人。中國要探索擴充養老基金的開源問題了。
【5】退休工人都是傳統國企的老一輩産業工人。
在退休工人的年輕時代,國企占 GDP 的 100%;目前,全國有 46 萬家國企,産值占 GDP 的 75%,每年利潤總額接近 4 萬億元,其中,每年央企利潤就超過 2 萬多億元。目前,經濟主體還是國企,應該是全民所有啊,為什麼當年退休的國企老工人就不能享受紅利呢?隻要國企特别是央企貢獻一點 " 全民所有 ",就能讓退休老工人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
PS:你贊同的話,多多轉發,共同呼籲政策更加務實、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