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遭遇 " 嬰兒潮 " 演變成 " 退休潮 ",真是冰水兩重天!就業崗位在減少,老人要晚退,兒孫要就業,生育率又創新低,偏偏在 2025 年要實施延遲退休。
有人調侃道:35 歲就業,你們嫌老;60 歲退休,你們嫌小!新生兒低于 1000 萬,你們嫌少;畢業生高于 1000 萬,你們嫌多!
其實,延遲退休為什麼要迫不及待實施呢?這是因為養老基金已經難以為繼。1965-1975 年是集中爆發的 " 嬰兒潮 ",每年有 2400 萬人出生。這一批人退休,不繳社保,開始領養老金,養老基金虧損岌岌可危。
但是,延遲退休真的來了!12 月 14 日的擴大内需戰略和 12 月 16 日的經濟工作會議,再三強調要實施延遲退休。所以,延遲退休可能在 2025 年啟動。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恰恰是當年 " 嬰兒潮 " 的那一茬人。1965 年 -1970 年出生的 " 嬰兒潮 " 将在 2025 年迎來 " 退休潮 ",據稱,每年将有 2000 萬人退休。
1965 年至 1970 年出生的人,将是延遲退休第一批趕上 " 早班車 " 的人。年薪幾十萬上百萬的企業領導人員,有技術有專長的技術人員,沒有壓力的坐辦公室的 " 關系戶 ",他們當然希望延遲退休了。但是,這五類人估計要哭了,如果政策不優化,他們将晚年凄涼。
第一類人:已經退二線的領導人員。
在圍牆内的企事業單位,都有一項土政策:為了推進年輕化,讓領導人員提前五年從實權職位上退出來,改任虛職或調研職務。有些單位就讓他們騰退辦公室,讓他們回家 " 調研 " 去了。如果延遲退休,讓他們當場尴尬了。
第二類人:國企裡提前退養的工人群體。
在一些傳統國企,由于經營效益不好,内部有一項 " 土政策 "(當然,也是得到上級批準的):讓職工提前五年回家 " 休養 ",不是正式退休,單位給發崗位工資,正常繳納社保,等達到 50 歲、55 歲、60 歲時再回單位辦理退休手續。這一批人為了生計,都出去打工了。如果延遲退休,他們也尴尬了。
第三類人:低薪的一線生産者。
職場也是符合二八定律的。80% 以上的人都在一線從事艱苦的勞作。這個群體的特點:勞動強度大,工資收入低,交完社保與養老金相差無幾,恨不能早一點退休。如果延遲退休,他們的身體受不了。
第四類人:靈活就業人員。
靈活就業人員就是沒有單位管、沒有正經工作的人,這一群體高達 2 億多人。這個群體的特點:工作不穩定、收入不穩定,自己花錢買社保。多數人都想買完最低 15 年限的社保就退休。如果延遲退休,多工作幾年、多買幾年社保、晚領幾年養老金,經濟負擔比較重。
第五類人:獨生子女的家長。
1965 年 -1970 年這一批人當年屬于 " 嬰兒潮 ",而且趕上計劃生育,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等他們退休時,獨生子女也成家立業了,正好遇上事業的黃金期和生活的負重期。一胎、二胎、三胎,沒有父母幫襯,他們無法正常工作。這一批人想 55 歲和 60 歲退休,給子女帶孫輩。
PS:您覺得呢?多多轉發,呼籲政策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