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晨婷
街景缤紛,燈紅酒綠。人口 " 第四城 " 成都正以悠閑的生活态度、拼搏的創新之勢吸引更多視線。
新都市新消費,成都的街角巷尾,也正湧起咖啡消費的新浪潮。美團數據顯示,成都的獨立咖啡館總數達到了全國第二,僅次于上海。2021 年,成都咖啡門店數同比增長 8.2%,2022 年增長達 18.2%。
在一座城市的消費生活中,咖啡從來不僅僅是一杯咖啡。
目光瞄向成都,小酒館文化滋養了這裡 " 日咖夜酒 " 的模式,茶館文化也碰撞出咖啡的更多可能性,本土消費人群逐步培育成型。無論是消費習慣、市場氛圍,還是門店數量、經營模式,成都咖啡 " 氛圍已經到了 "。
但在咖啡館數量猛增背後,成都離 " 下一個咖啡之城 " 還有多遠?
" 非常規酒咖 ",成都街頭随處可見新潮咖啡店(圖源:時代周報記者 王晨婷 / 攝)
社區咖啡家
華西壩大學路,是成都曆史最長的道路之一,最初因毗鄰華西協和大學得名。大學路的街角,文阿姨在這裡擺攤已近十年。
與傳統水果攤、雜物攤不同,文阿姨推的小車是咖啡攤。這輛 " 續命咖啡車 " 上,依次擺開 4 罐不同品類的咖啡豆。16-30 元不等,路過的客人任選其一,由文阿姨手磨成粉,再紮進布袋裡由小鍋淺煮,熱騰騰的手磨咖啡即刻出杯。
文阿姨的手磨咖啡推車已經營了近十年 (圖源:時代周報記者 王晨婷 / 攝)
在任何城市,十年的手磨咖啡攤都足夠難得。" 十年前我下崗了,當時有再就業鼓勵擺攤的政策,就試着開始賣咖啡、冰粉,每天白天十一點擺到晚上十一點。成都喝咖啡的人還比較多,大家也都有了喝咖啡的習慣。這些豆子是我老公的同學在牙買加上班,從國外帶來的豆子,還有兩個也是我在網上選的。" 文阿姨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不過,文阿姨眼看着這些年來成都的咖啡店越來越多," 我小推車的生意沒有前幾年那麼好了。" 尤其是大學路一帶,在萬巷更新後,新潮咖啡店、文創店、獨立書店等日新月異。
MANTO 饅頭咖啡正是這些年開在附近的一家社區小店。白色的門臉裝潢簡單,門口擺放着幾張素色的露營椅子。MANTO 出品的咖啡卻不簡單,店主饅頭在大學時期就與咖啡結緣,作為競賽級咖啡師,他曾是成都區咖啡手沖冠軍。
融入社區的 Manto 咖啡(圖源:時代周報記者 王晨婷 / 攝)
"2020 年夏天我開始籌備,想開一家自己的小店。我選店面有個大前提,就是想要市井一些,接地氣一點的。這邊背靠社區,離春熙路等商業區也不遠,人流量還挺大。" 饅頭在和記者聊天的過程中,不時有熟客路過,或與店主閑談兩句家常,或将小狗系在店門口自己去辦事。
融入成都的社區生活,正是 " 慢生活 " 之都咖啡文化的一大特點。即便在最有 " 煙火氣 " 的菜市場,也能聞到咖啡的香氣。
沿着中道街菜場一路走到底,紅磚木門的複古小屋就開在蔬果鋪子旁," 陋屋咖啡 " 據說由雞棚改造而來。門口兩排露營椅,閑人手捧一杯熱咖靜曬太陽,提着菜籃的叔叔阿姨偶爾也會來嘗嘗鮮。
" 我在 2017 年大學期間就考慮要在成都籌備做第一家咖啡門店,當時成都的咖啡市場還沒有開始井噴。" 陋屋咖啡的創始人常泗泓在今年夏天租下中道街這個鋪子,主要考慮的也是這兩個要素:租金低,煙火氣。
在常泗泓看來,疫情及信息爆炸會讓一家大體量門店難以支撐,作為新品牌,房租壓力不能過高。其次是煙火氣," 我們堅定地認為咖啡是日常的存在,回歸産品本身,不用過多的‘高級感’去做溢價,選擇菜市場,也是讓咖啡這種飲品接地氣。"
菜場盡頭的陋屋咖啡(圖源:時代周報記者 王晨婷 / 攝)
成都咖啡的千層套路
有簡單融入生活氣息的社區小店,成都咖啡也愛整更多花樣。
花椒咖啡、竹子特調 ······ 咖啡加上成都特色制成特調,層出不窮的各色趣味混搭總能吸引年輕人的一陣追捧。但除卻短暫的火花,從更大的門類來說,與同為 " 世界三大飲品 " 的酒和茶對話,咖啡或許能碰撞出長久的精彩故事。
咖啡與酒結合,正是時下最潮的 " 早 C 晚 A"(早上 Coffee 晚上 Alcohol)。這與悠閑的成都不謀而合,日咖夜酒的模式更适宜這座城市的節奏。
歐式複古風格的 MONDOLI 是成都老牌網紅咖啡店。不大的空間裡擺滿了動物标本和古董裝飾,飲品更是遠近聞名。白天一杯黃油 Dirty 濃郁香醇,夜深的一杯長尾山雀雞尾酒則清爽怡口。
同樣開在春熙路附近的 " 靈丹妙藥 ",是今年加入 " 早 C 晚 A" 大軍的新兵。四川人阿飛北漂數年,今年回到成都,和朋友一起張羅着開起這家小店。鐘愛的帽子、淘來的小擺件,店裡處處是主人的小巧思。入夜後的 " 靈丹妙藥 " 的确萦繞起神秘的氛圍,每桌一支小蠟燭照出一圈溫暖。
靈丹妙藥的 " 晚 A" 模式(圖源:時代周報記者 王晨婷 / 攝)
" 主要是想開一家酒吧,但白天閑着也是閑着,我自己又特别愛喝咖啡,一天能喝個 5、6 杯,就想着早點開門,在下午做一家咖啡館。" 阿飛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阿飛的想法是把雞尾酒的框架帶到咖啡裡。" 比如威士忌酸,就是威士忌加酸加糖和蛋清,那麼把威士忌換成咖啡,一樣可以加酸加糖來填充。" 在阿飛看來," 不被定義 " 是他對自己小店的理解。
無獨有偶,竈咖的老闆六六正将中國茶的框架帶進咖啡。
" 竈咖 " 的名字是六六妻子取的,在閩南話裡是 " 廚房 " 的意思。" 在閩南人的觀念裡,生活就是要有吃有喝。我們想做差異化的咖啡館,凸顯出自己的特點,在最開始就想做中式的概念。從桌椅到這個移動式的吧台,其實都是借用了古時的茶寮和烏台。" 在介紹自己的店鋪想法時,六六滔滔不絕。
竈咖隻營手沖,所有的豆子都由六六自己選購烘培,是成都手沖愛好者們心中的珍藏。菜單上列明了每個豆子的産地和口味,價格在手沖中也格外親民——大多隻售 39 元。" 我把茶道融合進去,把咖啡香像茶香一樣展示。" 六六說着熟練地進行沖煮,再倒入高杯、矮杯、冰杯三種不同的小杯子裡,展現出不同的風味來。
六六和他鐘愛的烏台(圖源:時代周報記者 王晨婷 / 攝)
下一個咖啡之都?
成都咖啡尤其 " 愛整花活 ",背後則是成都消費人群的最大特點:年輕。
《成都青年發展報告(2022)》顯示,14-45 歲成都青年達 960.36 萬人,占常住人口 45.87%;在校大學生達到 110.2 萬人,居全國第四;新職業人群達 63.71 萬人,排名全國第二;位居青年人期望創業城市第二。
在阿飛看來,成都的年輕人們有自己的想法,而成都有包容的市場環境和文化,年輕人将想法付諸實踐的速度也快。" 成都喜歡搞更風格化的東西,這跟咖啡文化也有關系。比如在北京胡同裡的一個咖啡館,沒有什麼裝修,但會出品好的咖啡,客人也願意去。但成都更需要環境、産品等的整體氛圍,‘隻是喝杯咖啡’的顧客或許沒那麼多。"
" 成都愛整花活,其實就是年輕人愛玩,愛新鮮。不管是對咖啡功能性的需求,還是對于咖啡品質的追求,每個客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是綜合的東西,隻是每個城市的比重不同。" 饅頭曾在北京、上海等多地做咖啡,在他看來,成都可能更多将咖啡認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 生活方式就包括很多東西,比如和各種東西聯名、結合,在其他城市或許也有,但程度沒這麼猛,不會說大家一陣風一樣都來做這個事情。" 饅頭說。
不過,花樣成都也正說明了它有衆多消費力來承載。在大衆點評上搜索成都咖啡店,共有 6609 條結果。成都餐飲同業公會咖啡分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成都新注冊的咖啡店數量多達 447 家,這意味着成都平均每天就會誕生 2.4 家全新的咖啡館。
那麼,成都會否成為下一個被公認為 " 咖啡之都 " 的上海?
饅頭立刻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認為,成都的咖啡氣質或許會在某一階段接近上海,但一定會走出另一條不同的路。" 在成都,年紀大的人喝咖啡的還是很少。成都更愛玩,真正對于咖啡文化的積澱還是需要時間。"
六六也認為,成都離形成自己的咖啡積澱還有一段距離。" 現在來我店裡的基本還是年輕人。一些年紀大的顧客,我也跟他們聊過,大多數還是因為之前在國外或者上海、北京待過,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要因為成都自己的咖啡文化培育出更多群體對精品咖啡的熱愛,現在還沒到這個時候。"
茶館依舊是成都老年人生活的主流(圖源:時代周報記者 王晨婷 / 攝)
市場緩慢打開,店鋪與日俱增。不論是文阿姨的咖啡推車,還是熱門新店 " 靈丹妙藥 ",都在悠閑的成都感受到激烈的競争。
" 好比原本有 100 個人喝咖啡,一共有 10 家店,你還能去每家店比較一下;但現在有 200 個人喝咖啡了,卻有了 50 家咖啡館。能分到的(客源)自然就少了。" 阿飛透露,幾次因外部因素封店,這家開在今年的小店 " 還隻能說保本 "。
" 誰能堅持三年,誰就能變成優秀的成都咖啡館。" 六六說。不管是成為優秀的咖啡館,還是成為下一個咖啡之都,成都咖啡人和成都這座城市,都還再需要一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