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雷達财經
"Success maybe,excitement guaranteed(不保證會成功,但一定會激動人心)!" 馬斯克靠移民火星名垂千古的時刻,再一次被推遲。
4 月 20 日,在全球億萬民衆的矚目下,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耗資 3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06 億元)打造的星艦,在空中炸成了一朵 " 煙花 "。
星艦此次軌道飛行測試之所以備受外界關注,與其刷新多項紀錄的 " 地表最強火箭 " 的名号有關,而星艦首飛的成功與否也将直接影響到馬斯克移民火星以及 NASA 重返月球的進度。此外,星艦強大的可重複使用技術對于人類航空航天事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盡管被譽爲 " 人類最強火箭 " 的星艦首飛以失敗告終,但人類與浩瀚太空的距離又近了一小步。對于此次失敗,馬斯克發推稱," 祝賀 SpaceX 團隊完成了一次激動人心的星艦發射測試!這爲星艦幾個月之後的下一次測試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回顧 SpaceX 一路走來的發展曆程,曾經被外界調侃移民火星計劃是癡人做夢的馬斯克,已成功将 SpaceX 打造成爲了全球第二大獨角獸。盡管人類征服月球、火星甚至更廣袤的宇宙的夢想十分遙遠,但毋庸置疑的是,SpaceX 已然走在了航空航天事業商業化的前列。
馬斯克 30 億美元換來一場 " 煙花 "
千百年來,人類對于浩瀚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昔日曾問鼎世界首富的馬斯克,就有一顆移民火星的心,而承載他這一宏偉目标的便是近期備受外界關注的星艦及其背後的公司 SpaceX。
不過,在馬斯克正式征服火星之前,星艦日前邁出的一小步卻慘遭失敗。其實在星艦此次首飛失敗之前,該項目似乎就已有不好的預兆顯現。據悉,星艦此次發射的時間原本爲美東時間的 4 月 17 日上午,但由于火箭系統的壓力閥出現故障,星艦不得不推遲了首次發射的時間。
彼時,馬斯克還在推文上稱," 今天學到了很多,現在正卸下推進劑,過幾天再進行嘗試…… " 有部分媒體報道稱,星艦此番延遲發射,還一度讓馬斯克推遲了赴華的行程。
然而,馬斯克高度重視并提前趕赴發射基地的舉動,卻并未換來星艦的首飛成功。據了解,此次進行首飛的星艦總高度達 120 米,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其中,星艦的底部配備有 33 台猛禽發動機組成的超重型助推器,是星艦的第一級,約高 69 米;而星艦的頂部則配備有 6 台猛禽發動機構成的星艦航天器,約高 50 米;甚至就連星艦的發射和捕捉塔也是世界之最的水準,全高達 146 米。
4 月 20 日,星艦姗姗來遲的首飛終于與公衆赴約。但在發射台點火僅僅 4 分鍾左右之後的時間,這個高達 120 米的龐然大物便在升向浩瀚宇宙的過程中爆炸,SpaceX 的 30 億美元最終幻化成了一朵 " 煙花 "。
對于此次首飛折戟,SpaceX 在最新的推文中對外分享了背後的原因,星艦未能成功與 33 台 " 猛禽 " 發動機組成的推進器分離,發生了一次非計劃性的解體。
事實上,外界對于星艦的首飛失敗并非沒有心理準備,SpaceX 更是曾爲星艦專門制作過一則 " 煙花 " 合集,向網友們曬出了星艦一路走來的 " 心酸 " 曆程,如原型機發射機故障導緻解體、垂直着陸失敗最終爆炸、落地速度過快導緻墜毀等。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飛行測試是首次将星艦送入太空。
在上個月的一場會議上,馬斯克曾坦言,就像抛出一枚硬币得到正反面的概率一般,星艦首飛的成功率僅爲 50%。而在星艦首次發射前的 4 月 15 日,馬斯克又在推特上留下了 "Success maybe, excitement guaranteed!" 的感慨。
實際上馬斯克清醒地意識到,指望星艦首飛便取得成功的想法是 " 不理智的 "。馬斯克甚至還曾親自給外界打 " 預防針 " 以降低人們的期待," 隻要不炸毀發射台,那麽我認爲這便是成功的 "。
星艦承載的不隻是馬斯克的火星夢
外界之所以對于星艦的此次首飛如此關注,那是因爲星艦的此次軌道飛行測試具有重大意義。作爲 SpaceX 當前全力以赴研究的重點項目,星艦被冠以人類曆史上目前體積最大、推力最強運載火箭的名号。
與 NASA 的土星五号火箭相比,星艦高達 7590 噸的推力約是前者的 2.5 倍。即便是蘇聯發射失敗的 N-1 登月火箭 4500 噸的起飛推力,也無法與強大的星艦相提并論。
對于馬斯克而言,星艦是其實現移民火星夢想的重要載具。按照馬斯克的計劃,如果星艦可以成功,其将可以一次運載 100 位乘客和物資前往火星。未來如果再批量複制至少 1000 艘星艦,便可以将一批又一批的拓荒者送往火星。到那時,在火星上建設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的夢想或将成爲現實。
對于 NASA 而言,星艦的成功将有助于其再次重返月球,屆時星艦可以将宇航員、貨物等有效載荷送入地球軌道、月球、火星等更多的地方。
更爲重要的是,星艦的理念爲可循環利用、重複使用。相關數據顯示,NASA 的太空發射系統 SLS 火箭每次的發射成本超過 40 億美元。但按照 SpaceX 公司的規劃,在可重複使用的技術下,星艦的單次發射成本有望控制在 1000 萬美元以下,甚至可以控制在驚人的 200 萬美元左右。對于 100 噸的低軌道運載能力而言,星艦每公斤有效載荷發射入軌成本僅需 10 美元。這意味着星艦如果能夠成功,人類進入太空的成本将極大地降低,這也将大大加速人類航空航天事業商業化進程的探索。
在星艦首飛失敗之後,外界并沒有一邊倒地爲其喝倒彩,反而不少聲音對星艦所做的努力予以肯定。
首先,給予此次發射充分贊許的是 SpaceX 的 " 自家人 "。
相比星艦首飛前馬斯克在推特上連發多條推文預熱造勢的興奮,此番首飛失敗之後馬斯克并未在推特上 " 裝聾作啞 ",反倒對此次發射發來 " 賀電 "," 祝賀 SpaceX 團隊完成了一次激動人心的星艦發射測試!這爲星艦幾個月之後的下一次測試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而 SpaceX 大客戶 NASA,也并未因此次首飛失敗而給其潑冷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 Bill Nelson 在星艦首飛失敗後表示,曆史上的每一項偉大成就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計算風險 , 因爲風險越大 , 回報越大。Bill Nelson 還對星艦的未來表達了期待," 期待 SpaceX 所學到的一切,期待下一次飛行測試——以及更遠的未來 "。
美國宇航局前官員、Astralytical 太空顧問 Laura Forczyk 表示,不管此次測試能否成功,星艦此次嘗試入軌飛行都具有重大意義。從這次失敗的飛行中收集到的信息,将有助于星艦在未來一兩年中成功完成入軌飛行。
作爲國内唯一一家權威介紹航天高科技産業報紙的中國航天報,則在題爲《星艦首飛失敗,航天創新從來不易》的文章中指出,雖然未能完成首飛目标,但星艦技術指标的确刷新了航天器的運載指标紀錄,未來有望爲航天發射事業提供更多可能。
這篇文章認爲,星艦完全回收、快速複用的設計理念對其他火箭型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和促進作用,但随着星艦後續進入軌道級發射階段,大量創新理念和設計有待落地,各項飛行試驗的成本也将以指數級上升,這是星艦融合了過多新技術的必然代價。
但文中同樣提到,星艦進度拖延不僅耽誤了第二代 " 星鏈 " 衛星的組網進度,還拖累了美國 " 重返月球 " 大業," 這種愈炸愈勇的風格或許正是 SpaceX 公司能在 20 年間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同時也警示人們航天創新永遠是機遇與風險并存 "。
星艦背靠第二大獨角獸
雷達财經梳理發現,馬斯克對于宇宙探索的夢想由來已久。早在 2001 年,馬斯克就曾提出 " 火星綠洲 " 設想,試圖通過在火星搭建小型實驗溫室的途徑,讓地球的農作物在火星的土壤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2002 年 6 月,馬斯克爲實現自己的火星夢終于采取了實際行動。彼時,馬斯克斥資 1 億美元成立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SpaceX 成立的初衷,便是如何用最省錢的辦法幫助人類實現移居火星的願望,SpaceX 也是如今支撐星艦項目研究的 " 金主爸爸 "。
不過,高昂的研發成本也讓 SpaceX 艱難前行,一度走至破産的邊緣。馬斯克曾直言,公司剛剛創立的時候,他認爲能夠存活下去的概率僅爲一成。
2010 年 12 月,由 SpaceX 打造的獵鷹 9 号火箭成功将 " 龍飛船 " 發射到地球軌道,此舉書寫了私人企業發射飛船到太空、并順利折返的全新曆史。
在 2016 年舉辦的國際宇航大會上,馬斯克詳細地向外界公布了自己火星殖民計劃的過程和細節。第二年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馬斯克又提出了星際運輸系統的修訂方案,将其命名爲大型獵鷹火箭,這便是星艦的前身。
2018 年,馬斯克的太空事業成功吸引到日本億萬富翁前澤友作的注意。前澤友作将成爲 SpaceX 月球之旅的首個私人乘客,他還豪橫地包下了星艦此次繞月旅行的所有座位,計劃将在 2023 年與 8 位藝術家一同乘坐 SpaceX 的星際飛船飛往月球。
值得一提的是,SpaceX 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還頻頻獲得美國 " 國家隊 " 的支持。早在 2008 年,SpaceX 便獲得 NASA 的正式合同。彼時,對于瀕臨破産的 SpaceX 而言,NASA 的單子無疑于雪中送炭。
2021 年 4 月,SpaceX 擊敗了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旗下的藍色起源,成功拿到了 NASA 價值 29 億美元的大單子,成爲美國 " 阿爾忒彌斯 " 登月計劃 " 載人登陸系統 "(即載人登月艙)的唯一承包商。
去年 8 月,SpaceX 又再度斬獲一筆價值 14 億美元的來自 NASA 的大單。按照計劃,SpaceX 将在 2030 年前發射 5 次火箭,幫助 NASA 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
事實上,作爲一家還未上市的科技公司,SpaceX 的确可以算得上是全球最爲頂尖的獨角獸企業之一。在胡潤近年發布的全球獨角獸榜單中,SpaceX 可是多次登榜的 " 常客 ",其在榜單上的排名常年位居前三。
在胡潤研究院 4 月 18 日發布的《2023 全球獨角獸榜》中,SpaceX 高居榜單第二名,排在螞蟻集團之前,僅次于風靡全球的抖音及 TikTok 背後的母公司字節跳動。而與字節跳動、螞蟻集團估值分别下降 10350 億元、2070 億元不同的是,SpaceX 的估值在過去一年逆勢上漲 2550 億元,最新估值達到 9450 億元。
另據美媒 The Information 報道,不久前 SpaceX 剛剛獲得一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融資,而參與此輪融資的投資方是沙特投資基金的一家子公司和阿布紮比的一家投資公司。據美國投資數據公司 Crunchbase 數據顯示,自成立至今,SpaceX 累計已獲得 29 筆、價值總額高達 98 億美元的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 30 億美元的 " 煙花秀 ",馬斯克名下另外一家公司特斯拉一天内市值蒸發的金額更爲龐大。據特斯拉日前公布的财報顯示,特斯拉第一季度營收實現 24% 增長的同時,歸母淨利潤卻下滑 24%。疊加此次星艦發射失敗的影響,特斯拉的股價大跌。截至當地時間 4 月 21 日收盤,特斯拉股價下跌 9.75%,報收于 162.99 美元,公司市值在一天内蒸發超過 550 億美元,約合 3800 億元人民币。
觀察人士認爲,盡管星艦何時能赢來入軌飛行的首次成功仍是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星艦這次價值高達 30 億美元的 " 煙花秀 ",并不會讓馬斯克的火星夢就此停下腳步,人類對于浩瀚宇宙的不懈探索也仍将繼續。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