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視覺中國
2023 年即将畫上句号,複盤來看,A 股醫美闆塊表現可謂 " 冰火兩重天 ":前幾年頭頂光環的玻尿酸巨頭們,在消費大環境的影響下整體步入蜇伏期,唯有膠原蛋白闆塊走出獨立行情,錦波生物(832982.BJ)等個股逆勢大漲。
醫美機構端,面對上下遊的強勢壓力,已然開啓貼身肉搏式的價格戰,爲降低經營成本,也不乏小型醫美機構仍橫行于 " 黑醫美 " 之道上;基于此,醫美嚴監内容愈發具體化、系統化。
可以預見,2024 年,醫美嚴監管依然,監管的大方向仍是讓醫美回歸醫療本質,監管的核心是讓醫美質量和安全持續改進;在嚴監管的基調下,合規醫美的市場份額将得到有效提升,這将利好于有技術壁壘、資金優勢以及合規經營的醫美企業。但也應注意到,在嚴監管和當前消費大環境下,迎接醫美産業的挑戰仍然不少。
醫美巨頭的憂慮:業績增長失速、市值大幅縮水
踏過業績、市值高增長的時代,2023 年,醫美巨頭愛美客(300896.SZ)、華熙生物(688363.SH)迎來焦慮期:市值大幅縮水、業績增長失速。
業績方面,愛美客前三季度實現營收 21.70 億元,同比增長 45.71%;同期淨利潤 14.18 億元,同比增長 43.74%;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 7.11 億元,同比增長 17.58%,環比下滑 14.29%,淨利潤爲 4.55 億元,同比增長 13.27%,環比下滑 17.19%。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愛美客上市以來第三季度業績首次環比下滑。對此,一位行業人士對钛媒體 APP 表示:" 主要是今年疫情放開後,三季度暑期出行遊、親子遊等增勢強勁,面部輕醫美注射後,不能曬太陽等,因此相關銷售額相對減少。"
另一醫美巨頭華熙生物 2023 年業績更是不如意:前三季度實現營收 42.21 億元,同比下滑 2.29%;同期淨利潤爲 5.14 億元,同比下滑 24.07%;其中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爲 11.46 億元,同比下滑 17.26%,環比大幅下滑 35.28%,淨利潤爲 8979 萬元,同比大幅下滑 56.03%;環比大幅下滑 59.94%。
市值來看,愛美客、華熙生物兩大醫美巨頭更是大幅縮水。
愛美客近一年走勢,來源于東方财富
截至 12 月 28 日收盤,愛美客報收 301.81 元 / 股,總市值 653 億元,相較于今年年初超 640 元 / 股(前複權)、超過 1300 億元的總市值,市值已然蒸發了一半。截至 28 日收盤,華熙生物報收 67.99 元,總市值 327 億元,相較于年初超 130 元 / 股(前複權)、總市值超 640 億元,市值也是蒸發了一半。
作爲業内的 " 并購大戶 "," 醫美三劍客 " 之一的昊海生科因收購 Aaren 商譽減值拖累業績,早在 2022 年就被質疑 " 掉隊 "。今年前三季度業績雖增幅較高,前三季度營收 19.82 億元,同比增長 25.23%,淨利潤爲 3.27 億元,同比大增 102.04%,但主要原因還是在于 2022 年業績基數較低,相較于 2021 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增幅僅爲 5.25%。
需注意的是,上述 " 醫美三劍客 " 醫美闆塊的業務皆以玻尿酸業務爲主,如今業績增長失速,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萬物皆可玻尿酸 " 的時代成爲過去式。
昊海生科玻尿酸注射類産品,來源于公司官網
至于背後的原因,暑期遊之外,行業人士對钛媒體 APP 分析認爲,錦波生物旗下的 " 薇旖美 " 等産品面世以來,在膠原蛋白的 " 大風 " 之下頗爲火熱,搶占了對應功效領域的市場份額;同時,醫美作爲可選性消費,也受到了消費大環境等的影響。
膠原蛋白的 " 獨立行情 ":業績翻番、走勢大好
二級市場來看,重組膠原蛋白龍頭股錦波生物走勢大好,另一膠原蛋白上市公司創爾生物走勢也頗爲強勁,與玻尿酸個股低迷的行情形成鮮明的對比。
截至 12 月 28 日收盤,錦波生物報收 251.50 元 / 股,相較于今年 7 月份在北交所上市時的發行價 112.6 元 / 股,總市值已然翻番,期間公司股價還一度沖破 300 元 / 股。
錦波生物股價走勢,來源于東方财富
業績層面來看,錦波生物前三季度實現營收 5.17 億元,同比增長 105.6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 1.92 億元,同比暴增 173.75%。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2.01 億元,同比增長 106.4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 8284.27 萬元,同比增長 168.75%。
創爾生物業績增勢也不錯,2023 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 2.12 億元,同比增長 24.47%;前三季度淨利潤爲 3348 萬元,同比大幅增長 58.50%。
膠原蛋白的火熱不僅體現在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同樣火熱。據初步統計,在今年爲數不多的 10 餘起醫美行業投融資事件中,關于膠原蛋白的投融資就有 3 件,包括人源 ECN 複合膠原蛋白生産商 " 美柏醫藥 " 獲得數千萬元 A+ 輪融資、典晶生物獲得 40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甚至,連 LV 也瞄準了膠原蛋白賽道。
今年 9 月,江蘇創健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創健醫療 ")宣布獲得 B 輪融資,融資金額超 2 億元,由 L Catterton 和中信證券旗下中信裏昂資本聯合領投,創東方投資、銘豐資本跟投,該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爲膠原蛋白。L Catterton 是全球頂級奢侈品牌 LV 母公司 LVMH 旗下的私募基金,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品 PE 機構。
需注意的是,膠原蛋白領域也要分賽道來看,比如敷爾佳(301371.SZ)等瞄準功效性護膚領域的膠原蛋白概念股,不管在業績還是在市值上表現均遠不及膠原蛋白針劑類;敷爾佳今年 3 月份上市以來股價連連下滑,已跌破發行價,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也呈下滑态勢。
焦灼的醫美機構," 夾縫 " 中生存
2023 年,醫美機構仍在 " 夾縫 " 中生存:上遊艾爾建、愛美客等供應商技術壁壘高,價格居高不下,産業鏈地位強勢;下遊美團醫美、天貓醫美、新氧、百度醫美、更美、抖音等渠道商拿走 " 高額傭金 ",導緻淨利率低仍是醫美機構的核心問題。
公開數據顯示,華韓股份(430335.OC)2022 年淨利率低至 5.22%,2023 年上半年的淨利率爲 11.42%;朗姿股份 2022 年的淨利率僅爲 0.89%,2023 年前三季度的淨利率爲 5.73%。
華韓股份近年來的淨利率,來源于東方财富
小型美容院可能盈利能力更差,行業不乏美容院老闆高呼:" 希望上遊艾爾建等供應商給我們降低一點價格,機構經營真的很難。"
" 就算我們讓利也沒用,醫美機構的經營成本大頭還是在營銷成本,我了解到部分醫美機構的平均獲客成本高達 5000 元 / 位以上。" 一位醫美上遊廠商人士對钛媒體 APP 表示。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1 年醫美機構平均獲客成本已攀升至 3000 到 5000 元左右,而淨利率僅維持在 1%-10% 左右。
爲了降低營銷成本,許多醫美機構親自走向台前,開啓直播,試圖繞開醫美渠道商直達消費者,以 " 低價拓客 " 方式引流。由此,低價營銷之風漸起,機構間低價競争之勢愈演愈烈。今年雙十一期間 " 喬雅登破價事件 " 便是這場低價營銷戰事的縮影。
醫美運營和營銷從業者吳玉平告訴钛媒體 APP:" 這一年過後,醫美老闆不再迷戀渠道,懂得渠道醫美‘累死不賺錢’,不再追捧低價拓客,深知拓來的不是客,是羊毛黨。"
進退兩難之間,不乏醫美機構 " 心生邪念 ",選擇 " 黑醫美 "" 灰醫美 "。2023 年,在 " 嚴監管 " 的眼皮子底下,仍有不少醫美機構铤而走險," 假産品 "" 假專家 "" 水貨 "" 黑器械 " 等詞彙仍見諸報端。
何解?上述行業人士對钛媒體 APP 表示,要形成營銷的良性循環,合規經營是基礎,醫美機構還是要從醫生、品牌等方面着手,培養專業有實力的醫美醫生 IP,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吸引消費者前往。
但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培養專業醫生 IP 等,不僅需要投入,也需要高時間成本的耕耘,更需要創業者撇下 " 急功近利 ",沉下心深耕行業。或許,這又将難倒一衆經營者。
嚴監管依然,讓醫美回歸醫療本質
整體來看,2023 年醫美監管力度越來越大,内容越來越具體化、系統化,核心是讓醫美回歸醫療本質。
據钛媒體 APP 初步梳理,1 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文《督促加強醫美廣告監管》;3 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廣告絕對化用語執法指南》;4 月,國家藥監局表示《化妝品網絡經營監督管理辦法》于 202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5 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網信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藥監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 11 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
醫美産業近年監管政策,來源于國家健委、中整協、德勤研究等,钛媒體 APP 制圖
《意見》着重強調跨部門綜合監管,在現有法律法規框架下,從登記管理、資質審核、" 證 "" 照 " 信息共享、通報會商、聯合抽查檢查、協同監管、行刑銜接等多個維度同時發力,構建貫通協同、高效聯動的行業監管體系。同時,《意見》明确要求将醫療美容診療活動、涉醫療美容經營活動以及醫療美容用藥品醫療器械等納入綜合監管重點事項,有助于明确監管重點,保持對行業亂象的監管壓力常在。
钛媒體 APP 從行業人士處獲悉,醫美的監管有兩面性,一方面對合規醫美予以支持和保護,另一面對非法醫美進行打擊,監管的力度将越來越大,監管的内容将越來越具體,關鍵在于醫療質量和安全的持續改進。
據钛媒體 APP 梳理,近兩年來,上至醫美生物材料及耗材,下至醫美機構端,甚至醫美宣傳平台等,皆在全面加強監管力度,前後出台了《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政治工作方案》、《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以及《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
對于近年來醫美領域監管政策密集出台的原因,一位行業人士對钛媒體 APP 表示:" 随着輕醫美的快速發展,行業暴露出很多問題引發監管方關注,比如‘黑醫美機構’‘黑醫療器械’‘黑醫生’,以及水貨假貨、虛假營銷等問題頻出。"
亂象層出背後,醫美行業面臨諸多挑戰。比如,目前醫美行業仍存在缺乏足夠的專業醫療人員資源供給、尚未形成完善及規範的醫美專業培訓體系、醫美市場與服務的合規狀态有待整體提升等問題。
可以預見,在嚴監管的基調下,醫美培訓體系将越發完善、醫美市場的服務質量将得到有效提升,合規醫美占比将進一步提升。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 | 張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