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重塑行業,不會一帆風順。"AI+IP" 能否徹底打通閱文任督二脈,撬動行業實現萬億市場戰略目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
作者 |Cindy
編輯 | 楊 銘
8 月 10 日,閱文集團迎來加碼 AI 後的首次财報。
2023 年上半年,閱文收入 32.8 億元,歸母淨利潤 3.8 億元,同比大增 64.8%,成爲最大亮點。兩大營收支柱中,在線業務收入 20.4 億元,版權運營及其他收入 12.4 億元。多家市場研究機構,對此維持 " 買入 " 評級。
人類對以文字爲主的内容有着天然需求。數千年來,社會環境演變、技術變革等諸多因素影響下,讓内容生态和承載介質不斷叠代,無數次湧現内容創作浪潮,讓内容生命得以生生不息。
互聯網催生的網絡文學就是最好例子。從起點成立算起,網絡文學 21 年間,多次嬗變後依然有着強大的 " 生命力 ",除了文學本身,還通過 IP 開發形式,直接深遠影響着影視、動漫、遊戲、文創、文旅等各個行業。
直接和網絡文學誕生相關聯的閱文,毫無疑問是其中行業标杆。但對當下閱文而言,通向未來的道路并非坦途:一方面,堅定精品策略,減少低 ROI 的買量投入,讓閱文收入端短期承壓;另一方面,閱文也在看到 AIGC 新機遇後,調整組織架構,加快擁抱新技術,試圖用 "AI+IP" 打造未來價值模型。
在資本市場," 短期看财報,中期看産業,長期看組織 "。那麽,應如何去正确看待閱文的短期、中期和長期?
01
多重挑戰下,
更多用戶花錢看小說
在線閱讀和 IP 生态鏈,是過往閱文一直強調的兩大核心關鍵詞,前者以付費閱讀爲主構成閱文生态基石,後者全産業鏈運營決定閱文未來有多大想象空間。
随着網文賽道發展和外部市場環境急劇變化,閱文上述兩大戰線近年來面臨内外多重艱巨考驗。
外部,前幾年免費閱讀模式興起,衆多挑戰者攪局,付費閱讀的未來成爲熱門話題。盜版也是橫亘在行業面前的大山,哪怕閱文反盜版措施持續升級,但戰争遠未到盡頭。加上遊戲、電影等文化産業過去幾年市場疲軟、版号趨嚴,都讓行業發展受限。
在閱文集團内部,雖然有《贅婿》《慶餘年》《鬥破蒼穹》等從網文内容到 IP 開發的成功代表。但由于 IP 變現路較長,IP 全産業鏈開發周期長,且 IP 開發大多局限于影視層面,大量 IP 開發難以提上日程。
對上述挑戰,閱文 CEO 兼總裁侯曉楠此前直言不諱:"2022 年閱文新增作品 95 萬部,但進入 IP 改編的還不到 0.5%。" 就閱文海量 IP 儲備,開發程度顯然還太低。
直面多重艱巨挑戰後,閱文從 2021 年開始主動進行前瞻性戰略調整。2022 年到 2023 年,降本增效成爲整個騰訊系戰略,閱文也加大投入聚焦精品策略,注重營銷投放的 ROI 和效率,去增強内容和 IP 生态的核心競争力。
内外環境挑戰猶存下,閱文交出一份怎樣的半年報,不但備受市場和外界關注,也是其檢驗 " 提質增效 " 效果,基本盤是否穩固最好體現。
從 " 極點商業 " 拆解财報來看,閱文 " 降本增效 " 以及聚焦精品策略,把握得很不錯,歸母淨利潤大增之下,是付費閱讀業務的穩固。
根據财報,閱文平均月付費用戶(MPU)在 2023 年上半年達到 880 萬,同比增 8.6%,環比提升 12.8%。同時,自有平台産品收入爲 17.6 億元,環比上漲 2.6%,占在線業務總收入超 80%,商業化增勢明顯。
這背後是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在閱文花錢看小說。
一個數據可以印證,今年上半年閱文全平台新增均訂一萬以上的作品數量同比上漲超 120%,單月月票一萬以上作品數同比增長超 50%,爲優質内容付費數量出現明顯增長。
用戶其實願意爲精品内容付費。比如 " 狐尾的筆 " 的《道詭異仙》,2022 年上半年均訂并不突出,半年才拿到萬訂徽章,但 " 酒香不怕巷子深 ",随後被越來越多用戶關注到,到今年 1 月突破 8 萬均訂。5 月小說完結時,作者透露均訂接近 12 萬,成爲起點讀書突破均訂的作品之一。
這源于平台内容生态上的紮實。今年上半年,閱文新增約 20 萬名作家、35 萬本小說。新生代作家也不斷湧現,2023 年新晉 " 白金大神 " 名單中,90 後、95 後作家占比達 60%。創作生态可持續性,以及對年輕市場的滲透率上,閱文展現出了健康的業務結構。
優質創作者是優質作品源頭活水,用戶因爲對作品的質量認可而花錢,吸引更多優質創作者,又會吸引更多用戶付費,形成長期正循環。
有了紮實的付費内容生态,就有了最有效的孵化 IP 的土壤。
《贅婿》《慶餘年》《鬥羅大陸》等在影視、動漫、遊戲、衍生品等領域的爆款表現,印證了閱文 IP 全産業鏈生态模式的可行性。雖然上半年影視項目受排播周期影響,新麗隻播出了《縱有疾風起》《平凡之路》兩部影視劇,但得益于此前 IP 長效運營,如《鬥破蒼穹》盲盒《詭秘之主》周邊線上線下熱賣等,依然在版權業務上錄得 12.4 億元收入。
财報透露了閱文在 IP 生态戰略方面的儲備計劃。影視方面,下半年預計會有 4 部電視劇,目前已經上線了《潛行者》,待播的還有《鬥破蒼穹 2》《驕陽伴我》《與鳳行》,《慶餘年 2》等備受關注的大制作。已經開機的《慶餘年 2》在騰訊視頻平台内預約已突破 450 萬,預計又是一款 " 全民爆款 "。
諸多大項目等待在下半年 " 潛力釋放 ",将會是閱文多年構建的 IP 孵化、IP 可視化全産業鏈協同能力的集中展現,有望讓閱文下半年甚至全年業績走勢持續向好。
02
組織 " 變身 ",
多維度擁抱 AI 要未來
如果說,閱文用基本盤穩固,證明其抗壓能力,可以在短期、中期成功經受時間、市場、環境變化考驗。
那麽面向未來,時代浪潮與大環境變化下,閱文面臨的考驗更爲艱巨,唯有找對方向,才能迎風破浪。
閱文新管理層找到的破局之道,是全面擁抱 AI ——在半年,在包括最新财報發布在内的多個場合,侯曉楠反複強調,AIGC 爲首的 AI 技術,對閱文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機會,會對内容生産産生深遠影響,将帶來生産力的解放。
作爲當今 AI 領域最火爆和充滿幻想的新内容生産範式,AIGC 已有諸多落地場景應用。相關數據顯示,2030 年 AIGC 規模将超萬億人民币,催生各種不同新業态。
這意味着,全球将迎來 AI 技術驅動産業生産,商業邏輯變革的浪潮。
6 月 19 日,接任閱文 "1 号位 " 僅 40 天,侯曉楠發布全員内部信,啓動 8 年來最大組織升級,提出升級 AIGC 賦能原創的多模态多品類内容大平台,構建新的 IP 上下遊一體化生态體系。
圍繞戰略目标,閱文成立 " 四大事業部 "。外界最關注的是内容生态平台事業部和智能與平台研發事業部,前者着力解決 " 大閱文 " 和 " 小閱文 " 矛盾,負責将 " 内容公司 " 和 " 平台公司 " 兩項屬性打通,構建雙向而不是單向活躍的長效大内容平台;後者負責 AI 大模型等技術攻堅并将其轉化爲 AIGC 場景應用,爲 IP 生态增質提效。
而用侯曉楠的總結來說,組織架構調整就是兩句話,一個是擁抱 AI,一個是夯實 IP 生态。
在文化内容産業,多次強調擁抱 AIGC 的侯曉楠,可能源于他對技術與内容的高度敏感。侯曉楠計算機專業出身,20 年的騰訊職業生涯中,經曆許多平台、内容相關業務,包括 2018 年提出騰訊 AI 開放平台,在内容生态建設、産品運營、AI 技術落地上有豐富經驗。
所以,兩句簡單的總結,其實背後是閱文多維度擁抱 AI 的 " 野心 ":一方面,通過 AI 打通 " 内容 + 平台 ",提高風險防禦能力;另一方面,汲取變革勢能,利用 AIGC 爲内容創作及 IP 開發賦能,提高 IP 開發生産效率,讓 IP 在貨币化上更有長期價值。最後,加上與騰訊資源協同的加深,形成内生力更強的一體化協同體系。
好内容變爲一門好生意,讓知名 IP 商業價值以資本複利形式縱橫生長,是迪士尼、奈飛等成功根本原因,也是所有中國内容企業的多年渴求。現在,AI 技術帶來的生産力解放,讓 " 東方迪士尼 " 看到了趕超希望。
未來戰略既定,閱文很快邁出 AIGC 落地第一步。7 月 19 日 " 閱文創作大會 " 上,閱文發布妙筆大模型及作家助手妙筆版,賦能作家創作。這是國内首個網文大模型及其應用,擁有通用大模型不具備的網文知識和網文感,被稱爲 " 最懂網文的大模型 "。
根據閱文财報,閱文正将 AI 融入各業務環節,例如輔助作家創作、豐富用戶互動體驗、網文出海、IP 開發等方面的應用落地。
但從最新财報來看,由于變革、落地時間尚短,閱文擁抱 AI 實際數據成效在财報中未有明顯體現——不過在财報中,閱文多次 AIGC 對長期價值的利好。" 對内容生産産生的影響會非常深遠。" 侯曉楠多次強調。而且就在今天,閱文旗下的潇湘書院 App,就開放測試了基于 AI 技術的一項全新的網文場景功能 " 築夢島 ",可與用戶進行深度互動。有網友評價築夢島稱 " 像角色活過來了一樣 "" 像進入了異次元 "。
03
AI+IP,
價值模型升級路是否能走通?
目前," 東方證券 " 等研究機構對閱文的估值邏輯,已從 " 網文 +IP" 升級爲 "AI+IP"。
有分析人士認爲,複雜環境下,閱文能在 IP 爆款打造、把握文化消費市場趨勢上一直領先,證明其管理團隊,擁有對時代機遇的敏銳洞察力,有望通過 AI+IP 的價值模型升級,引領閱文打開 IP 未來業務空間。
在閱文計劃表中,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就可以看到全面擁抱 AI 功能後,在 IP 制作、IP 價值上的産出成效。對閱文資本市場表現和估值來說,屆時也有提振作用。
AI 重塑行業,不會一帆風順。"AI+IP" 能否徹底打通閱文任督二脈,撬動網文行業盡快實現萬億市場戰略目标,也會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
最核心的,是優質内容根基能否持續夯實——AIGC 重塑網文内容生産過程中,是否能真正幫助作家提供創作效率,是其重要評判标準。
必須明确的是,優質内容是不斷創新,且包含人類獨有想象力、情感和審美能力的彙聚。AI 不太可能做到直接生成一整部小說,也不會取代作家創作。
内容創作側來看,AI 更多是對作家創作的輔助,補足作者短闆和缺陷,替代許多重複、高頻的工作,例如收集史料和專業知識、描寫某些固定場景、提供人物起名靈感等,去提升内容生産的效率。
如果上述場景落地順利,那麽利用 AI 輔助創作,或許會很快成爲所有作家的必備創作工具——目前妙筆大模型正在内測中,有少部分作家體驗到。内測作家反饋不錯,稱其在創作質量、效率上有不小幫助,可以讓自己聚焦于創作本身。
根據閱文财報,其将以妙筆爲起點,在大模型應用上持續升級,用 AIGC 全面賦能創作生态,給作家精确指引。這意味着,有望吸引更多作家活水,生産更多優質内容,夯實内容生态。
而 IP 的全産業鏈打造,驗證 "AI+IP" 價值模型關鍵詞,是一體化運營能否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即提升 IP 開發效率,幫助平台尋找到新的增長曲線。
AI 在提升 IP 動漫、遊戲、影視改編産能上,深入落地的可能性相當大。例如,以往一部網文漫改需要 1 年,動畫需要 1 到 2 年。AI 介入後,在精草、線稿和上色環節,過去需要 2 小時,現在利用 AI 技術可将其縮短至 1 小時内。
數據顯示,AI 對重複工序的效率提升,将整體漫改生産效率提升 20%。相當于,整體生産時間縮短近 3 個月,絕非簡單的人力、時間、費用 " 降本增效 ",而是生産力上的飛躍。
IP 生态系統中,漫改往往是視覺化的排頭兵,爲後續的影視和遊戲改編鋪路——以 AIGC 賦能漫改爲起點,影視、遊戲的 IP 視覺化開發,諸多環節其實也可以利用到 AI,從而解決 IP 改編周期長、成本高的産能瓶頸,提升 IP 爆款概率。
AI 降低的不止漫改成本。數據顯示,AI 模型讓閱文網文出海翻譯成本降至 1%,并提升翻譯速度和效率,AI 翻譯也會覆蓋更多小語種。
最重要考驗,還是 IP 視覺升維長線打法上,能否通過 AI 賦能,讓 IP 規劃、IP 可視化、IP 商業化道路更加融合順暢,讓海量的 IP 寶庫得以激活挖掘。
在這方面,多模态多品類大平台,是閱文業務升級中和 AI 有明确關系的探索。
所謂多模态,主要是用立體化 IP 體系開發,去滿足用戶對網文、有聲、漫畫、動畫、衍生品、遊戲、影視等多品類的内容體驗需求。例如《慶餘年》,人們除了期待第二季影視上線,也有望帶來對原著和聲、動漫、遊的大量需求。
AI 技術如何立體賦能?有聲 TTS 上的嘗試,可以看出其落地思路。将文本轉換爲語音的 TTS,是 AI 重要技術之一——閱文計劃,利用 AI 技術優化 TTS 有聲的類人聲斷句、音色,與影視、動漫、遊戲等多模态産品進行 IP 聯動。
這僅僅是 AI 覆蓋 IP 全産業鏈的縮影。比如一部連載的文學作品,早期,就可以用文字 + 互動 + 有聲 + 漫畫 + 短視頻的方式,讓用戶一體化 IP 體驗和消費,創作者也可以适時調整,讓内容質量更高。同時,AIGC 介入衍生品開發和運營,以此提升 IP 影響力、辨識度和熱度。中後期,則可以加速動漫、影視、遊戲的開發效率。
某種程度上,這條路徑一旦走通,那麽像《慶餘年》《鬥破蒼穹》這樣的作品,不會在十多年後才被 IP 改編。更多海量的中腰部 IP,也就有了大放異彩的機會。
伴随文化市場消費徹底複蘇,站在新的機會點上,"AI+IP" 戰略,會帶來怎樣的内容和 IP 生态價值重塑?會讓閱文在資本市場交出怎樣的答卷?或許不久人們就會知道答案。
04
尋找内容産業真正護城河
社科院《2022 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2 年我國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達到 389.3 億元,網文 IP 版權運營市場規模超過 2520 億元。
而根據頭豹研究院預測,到 2025 年,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可 6.16 億人。可見無論是網絡文學内容,還是 IP 開發,都有很大的市場開拓空間。
這種内容消費趨勢,其實和新時代消費文化、消費理念演變不謀而合。社會學家鮑德裏亞就在《消費社會》中指出,消費者更追求商品象征意義和符号價值。
上述語境放到網文賽道,也就是對精品内容、優質 IP 價值的不懈追求。其實,這正是借助 AI,構建上下遊一體化生态體系最終目的,通過 AI 重塑内容與 IP 價值,形成源源不斷正向 " 雙飛輪增長 " 正向循環———好内容才是好 IP,好 IP 帶來更多元商業化變現,推動平台更海量 IP 内容儲備,好故事生生不息中,更多用戶選擇付費閱讀,閱文也就有了更大增長空間。
這也讓業界紛紛擾擾許久的 " 免費付費 " 閱讀模式博弈,出現 " 付費 + 免費 " 融合發展趨勢原因:誰的優質内容生态更夯實,誰的業務結構就更健康。相比行業其他玩家,閱文護城河顯然更深更寬,其内容和 IP 生态上的優勢,幾乎看不到被趕超的可能。
所以,與其拆解閱文短期内的收入、利潤、市值等财務數字,不如關注其背後的商業模式升級、組織戰略變革、AI 全面賦能等未來落子布局,這才真正決定閱文未來走向。甚至,決定其是否會繼續引領文化産業新一輪叠代,讓古老的内容産業煥發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