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安甯
坐擁數億用戶,卻難以實現盈利。
圖 / 百度百科
在短視頻當道的時代,在線音頻無疑是一個相對小衆的市場,可即使再小衆的領域都會産生佼佼者,而喜馬拉雅就是在線音頻行業的佼佼者。
據前瞻産業研究院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在線音頻行業平台可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僅有喜馬拉雅一家,2020 年時在線音頻平台第一梯隊市場份額為 67.1%,可想而知喜馬拉雅在這一領域的成績。
然而,即便是行業頭部企業,也難以跨過盈利這一關,據了解,2018 年以來,喜馬拉雅淨虧損達數十億元。
面對如此高額且持續的虧損現狀,喜馬拉雅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動作,其中用戶感到最明顯的莫過于廣告變多了,在多個社交平台及互聯網投訴平台上均可見到關于喜馬拉雅廣告太多的控訴等,其次,喜馬拉雅還進行了裁員以維穩成本等。
據媒體報道,就在去年 8 月時,喜馬拉雅 CEO 餘建軍還首次對公司全體員工明确具體盈利計劃,去年第四季度實現單季盈利成為考核目标。
要知道餘建軍此前可曾表示過 " 沒有制定任何盈利時間表。",因此,業内認為,餘建軍或許也扛不住連年虧損的壓力了。
【廣告太多影響用戶使用體驗】
近來,氫财經發現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用戶表示喜馬拉雅全是廣告,聽着聽着出廣告,整個頁面廣告就占了一半,到處都是商城和直播,已經是會員了還媒體那彈沖會員窗口,甚至還有用戶表示,喜馬拉雅的界面可以說是見縫插針塞廣告等。
此類控訴在多個平台均可看到,甚至在互聯網投訴平台黑貓投訴上也有類似投訴,有用戶表示 " 現在的喜馬拉雅月來源垃圾了,打開喜馬拉雅 App 時,不管你點不點廣告都會自動跳轉到淘寶的廣告,你點跳過廣告也不行,非要跳轉到廣告鍊接,打開淘寶 " 等。
實際上,前述廣告問題基本在大部分 App 中均可見到,不過,聽着聽着出現廣告,此類所謂的 " 貼片廣告 ",在在線音頻行業中,喜馬拉雅可以說是非常有經驗的,在很早之前喜馬拉雅就開始了插播音頻廣告的生意,并且持續至今,還取名 " 聲音流廣告 "。
喜馬拉雅曾在 2019 年底發布了《聲音流廣告價值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9 年 1 至 6 月,喜馬拉雅的廣告流量占音頻 APP 的 84%,也就是說,此行業超 8 成的廣告流量都來自于喜馬拉雅。
但随着喜馬拉雅業務的拓寬及聲音流廣告的成熟,越來越多的用戶對喜馬拉雅此舉産生了不滿的情緒。
不過,在某種程度上來看,喜馬拉雅這種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變現能力弱、連年虧損】
2012 年,經曆多次創業失敗的餘建軍在不斷的反思和試錯後,終于将新的創業方向定在了移動音頻。
彼時,按照餘建軍的設想,随着個人碎片時間逾漸增多," 聽 " 也将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喜馬拉雅聯合創始人陳小雨也曾表示 " 當人們的眼睛被占用的時候,你隻能聽。"
事實證明,餘建軍此次的選擇是正确的,2012 年 8 月喜馬拉雅電台正式成立、2013 年 3 月,喜馬拉雅 App 正式上線,僅一年後,其用戶數就已超過 5000 萬,兩年後,喜馬拉雅用戶數已超過 1 億,兩年時間喜馬拉雅就實現了從 0 到億的突破。
而随着喜馬拉雅的快速增長,資本也逐漸看到了喜馬拉雅的潛力,并紛紛抛來橄榄枝,據了解,騰訊、百度、小米、索尼等明星投資機構均在喜馬拉雅的投資方陣容中,截至目前,喜馬拉雅已完成了 9 輪融資,估值超 200 億元,在強大陣容支持下,喜馬拉雅一躍成為在線音頻行業的領導者。
然而,即使是喜馬拉雅也難以跨過盈利這一關,數據顯示,2019 年至 2021 年,喜馬拉雅實現營業收入 26.8 億元、40.8 億元、58.6 億元,實現淨利潤 -19.25 億元、-28.82 億元及 -51.06 億元,三年間累計虧損達 99.13 億元,即使是經調整虧損在 3 年間也已累計達 20.47 億元。
坐擁數億用戶,卻難以實現盈利,這讓資本、外界甚至喜馬拉雅自身都難以接受。
【償債能力弱、競争激烈】
在前些年喜馬拉雅受資本青睐時,雖然彼時喜馬拉雅也未實現盈利,但畢竟是資本的寵兒,不缺錢也似乎從不把盈利放在心上,餘建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 " 沒有制定任何盈利時間表。"
或許是餘建軍高估了喜馬拉雅也或許是低估了資本,沒曾想在餘建軍此話後多年間,喜馬拉雅也未實現盈利,沒有盈利意味着喜馬拉雅造血能力不行,并且主要靠融資維持日常運營。
數據顯示,2019 年至 2021 年喜馬拉雅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别為 1.98 億元、11.5 億元及 5.45 億元,融資所得現金流分别為 8.3 億元、15.2 億元及 4.6 億元,顯然,喜馬拉雅資金獲取幾乎靠融資,但融資現金流卻出現大幅縮水,可見在長期無法實現盈利且不斷燒錢的情況下,喜馬拉雅背後資本的耐心程度。
而截至 2022 年 2 月 28 日,喜馬拉雅流動負債總額為 19.72 億元,流動資産為 15.4 億元,但同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 1.69 億元,顯然,喜馬拉雅償債能力及抗風險能力較弱。
在此之下,想要維持可持續發展似乎隻有上市一條路,但喜馬拉雅卻多次登陸資本市場無果,在資本及财務基本面等多重壓力之下,餘建軍無奈隻得把重心放在盈利上。
據《晚點 LatePost》報道,就在去年 8 月,餘建軍改口,首次對公司全體員工明确具體盈利計劃,去年第四季度實現單季盈利成為考核目标。并制定了一個關于盈利的五年計劃,到 2023 年實現全年盈利 2-3 億元,5 年後實現年收入 200 億元、盈利 40 億元。
而廣告就是喜馬拉雅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在盈利重壓下,自然會加大對廣告的投放,隻是,目前在線音頻行業湧入了多位大咖、QQ 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均進入此行業欲分一杯羹。
與其相比,喜馬拉雅競争力及資金底盤則相對較弱,但同時卻又傷害了用戶這個基本盤,喜馬拉雅可真是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