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衆 ",僅指我自己。
5 月 20 号,本該是《灌籃高手》下映的日子。我以爲自己的精神分裂之旅就要到頭了,沒想到上映秘鑰延期了。這意味着,在延期的這段日子裏,我可能會繼續保持分裂的狀态。
從北大首映禮,到寫完本文爲止,我看了五遍《灌籃高手》。看電影的次數可考,罵井上雄彥的次數不可考。我已經數不清自己罵了他多少遍了,關鍵詞無外乎 " 倔 "" 老頭 " 三字,有時會向外延伸,夾雜一些人身攻擊。
你可能會覺得罵得有點難聽。但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 "Skin in the Game",簡單解釋就是在商業合作中,一個人隻有把自己的金錢也投入到某項業務中,他說的話才是可信的。因此在網上看到一些罵得更難聽的評論時,我不會覺得他們冒犯,我隻覺得他們在《灌籃高手》上投入的感情和金錢比我更多。
單刀直入地說,我認爲井上寫的新劇情并不高明,甚至可以說俗套。一個喪父喪兄的少年,通過籃球克服心中陰霾,修複母子關系,然後邁向人生新裏程。這樣的故事換成井上之外的任何一個編劇來寫,恐怕現在已經被罵到想要逃離地球。
然而這些俗套的回憶,卻被插進了一場近乎完美的球賽。電影每每播到賽場部分,我心中總會産生一種高昂的情緒:" 我要看一百遍!"
但緊接着,那些不高明的回憶馬上就會卡斷我剛醞釀出來的情緒。在細碎(稀碎)的剪輯下,我的精神隻能時而高漲時而萎靡,反複多次,最終将我整個人扔進無盡的苦悶中—— " 如果井上不親自編劇加監督,說不定可以做得更好。" 此時,用一切文藝理論知識分析這部電影已經行不通了,隻有掏出手機,罵一句井上雄彥,才能稍稍排解我心中的憤怒。
一個月前,我剛看完北大首映禮,向同事描述對新電影的不滿,他說:" 生活就是這樣,會給你需要的,但不是你最想要的。" 那個時候我隻看了一遍,心情遠沒有現在糾結,隻把他的話當耳旁風飄過。
在這一個月裏,我看了越來越多遍,人也越來越分裂,最終不得不認真思考這句話,我想在這部電影裏得到什麽?如今觀影五遍的我可以給出答案——是《灌籃高手》的精氣神。
和少年三井的中分頭
精氣神這個詞顯得有些虛無缥缈,如果具象化,又隻能說出一些很俗的東西,像是完整的山王戰、不這麽苦大仇深的故事、更流暢的情緒體驗,等等,都顯得太過老生常談。不過我想,一起 "Skin in the Game" 過的人應該懂我在說什麽。
但另一方面,我早就知道我不會得到這些,在各種各樣的訪談裏,井上已經說了無數遍:" 我知道觀衆想看什麽,但我不做。"
" 把既定的故事重複一遍觀衆或許會感到開心,不過我認爲就這樣把他們期待的東西直接交出去沒有任何意義。"
任何一個關注過井上近年動态的人都不會對此感到意外。用上面聊天記錄裏我那位朋友的話形容井上是 " 年輕時灑脫不羁,中年問道于創作之巅,老年上下而求索 ",當然這是我修飾過的,他的原話是:" 井上雄彥,年輕時小刺頭,中年鑽牛角尖,老了像茅房裏的石頭 "。
通俗藝術者在經過長年累月的創作後,技藝和心境都更趨于成熟,往往會厭倦二元對立的故事,想要将更多現實色彩帶入到作品中去。對于少年漫畫作者來說,這是一個相當痛苦的階段,作者内心無法再欺騙自己 " 隻要有友情和努力,就會赢得勝利。" 但在商業原則下,通常隻有兩條路可走:把老一套翻來覆去,直到讀者看膩;或者斷尾求生,殺死作品(和讀者)從而拯救自己的精神世界。
《龍珠》是前者,而《幽遊白書》和《灌籃高手》則是後者。
經曆過這份痛苦的作者,在長篇大作完結後,往往會傾向于創作小品級短篇,以避免重蹈覆轍。富堅義博和井上雄彥在随後的短篇中都到達了一個新階段,用歡快的基調,刻畫出了正邪模糊的世界觀。鳥山明在《龍珠》完結後也發表了若幹輕松的短篇,與另外兩位不同的是,他沒能再次提筆創作長篇。
路漫漫其修遠兮,再次征戰長篇的作者,總會踏入上下求索的道路。爲了使自己的意志能夠貫徹作品的每個角落,作者和角色在精神上保持了高度的同一性。角色經曆各種各樣的痛苦,是因爲作者正處在痛苦中。
但同樣,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正在凝視你。井上在作品中刻畫痛苦,也将他逼進了更濃郁的痛苦中。連載《浪客行》的這些年裏,他始終如苦行僧一般,強迫着自己前進,直到無法抽身。
關于《灌籃高手》電影的故事基調,井上這樣說過:" 連載結束二十多年,我的閱曆增加了,自己也在生活中經曆了很多不順利和痛苦的事,這次我想從承擔痛苦和克服痛苦的角度去描繪它。不是每個人都有無限潛力,但相反每個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大家不都是這樣嗎。"
原作太美好了,現實沒有這麽美好,所以井上要一巴掌打在觀衆的臉上,告訴觀衆人生苦不堪言。但我真的不知道生活有多麽無滋無味,有多麽乏善可陳嗎?
諾蘭的《緻命魔術》裏有這樣一段台詞,如今用來形容我的心情最合适不過:
" 你不懂我們爲什麽要變魔術。觀衆知道真相,現實既殘酷又悲慘,沒有奇迹沒有魔法。但是如果你能騙到他們,即使隻有一秒鍾,也能讓他們展開想象。然後你就會看到非常特别的東西,你不知道嗎 ? 那就是觀衆臉上的表情。"
是啊,我正是知道真相,才更想被騙。
才更需要《灌籃高手》帶來的精氣神
上個月我寫的《灌籃高手》文章,内容是點到爲止的分析和贊美。而這篇白夜談相反,幾乎完全着墨于自己的情緒和抱怨。兩篇皆發自肺腑,倘若這部電影不是這麽矛盾,我也不會如此精神分裂。如果問我對《灌籃高手》最真實的印象如何,我會引用宮原直樹這句話—— " 還是得看比賽場面。"
偷摸說了實話
今天鴿了。
—— CaesarZX
公衆号近期改版,文章容易在時間線消失
推薦把遊研社設爲星标,不錯過每一篇報道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