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鐵西區的李子
一
宋紫薇從理想離職鬧得這麽沸沸揚揚,這事十分詭異。事實上她離開 iQOO 加入理想登上熱搜就已經很詭異。
從職位上講,她畢竟隻是産品經理,對就職公司的重要性而言畢竟有限。要知道理想一年多以前剛剛經曆過沈亞楠辭職,那可是理想的絕對元老,辭職時還擔任公司總裁和董事,甚至還是持股比例超過 5% 的股東。但是和宋紫薇比起來,沈亞楠的離開幾乎是靜悄悄。
宋紫薇的成名也同樣不尋常。作爲一名産品經理,她在科技與汽車的媒體圈裏是個大明星,但人們談起她時,說的不是其參與了某款産品、進行了怎樣的産品定義,而是談她在發布會上的精彩演講、她在社交媒體上十分活躍、甚至她的穿着——可見科技與汽車行業鐵直男确實夠多——相比于産品經理,她似乎更像是一名市場部高管。
還是姑且抛開這些不尋常之處,看看她的理想生涯吧,她爲什麽會加入理想,又爲什麽會離開理想。
後一點或許更好解釋,在理想汽車裏,李想就是最大的産品經理,在整個本土新造車領域裏,理想也是創始人意志主導性最強的一家;同時,理想又是最在意效率的一家,還記得幾年前它們剛剛推出 ONE 時嗎?它們把品牌名字由 " 理想智造 " 改成了 " 理想 ",理由竟然是 logo 少兩個字省了車身鍍鉻的錢。
那麽宋紫薇的離開就很好解釋了,很可能是,她對産品定義的思路與李想的分歧越來越大。在創始人主導的公司裏,一名員工要是唱反調,那能力再強也沒用,下場注定是走人。
來自電影《異形:契約》
更有探讨意義的則是宋紫薇爲什麽加入理想。這事可以從兩個方面看。
從宋紫薇、也就是科技從業者的角度,當下最熱的領域是 AI,最落地又最熱的領域則毫無疑問是汽車,而手機與其它細分領域卻不夠熱甚至預冷。因此汽車領域成爲科技人才理所當然的最優去處。
從理想、也就是汽車公司的角度,它們進入汽車領域的契機是汽車行業轉型,新能源的轉型,智能化的轉型。但人人都知道,當下産學研整個一條線上,關于智能汽車還處在并不成熟的階段,真正嚴絲合縫的高校專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專項人才與畢業生更少。因此科技行業、特别是手機行業中的優秀員工當然是重要的人才牧場,牛馬主要從那找。
二
近期汽車行業裏另一個頗爲受人關注的人事任命——雖然與宋紫薇離職的轟動效應不可同日而語——是瑪莎拉蒂中國任命于瀚邦擔任總經理。
于瀚邦即便在本土汽車領域也仍屬神秘人物,目前各家媒體對其最細緻的介紹也隻停留在 " 曾先後在捷尼賽思中國、上汽 MG 歐洲以及上汽大衆等知名車企擔任要職 "。但這不妨礙我們從這短短一句話中推出些許重要信息。
按照上面那句話的表述順序,看得出他的職業經理大概是從捷尼賽思中國到上汽 MG 歐洲再到上汽大衆,從公司業務規模來看,這也符合職業上升的規律。那麽就可以推出,是其在上汽 MG 歐洲的工作經曆讓他得以被調往更重要的上汽大衆,也得以讓他得到瑪莎拉蒂中國的任命。
截圖自 MG 英國官網
上汽 MG 此前在歐洲有着驚豔的表現,還成爲歐洲提高中國汽車關稅的重要因素之一。歐洲汽車如今在全球市場的總體疲軟,當然會讓它們産生自我懷疑,這懷疑會從産品蔓延到品牌、再到技術、甚至到團隊、到管理層。
年輕的于瀚邦執掌瑪莎拉蒂中國或許隻是個開始,這種任命将來未必不會在亞洲之外上演。
三
還記得 ID 系列問世時的重重困境與迪斯的折戟嗎?
其在大衆不如意的結局,原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開發及推出 ID 系列時的無力,而當中最大的問題是衆所周知的軟件原因。即便迪斯爲大衆專門設立的軟件部門,也不能說它們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ID 如今距離重回大衆榮光也仍有一定距離。
大衆與其 ID 系列當下的處境,與歐洲科技行業的處境當然有極大的共性。事實就是在科技行業,歐洲企業并不強勢,與強勢根本不沾邊。這當然并不是因爲歐洲沒有夠水準的科技人才,更重要的原因或許是組織方面。
歐洲的科技公司從一開始就沒有形成矽谷文化的土壤,996、007 就更不用說了。僅僅有人才當然不夠,讓團隊真正成爲高效率的組織才是根本。
歐洲工人經曆了幾百年的權力争奪,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成爲如今職場文化相對最健康的區域,難道要倒退?從歐洲工人的角度來說,這的确是倒退。
但站在那些 996 與 007 大行其道地區員工的角度來說呢,如果組織文化形成交流,除歐洲之外,其它地區那些不健康甚至惡劣的工作文化卻會得到改善。
四
宋紫薇從 iQOO 去到理想,是因爲科技人才與汽車公司有雙向選擇的基礎。
于瀚邦就任瑪莎拉蒂中國總經理,是因爲中國汽車領域職業經理人與歐洲車企形成了雙向選擇的基礎。
歐洲車企毫無疑問是汽車領域的老錢,以往它們内部有話語權的高管歲數一個比一個大。那些家夥懂不懂科技,接受度有多高,這些都是未知數;更嚴重的是,那些家夥肯定不懂 ins、tiktok,對社交媒體的接受度更低。
曾經的歐洲汽車高管,不僅僅對轉型力不從心,對營銷也已經難有貢獻了。
來自《成長的煩惱》S5
另一個大背景是,以上汽 MG 爲代表的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越來越暢銷;歐盟提高中國汽車關稅,希望中國汽車公司在當地建廠帶動就業與稅收,而中國車企也有出海願望,多家公司已有歐洲建廠的計劃。
因此可以得出近乎肯定的推測:
将來會有更多中國汽車公司的員工伴随品牌出海前往歐洲就業,而伴随着越來越多的本土員工前往歐洲,其中的佼佼者會受到歐洲企業的關注,像于瀚邦那樣上任要職,甚至在歐洲車企的本土業務部門擔任高管。
就比如,歐洲車企最需要組織改革的軟件部門。
五
再站在宋紫薇離開理想的角度,本土車企與歐洲車企對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上文中提到過,本土車企從手機等科技行業挖人才,更看重與占據主導權的創始人的配合度。而在歐洲,情況會複雜很多,因爲那裏絕非 CEO 一手遮天,僅僅董事會就有家族、财團、工會甚至政府等多股勢力。
要在中國新造車公司功成名就,高管最需要的是效率與執行力。然而要在歐洲車企取得成功,更重要的則是協調和組織能力,要對董事會有所交代,還要和企業内的不同勢力能夠形成至少能推進下去的合作。
如果設想成爲現實,之後就會有值得期待的未來——
中歐職場文化得以通過高管之間的交叉就職得到更充分地交流,我們的職場文化與薪酬水平當然也會向歐洲車企的水平靠近。過去是純粹牛馬,接下來,至少會更人性化一些。
封面來自電影《惡世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