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安曉輝生涯 Author 安曉輝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每天都過得不開心,卻又因爲種種原因:
· 找不到更好的選擇;
· 心頭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麽工作;
· 對自己的能力沒信心,不知道能做什麽;
· 面臨家庭壓力,無法自由選擇;
不得不去上班。
這種情形下,該怎麽辦呢?
我根據多年的經驗和 1600 多例咨詢的發現,找到了 5 種方法:
· 進入心流通道
· 保持好奇心
· 創造體驗突破
· 用 ABC 模型調試不良信念
· 在工作目标之外設定自己的目标
分享給有需要的你。
01
進入心流通道
心流是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裏 · 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概念。進入心流狀态的人通常會有如下表現:
· 全神貫注,完全投入;
· 感受到樂趣(可能是事後回想時覺得很有樂趣);
· 内心清明,知道做什麽以及如何做;
· 掌控自如;
· 時間感發生變化,感覺時間似乎靜止了,或者覺得時間倏忽而逝。
米哈裏 · 契克森米哈賴在《心流》一書中提出了心流通道的概念,如下圖所示。
簡單講,技能和挑戰相當時,比較容易進入心流,産生良好體驗。
你的工作能讓你經常進入心流通道,你在回顧時,一定會覺得工作是有趣的、吸引人的。而很多人覺得工作厭煩、無聊、焦慮,往往是因爲掉出了心流通道,或者從未有機會進入心流通道。
所以,進入心流通道,是讓你體會到工作樂趣的方法。
怎麽進入心流通道呢?
分兩種情況。
(1)技能水平高,挑戰低
這種情況會讓人覺得無聊、厭倦。
比如讓善于踢球的你和幼兒園小朋友踢比賽,你可以完虐它們,但是會覺得無聊,很快就會厭倦。
比如你軟件開發能力已經達到了可以架構億級流量電商系統的水平,老闆卻每天隻給你分配 CRUD 爲主的任務,你很快會覺得厭煩。
這時候,調高挑戰水平,給點即時反饋,就可能進入心流通道,你就可能不再感到厭煩,會覺得有意思。
(2)技能水平低,挑戰高
這種情況會讓你覺得焦慮,因爲能力不到,搞不定任務。
比如你隻能寫 CRUD,老闆卻讓你設計一個日活百萬的通信軟件的數據庫;比如你學圍棋剛學會規則,老師要求你跟業餘 4 段對弈。
這些情況,你都會焦慮,根本體驗不到樂趣。
這時候,進入心流通道有兩種方法 :
一是降低挑戰水平,給你匹配技能水平的任務;
二是爲你設計合理的訓練方案,讓你先把技能水平提高,然後再讓你搞定相應的任務。
以上隻是簡單的說法和做法,目的隻是讓你知道有這麽一種方法,想要深入學習,請參閱《心流》一書。
02
保持好奇心
小時候我們對什麽都好奇,天爲什麽下雨呀,瀑布爲什麽往下流,小貓爲什麽用爪子洗臉,蜜蜂采完花蜜怎麽就能找到回巢的路……
長大後,嗯,基本對什麽都熟視無睹了,好奇心不再。
而 " 有趣 ",很大一部分就源自好奇。
你對客戶爲什麽投訴好奇,你對 B 站 7 月 13 日晚上爲什麽崩潰好奇,你對國家爲什麽審查滴滴好奇……所有這些 " 好奇 ",都可能指引你去搜集、了解更多的知識,帶給你更多的樂趣。
如果你能重拾好奇心,降低好奇的阈值,就能在工作中發現更多有意思的東西,進一步,多多探索研究,就可能發現工作的樂趣。
《好奇心》這本書給出了保持好奇心的 7 種方法,如下圖所示。
這裏我隻簡單說下每種方法的大緻意思,想要了解詳情,請翻閱《好奇心》。
1. 虛心若愚。
保持空杯心态去學習,就像喬布斯說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2. 建造數據庫。
多數創意都是素材的排列組合,你積累的素材越多,越容易搞出有趣的東西,這是其一;其二,你在某個領域的數據庫内容越豐富,觸角就越多,就越容易感知到更多有意思的東西。
3. 像 " 狐猬 " 一樣覓食。
狐猬一說源自西方的諺語—— " 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隻知道一件事 ",意思是,既要有專業領域的深度知識,也要有不同領域的廣博知識。
4. 詢問關鍵的 " 爲什麽 "。
遇到難題,遇到卡點,不要輕易繞過、放棄,要問 " 爲什麽會這樣?"、" 有哪些原因可能導緻如此?",深挖下去,可能會發現不一樣的東西。
5. 做一個 " 思想工匠 "。
當你有新想法時,要多琢磨、多思考,想辦法把它實驗出來。
6. 質疑你的茶匙。
平常的事物中往往蘊含着被我們忽略的東西,多質疑一下,就可能體會到 " 于無聲處聽驚雷 "、" 看似尋常卻奇崛 " 的妙趣。這點說的就是,格物緻知,賦予尋常事物新意義。
7. 将謎題變爲奧秘。
謎題是有限的遊戲,你解開後就會停下。而奧秘沒有止境,是無限的遊戲,可以永不停歇的探索。把工作中的有些事情,視作奧秘,你就可能會反複探尋,收獲更多樂趣。
03
創造體驗突破
這點說起來比較簡單,看下圖就好了,定義和做法,都在裏面。
創造體驗突破的前提是,你得有好奇心。不然的話,你會找到各種理由來抛棄難得的機會。譬如你會說:
· " 爲什麽要讓我做這個,我又沒做過!"
· " 做這個有什麽意義,老闆又不多發錢。"
04
用 ABC 模型調試不良信念
ABC 模型是心理學大師阿爾伯特 · 埃利斯提出來的,如下圖所示。
理論很高深,很難用,我這裏簡單解釋下。
假設你想要實現某個目标 Goal,結果發生了一件事(記爲 A),你的目标實現不了了,這時,你頭腦中往往會對 A 有一個信念 / 解釋(記爲 B),認爲是 A 怎麽怎麽樣,才導緻你的目标無法實現,于是呢,你就因爲這個信念 / 解釋,産生了一些情緒或行爲(記爲 C)。
我從一個甜寵劇《撲通撲通喜歡你》中找個例子給你說說,更容易理解。
在《撲通撲通喜歡你》中,夏遠晴(圖左)喜歡顧言洛(圖右),目标是和顧言洛在一起。
結果出現了一個女生叫葉未眠,和顧言洛談起了戀愛(事件 A,圖中),夏遠晴目标沒辦法實現了。
夏遠晴對葉未眠、顧言洛在一起這件事的解釋(B)是,葉未眠勾搭顧少,如果不是葉未眠,顧少早晚會喜歡她自己。
抱着這種信念,夏遠晴搜集了葉未眠冒名頂替妹妹上課的證據,威脅葉未眠離開顧言洛。(這是 C)。
ABC 的解釋,如下圖所示。
這個例子方便我們理解 ABC 模型。
ABC 模型的意思,簡單講就是,遇到阻礙目标實現的誘發性事件,我們的情緒和行爲,多數時候取決于我們對事件的解釋。所以,如果我們能改變對事件的解釋(B),就可以改變我們的行爲。
這就是ABC 模型的關鍵——試着找到一個事件的不同解釋 / 信念。
舉個例子。
你做了三年軟件開發工作,想要提升程序設計水平,開始學習設計模式,并努力把設計模式應用到項目中。
有一次,你在一個使用全局變量就可以優雅解決問題的地方,用 50 行代碼編寫了一個雙重檢測的單例模式來解決問題。
你的上司看到你的代碼後很生氣,批評了你一通,責令你删除單例模式,改回全局變量。
你認爲上司隻考慮項目進度,不關心代碼質量,也不關心你的技術成長需要。于是你非常失望,接下來工作時,放棄了對自己的更高要求,隻要代碼能運行起來,你就不再管它們了,結果自己的成長也停滞了。
ABC 模型來拆解下這個例子:
· 誘發性事件 A:上司批評你的代碼,責令你删除單例模式,改回全局變量。
· 不合理信念 B:上司隻考慮項目進度,不關心代碼質量,不關心你的成長。
· 感受或行爲 C:非常失望,放棄對自己的高要求,代碼寫到能運行就好,成長停滞。
顯然,最後的結果——成長停滞,不是你想要的。那怎麽改變呢?
找到一個合理的信念來重新解釋上司的行爲。
比如:上司讓我删除單例模式的代碼,雖然語氣不好,但其實是真正關心我的成長,想讓我意識到,設計模式要用在合适的場景下,不能爲用而用,不顧實際情況。
如果你這樣想,可能就不會有那麽重的負面情緒,接下來可能就會思考——什麽情況使用單例模式更合适?這樣下一次寫代碼,遇到合适的場景,你就會用起來。反複如此,你的程序設計水平,就會提高。
ABC 模型是非常贊的工具,我的介紹不及原書萬分之一,建議去看《我的情緒爲何總被他人左右》和《理性情緒》這兩本書。
05
在工作目标之外設定自己的目标
最後這種方法,簡單易用,那就是——接到工作任務時,在工作目标之外,設定一個自己的個人目标。
比如下圖所示。
老闆告訴你周五發布版本,語氣冷冰冰的,還強調了一些不怎麽怎麽就會怎麽怎麽的後果,如果你隻是爲了周五發版本這個目标去工作,心裏肯定會不爽,覺得自己是被迫的,不得不做,無從選擇。
但是如果你在工作目标之外設定一個個人的目标,比如 " 這次我要用 xxx 框架,學個新技術 "。
那你對待工作的感覺就會發生變化——類似賺家用的同時攢私房錢,感覺賺到了,會有點樂趣吧。
當然你的個人目标不一定是學新技術,也可能是其他的,和你的工作、你現階段的追求等,都有關系。
試試看吧。
06
小結
好了,總算說完了從不喜歡的工作中找樂子的 5 種方法:
· 進入心流通道
· 保持好奇心
· 創造體驗突破
· 用 ABC 模型調試不良信念
· 在工作目标之外設定自己的目标
不知道你喜歡哪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