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怪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又到一年蘋果發布會,庫克還在擠牙膏。
除了國内暫時還用不上的 AI 功能,iPhone 16 的 " 亮點 " 隻需 4 句話就能概括:芯片快了點;主攝像素高了點;Pro Max 版配備史上最大屏和最窄邊;靜音鍵改成了拍照鍵——如果說前 3 點還算硬件上有所升級,第 4 點隻能算是體驗上的細微優化。
看完之後,我不禁在心中默念:舊手機,還能再戰 3 年。
曾幾何時,每年新 iPhone 首發還被當作科技圈的盛事,各大安卓廠商的配置内卷也有很多人關注。作爲移動時代最主力的遊戲設備,手機性能的提升和手遊的飛速發展相輔相成,互相成就。
比如,米哈遊 CEO 劉偉曾在一次采訪中提到,2017 年《原神》立項時,哪怕是當時性能最好的 iPhone 7 手機也跑不動一款開放世界手遊。但他們當時判斷,之後的 3 年時間裏,手機性能會以超過 50% 的年增速快速增長,所以米哈遊敢在那個時候押注一款 " 次世代 " 手遊。可以說,後來《原神》的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在手機叠代速度這件事上賭赢了。
" 大偉哥 " 對手機性能增速的預判
在移動遊戲和相應設備需求井噴的那些年,不少手機廠商還爲 " 電競手機 " 開辟了一條産品線,甚至建立獨立的子品牌(比如 Vivo 的 iQOO 和小米的黑鲨),這些産品往往在硬件配置上領先于同價位手機,并通過對遊戲場景的專門優化赢下了一塊不小的市場。
但随着手機硬件升級速度放緩,各品牌同等價位的手機配置變得越發趨同,現在稍好一點的手機便能夠兼顧大多數的遊戲場景,電競手機這個概念也變得尴尬起來。小米總裁盧偉冰就曾發微博稱:"2023 年,你已經不需要一部電競手機。"
我感覺,不僅電競手機式微,近兩年爲了玩遊戲而更換手機的人也變少了。這可能是因爲手機遊戲雖然還在發展,中重度的高質量手遊也不斷湧現,但真正對硬件有苛刻要求的遊戲數量并不多。而像《原神》《鳴潮》這類吃手機配置的遊戲,也大都實現了多端互通,PC 和主機端具有更好的表現力和更多元的交互模式,分流了大量用手機玩重度遊戲的需求。
以我自己爲例,兩年前買的手機現在依然能夠勝任大多數遊戲,在移動設備裏,比起手機,我反而用 iPad 玩遊戲的時候更多一些,因爲支持手柄。
去年蘋果發布會,官方還畫餅說計劃将更多 3A 遊戲搬到 iOS 設備上,但今年的發布會,遊戲相關内容幾乎是一閃而過。他們應該早已意識到,很難再靠遊戲需求驅動玩家換手機了。
在手機行業的整體停滞下,折疊屏成爲廠商們爲數不多的吸睛賣點,雖然我很懷疑在使用層面這是不是一個僞需求,但至少在視覺效果上,折疊屏手機十分顯眼。比如最近華爲推出的 "3 折手機 ",雖然厚度和重量都顯得非常不方便,但因爲外觀和價格而具備了極高的辨識度,拿着這個玩意兒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被看到,可謂情緒價值拉滿了。
"3 折手機 " 的地獄笑話
隻是不知道在手機上玩到 3A 遊戲的大餅,什麽時候才能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