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車幫
隻爲愛車的你!
踢車問答
踢車幫的小夥伴們
本周《踢車問答》的5個問題已到
有請踢車夏東來爲大家答疑吧!
踢車問答第260期,火速戳開收聽!
本周入選的5個問題如下
問題 1
走走看看:來個有難度的問題,今年國内車市鬥争堪稱慘烈,夏老師認爲哪家車企有可能撐不到年底?
阿廖:夏老師,這幾年新能源車快速擴張,疊加之前燃油車産能是不是已經嚴重過剩,這兩年會不會進入瘋狂内卷,降價厮殺隻能剛剛開始?
答:首先,好像還沒有到"撐不到年底"這樣的地步,除了威馬情況危殆,還有天際汽車這樣一直都很邊緣化的車企停産之外。也許随後幾個月還會有一些類似的消息傳出來,但大體上不會是主流行列裏的車企。但不能不看到,行業趨勢将是減法,因爲加法已經做到了峰頂,自然的波動規律就是開始進入減法階段,并且,這個減法階段将是長期的,可能今後幾十年裏都是減法趨勢,連那些大型車企都逃不開生死抉擇。
汽車産業是個全球性的巨型産業,它在剛開始創立時,是一波狂熱的加法,幾百上千的創業公司湧現,從19世紀後期(包括蒸汽汽車時代)一直到上世紀二十年代左右。後來進入漫長的減法周期。中國改革開放,在九十年代末,又一次加法周期開啓。剛剛到達峰頂,本來照常規将轉入減法周期的,恰逢電動化賽道開鑼,開啓全新維度的強力刺激,加法周期跳空上升。而且是世界性的,不隻是中國,世界各地都在冒出新的創業公司。
這個現象在疫情這幾年受到了抑制。随着新能源車滲透率迅速提高,一方面燃油車領域的減法在加速,已經波及到了主流品牌廠商,一方面,電動車領域從成長期轉入成熟期,創業機會在消失,整體行業至此回歸減法周期。所以,今後車企的數量會以較快的速度減少,規模則會以較快的速度膨脹,是個化零爲整的進程。
至于價格厮殺,永遠都隻能是短期現象。因爲這種厮殺是比賽自殘,很快就會達到自身承受的限度。無論是行業默契,還是政策法規,如《反不正當競争法》,都不會支持超出健康範圍的價格戰。所謂"健康"不僅是指廠家的可持續性,也是指用戶利益的保障。當價格戰打到使廠家出現破産倒閉或退出市場的程度時,購買了他們産品的用戶全都遭受損失。
用戶享受折扣購車,無非就是對風險預期的折算,可假如風險真的實現了,損失是全盤的,這就像高息債劵最終違約一樣。因此,用戶在期待價格戰對自己有利的同時,應該重視風險。比如見到決鬥式的降價促銷時,大廠的便宜好撿,對小廠則需謹慎。
問題 2
石闆上觀潮:夏老師,近來觀察,福特汽車在全球大潰敗,在華銷量也是越來越差,而且這個趨勢已經持續了好幾年,感覺福特已經出現了危機,而這個危機它們一直沒能化解。總感覺長安福特很可能會步廣汽菲克的後塵了!夏老師,怎麽看長安福特在中國的未來,或者福特在華的未來。
答:福特汽車整體2022年是出現虧損的,但它仍舊是美國第二大車企并且在電動化轉型方面,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在車機交互的智能化方面,都呈現出正向的進展趨勢。所以,長安福特從EVOS和新一代蒙迪歐開始,推出的新産品給人的感覺是越來越對路的,相對于其它合資品牌來說,更有貼近中國用戶實際需求的趨勢。
但危機也确實是存在的,主要還是在于經營管理的體系,其根源不是在長安福特,而是在美國福特的總部。福特在CEO穆拉利的領導下,從容應對了金融危機,是美國三大汽車公司裏唯一沒有宣布破産、沒有申請政府救助的車企。但他退休後,福特就陷入了一定程度的管理層混亂。穆拉利的繼任雖然看起來年輕有爲,但他在領導公司開啓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時,遇到了巨大的困難,最終導緻他自己被解雇。
這有些像大衆汽車CEO迪斯遇到的問題,大型傳統車企轉型幾乎無一例外地要付出高額的成本,其中很主要的一個就是内部意見的争拗,往往造成高層動蕩。這有可能是陣痛,有可能是永久性創傷。福特新任CEO面前的挑戰依然還是要理順舊賬,建立新體系,讓經營管理恢複應有的效率。
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情況是,合資模式有可能不再适應新的市場條件了。因爲随着進一步開放,中國已經允許外資車企獨立運營。特斯拉是第一家,而且恰好它還是新勢力和新能源車的全球領軍車企。它的競争優勢越大,越會動搖合資車企的根基。此外,寶馬公司也取得了華晨寶馬的絕對控股權,相當于獨資經營了,帶來财務指标出現大幅度的提升。這些都表明,獨資經營将是更有競争力的模式,是中國市場的趨勢。
問題 3
米格:夏老師您好,請問爲什麽同樣是基于後驅的四驅SUV,有些車型的前後輪扁平比一緻而有些車型卻不一緻?甚至有像寶馬X3這樣的車型,馬力小的型号前後輪一緻而馬力大的型号不一緻?
答:扁平比指的是輪胎胎壁的高度相當于胎面寬度的百分比,所以,如果輪圈的直徑是一樣的,在要求前後輪的總直徑基本一樣的前提下,輪胎的胎壁高度也要基本一樣。一旦前後輪的胎面寬度不同,扁平比就一定會不同了。
一般高性能車,尤其偏重後驅的車型,其前輪的胎面經常比後輪胎面窄。道理是前輪負責轉向,要輕便靈活,後輪負責驅動,要附着力強。這樣,後輪胎面較寬,扁平比數字就會比較小。
問題 4
風靜海:夏老師,一直關注您的節目,很相信您。最近我購置了自己非常喜歡的奧迪Q8,有一個問題向您請教,希望得到你的回複。就是這款車的發動機,網傳有很多毛病,比如燒機油,積碳等等。想請教,怎麽保養這台發動機,可以讓它的性能一直保持?
答:這台發動機是要配合Q8的性能訴求的,所以,它要的是高速行駛,高轉速的加速,這種特性會使它不太适應長期、反複地低速運轉狀态。說白了,網上那些說法反映的是它的水土不服問題。作爲進口車,Q8的标定不具有中國市場的專屬性,又恰好這裏的使用工況與它的産品定義相背離。中國用戶很能爲買車花錢,好多特别高性能的車都能在中國獲得很高銷量,可其實,這裏的用戶大都是被形象吸引,用的是這車的模樣和品牌,而不是它的性能。于是,問題就比較明顯。
因此,解決辦法也很簡單,性能車要用它的性能而不要隻用它的模樣。如果你能有意識地多給這台發動機高速運轉的機會,每次用車時注意給它充足的大油門加速和高速巡航比重,就不需要什麽特殊保養。如果總是很慢的車速在城裏轉,即使頻繁保養,也未必能讓它一直保持良好狀态,有些部分是保養不了的。
問題 5
自由:我國首艘氫燃料電池船"三峽氫舟1号"投入使用,是否意味着我國會在氫燃料電池汽車上加快研制和使用步伐,并且在航空發動機這方面也會使用氫燃料電池?日本豐田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有哪些專利?我們的長安深藍SL03不也有一款氫燃料電池版嗎,與豐田有何異同?
答:目前燃料電池汽車,領先的是豐田和現代這兩家公司,德國奔馳的技術積累也很深厚,但它并沒有做量産化,而是持續在試驗性地運營,一方面持續技術研發,一方面等待時機。長安深藍SL03的燃料電池動力與豐田的異同我是沒有研究過,目前不掌握信息。
至于航空發動機使用燃料電池,難度大概在于功率密度不夠。這也是乘用小型汽車目前遇到的問題,燃料電池車的動力性能跟電池電動汽車相比,很弱,系統複雜度卻很高,結構很難合理化。目前的看法是,這種系統用在大型車輛和交通工具,例如拖頭、列車或船舶上,可行性更高一些。一方面車輛規格夠大,易于布置系統,功率密度低也不怕,擴大系統的規模就行了。一方面,航線相對固定,建設補給站也比較容易選址和平衡成本。
至于私家車消費者,基本上沒必要考慮燃料電池汽車,因爲它幾乎不會爲個人用戶提供價值。
本期踢車夏東給大家的問題
爲什麽買新能源車的時候,市場突然就不看重傳統的合資或國外大品牌了呢?
上期問題的精彩留言
上期交流問題:
網絡這麽高效的今天,你覺得線下辦大型國際車展還有必要嗎?
@易舟
線下大型國際車展,我認爲還是有必要的,因爲就像網絡購物再發達,線下購物中心也依然人山人海,都是滿足人們體驗的需求。而且汽車是集合了各種科技的,文化的,審美的等等元素的大宗商品。
@Seven
我認爲線下車展非常重要!站在真實車子外面,對車外觀尺寸的感知和看視頻不一樣。坐進駕駛座,座艙給你營造的氛圍,帶來駕駛的欲望,甚至購買的沖動,這些都是視頻給不了的。視頻還是會看,跟着踢車幫各位老師學習如何評價和專業知識,而把這些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識,我是必須要親身感受且和視頻去對标的。再說了,世界各大廠家把車開到自己家門我品鑒,兩年一次,我絕不錯過。前年去了兩天,一天看不夠。
@門熙言
線下展出可以獲得實際感受,線上可以獲得感覺。
@Bruce wen
有必要,集中體驗比看圖片翻頁面爽多了!
@喜歡玩遊戲的
不能說哪個好,隻能說各有優劣勢,我的看法是能去線下看,還是盡可能去,有這個機會一定要去。
@項全
個人認爲線下辦大型車展還是有必要,因爲參展的廠家數量多,除掉駕駛質感車展現場不太容易判斷以外,車輛的外觀設計、内飾做工、智能座艙,現場都可以直觀的去體驗。另外如果打算後面購買新車,現場也可以做個對比,選擇最适合自己的車型。如果平時已經選擇好了車型,車展現場一般都有比較大的優惠,現場即可以訂車。
@丁浩
有必要,看圖片看評論得到的印象還是不如親眼所見和切身體驗,座椅到底是否舒适、用料是不是足夠好,這些還是要親身體會才能得到自己心目中的評價。車展可以将衆多新車集中起來呈現給消費者選擇,也會促進汽車消費。
@搖滾底子民謠皮
如果你是準備換車的目标用戶,或者汽車發燒友,我認爲是非常有必要的,就算是實景ar技術也無法代替你的身體去參加展會。觀感永遠代替不了體感,就像玩ps5和switch遊戲機一樣,相輔相成才能得到最佳的體驗感。現在雲車展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個全平台的直播通道吧?如果隻是把這個事情當成茶餘飯後的消遣,那麽可能就要多關注幾個車評人,或者多個渠道的搜集,才能把整個車展看全。明年北京車展我準備請假沖了 !
@Take A Bow
有必要,線下辦車展看得很清楚。
@李遙
線下高質量的車展很有必要,以賣車爲目的的小車展就算了吧,沒那個時間看。
@Tong
有必要,車還是得眼見爲實。不僅僅是材質的觸感、坐進去的空間感等等,還有圖片和現實的視覺效果也很不同。
@極控科技 田旭 | JAKCOM Stone
線下辦車展很有必要,網絡發新車迎來的是主觀随意的匿名鍵盤俠,車展發新車迎來的是客觀專業的實名車媒體,廠家投入大量資源造出的産品,如果一開始被輿論帶偏了風向,那就太可惜了。
@呂國印13854197763
線下車展很有必要的,可以讓顧客直觀地感受汽車的乘坐的舒适性,這是網上車展所不能比拟的。
@A-小占百貨會銷禮品
網絡這麽高效的今天,我覺得線下辦大型國際車展有必要的。不管是油車還是電車,實際觸摸才能感受更深刻。盲訂畢竟少,車展還是一個很好的現場對比平台,不用線下一家家跑。如果後期能虛拟沉浸式體驗車展,真實度足夠高,還原度也高,可能會轉往線上。借助VR?
@個
有必要!線下辦大型國際車展的現場感,氛圍感,視覺的沖擊力,那種近距離,甚至0距離的觀賞,了解,觸摸無可替代。
@走走看看
夏老師是在靈魂拷問了。線下辦大型國際車展是有些雞肋的存在了。我認爲應該區分具體情況,有些大型展銷會隻爲賣車而存在的很像農貿大集的展會,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而那種參與性互動強的,集前沿技術展示、概念車展示、和名車豪車超跑展示參觀活動的車展還是很令人期待的。通過長時間互動交流,我發現國内公衆對車輛的認知是多元且分化的。懂車愛車并公開喜歡讨論車的人不少,但更多購車者沉默不語,僅僅聽個傳言,打個電話咨詢一下或找個熟人,就敢跑去直接談價格買車了。對于這類人,我不喜歡的各類車輛銷售農貿大集反而卻是很合适的。
上期幸運回複者:@Seven
由于微信公衆号的規定,釋放的精選留言上限爲100條,但并不代表我們僅在這100條中挑選,而是踢車夏東認真閱讀了後台的所有精彩留言後,從中随機挑選了一位幸運粉絲。
如果您的答案比較精彩,将有可能入選下一期【踢車問答】欄目,并被随機抽中且獲得由踢車夏東提供的紀念禮品一份,歡迎大家踴躍交流。
點擊标題查看【踢車問答】
251-260期
259期丨燃油大廠做電動難處在哪裏?汽油降價能促進油車銷售嗎?
258期丨低配的途銳會不會減配降成本?電動車爲什麽沒有變速箱?
257期丨日常高速多還用買混動車嗎?領克會出大點兒的轎車嗎?
251期丨合資車流失的銷量去哪了?爲什麽有的四驅偏後驅,有的偏前驅?
241-250期
243期丨國車品牌最後能壟斷國内市場嗎?熱門車減配是否應該選冷門車?
242期丨SUV爲什麽做不了高檔品牌旗艦?電車電池衰退怎麽解?
241期丨電動車會用上免充電"核電池"嗎?購置稅減免能延續嗎?
231-240期
221-230期
223期丨奧迪MLB是不是不如寶馬CLAR?林志穎事故是特斯拉車的問題麽?
211-2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