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愛情 " 中最令人心痛的情節之一,便是江昌義認父這一幕。得知江德福升官并發現母親張桂蘭曾是江德福的前妻後,江昌義決定冒險一試。
在江德福一家其樂融融包餃子過年時,江昌義突然造訪江家,一進門就跪地叫江德福 " 爹 "。江德福并未否認,結果惹得安傑氣得回青島老家。
德華覺得事情不對勁,發現江昌義的生日與江德福回家的日期不符,便設法邀請江昌義和幾個侄子共進晚餐,故意灌醉江昌義,企圖套出真相。
酒後,江昌義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世:原來,江德福當兵多年,期間妻子張桂蘭和江德福的二哥有了私情,才有了江昌義。也就是說,江昌義實際上是江德福的侄子。
這一舉動讓江德福一家雞犬不甯。在老丁的建議下,德華向江德福坦白了實情。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江德福早在首次見到江昌義時就知道他并非自己的兒子,因爲他從未與張桂蘭發生過關系,根本不可能是她的孩子。
當年,江德福探親歸來,撞見了張桂蘭和二哥的不軌行爲。爲了家族名譽,江德福選擇了沉默,并與張桂蘭離婚。二哥内疚于對江德福的背叛,離開前往唐山挖煤,卻在井下遇難,不幸身亡。
因此,出于對家族名譽的維護和對逝去二哥的愧疚,江德福決定承認江昌義是自己的兒子,并安排他到甯波的東海艦隊服役。可以說,江昌義的計謀讓他在家族中占了上風。
江德福原本以爲這段往事就此埋藏,然而意外的是,江昌義與安傑的外甥女歐陽安然展開了戀情。爲了合法地在一起,歐陽安然向安傑和盤托出了江昌義的身世,打亂了江德福的原計劃。
觀衆們紛紛譴責江昌義的無情,甚至包括姑姑德華也稱他爲 " 自私 "。江昌義對衆人忏悔,表示多年來心中的負罪感一直困擾着他,最終赢得了江德福和安傑的原諒。
至此,江昌義成功洗刷了過往的污名,江德福也擺脫了多年的心理包袱。劇情的發展是可以理解的。" 壞人 " 改邪歸正,悔悟改過,實屬大善。
同時,這也展現了江昌義對兄長江德福的 " 義 ",以及對安傑的 " 忠 "。然而,在原著中,情況卻完全不同。江昌義在原著中的 " 認爹 " 經曆與劇中并無二緻。
他從未向江德福和安傑坦白,反而讓江德福背負多年的冤屈。他怨恨安傑竊取了母親應得的一切,也怨恨江德福未能把母親接到城市生活。
盡管他心知肚明自己的卑劣行徑,卻堅稱,沒有當初的卑鄙,就不會有如今的自己。在劇中,江昌義聲稱母親張桂蘭不同意他的行爲,不允許他去找江德福,都是他自作主張、孤注一擲的選擇。
而在原著中,江昌義卻是在張桂蘭的默許下,假冒江德福做父親。劇中張桂蘭之所以反對,是因爲她和江德福都清楚他們從未發生過關系。
而在原著中,張桂蘭放任江昌義去認父,暗示了江德福與她确實有過一段情。正因如此,江昌義說,江德福相信他是自己的兒子,即使内心有所猶豫,仍選擇接納了他。
他還不忘誇獎江德福的 " 厚道 "。就這樣," 厚道 " 的江德福被張桂蘭和江昌義玩弄于股掌之間,背負了一輩子的冤屈。
可以說,劇中的江昌義更符合 " 藝術範疇 ":膽大、自私,犯了錯事卻幡然悔悟;而原著中的江昌義則更符合 " 人性 ":雖然我有所過失,但責任并非在我,是别人先對我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