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世界第三極
作者:無夢
校稿:朝乾、嚴寒 / 編輯:澄澈
對于中國人而言," 青藏高原 " 無疑是個洋溢着尊貴感的名字,人們會滿懷敬意地用 " 世界屋脊 " 和 " 世界第三極 " 這樣的名詞尊重而敬畏地稱呼它,但從地理學和氣象學的角度而言,真正能夠理解這兩個名詞背後含義,乃至真正理解青藏高原對中國重大意義的人卻不是很多。
廣袤遼闊,壯美巍峨
(圖:圖蟲創意)▼
可以說,中國之所以能夠産生一個适宜農耕文明的氣候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沾了青藏高原的光。
黃河之水何處來?雪峰無言挽狂瀾
從近些年來的地理學研究成果來看,青藏高原的地質年齡其實相當年輕。
在早二疊世,今日的青藏高原還是一片被稱之爲 " 特提斯洋 " 的浩瀚大海。在距今約 2.4 億年前,印度澳大利亞闆塊向北漂移,随着它距亞歐闆塊越來越近,特提斯洋的 " 生存空間 " 被一步步地擠壓縮小。
滄海桑田
古印度次大陸與古歐亞大陸間
曾是一片浩瀚的特提斯洋
(底圖:壹圖網)▼
同時,印度澳大利亞闆塊與亞歐闆塊間的多個陸塊在兩個闆塊彙聚過程中不斷向亞歐闆塊拼貼,唐古拉山、喀喇昆侖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脈從海底隆起。最終,在距今 1 萬年左右時,印度澳大利亞闆塊與亞歐闆塊發生碰撞。
随着彙聚的繼續進行,印度澳大利亞闆塊嵌入亞歐闆塊之下,使得青藏高原地區海拔急劇擡升。在大自然萬年的鬼斧神工之下,青藏高原的整體海拔被擡升到了 4000 米以上,形成了當今的世界屋脊。今日西藏和印度半島的天然地理邊界喜馬拉雅山脈也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
由海到陸
青藏高原的形成
經曆了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
随着這座 " 世界屋脊 " 于亞歐闆塊和印度洋闆塊之間隆起,亞洲地區的季風運動也随之受到了顯著影響。
高山仰止
宛如一道銅牆鐵壁
橫亘于青藏高原與印度次大陸間
(圖:shutterstock)▼
原本在理想情況下,如果地球是個完全平整的球體,那麽地球大氣就會以不同的高低氣壓帶作爲劃分,形成 6 個 " 行星風帶 "。在北緯 30 ° 附近的亞熱帶地區,行星風帶控制下的氣流将不斷從高空向地面下墜,這一過程會加熱空氣,使得水汽難以凝結。換言之,這一緯度附近将變得極端幹旱,難以發展起成規模的文明。
強大的副熱帶高壓控制下
北緯 30 ° 貫穿的地方往往是幹旱的沙漠地區
在我國境内卻是溫暖濕潤的魚米之鄉
但縱觀今日中國的北緯 30 ° 線附近,竟 " 反常 " 地聚集着上海、南京、杭州、武漢、南昌、長沙、成都、重慶、拉薩等多座各省的經濟龍頭城市,而它們中的絕大多數不僅不缺水,反倒以濕潤宜人聞名。
北緯 30 ° 附近
長江沿線的幾座大城市
擁有充沛的水資源▼
沒錯,這就是青藏高原的功勞。
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極高,空氣稀薄,接收到的太陽輻射更強烈,這就變相加熱了這一地區的大氣。
我們都知道,空氣受熱會膨脹上升,地表處就形成了低壓區,周圍的空氣便會 " 自覺 " 地填補上這一缺口,而填補青藏高原地區氣壓缺口的,正是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南亞和東亞季風,溫暖潮濕的他們爲自己一路上途徑的地方送去了大量的降水,中國南方那些能夠适宜農耕的千裏沃土正是由此而來。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圖:google earth)▼
另外,由于極高的海拔,青藏高原上有 4.98 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被冰川所覆蓋,超過 30 萬平方公裏的地區是永久凍土,這就意味着在這片終年積雪的土地上蘊含着極爲豐富的水資源,其位于第一級階梯上的高聳地勢也便于積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彙聚于一處,形成一條條洶湧奔騰的大江大河。
俊美的冰川
蘊藏着豐富的淡水資源
(圖:壹圖網)▼
據統計,青藏高原地區貯藏的水資源總量超過 9 萬億立方米,包括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在内的 13 條大河發源于此。正因如此,青藏高原也被人們尊稱爲 " 亞洲水塔 "。
雪山下潺潺的小溪
化作奔騰于橫斷山脈的大江大河
(圖:壹圖網)▼
由于高原的晝夜溫差較大,很多高原凍土其實并非終年不化,土壤含水量的不斷變化就給中國修建青藏鐵路帶來了巨大的不穩定性,也大大增加了工程難度。
然而,随着這項世紀工程的準時通車,有更多的人可以乘着火車,來見證生活在這裏的藏族同胞們有着何等積極向上、堅韌不拔的精神面貌。
走!
坐上火車去拉薩
僅憑一己之力,青藏高原爲這個以農業爲安身立命之本的民族提供了寶貴的耕地和水源,說它滋養孕育着大半個華夏文明,也絲毫不爲過。
天高苦寒無人問,一把青稞論衷腸
令人頗感遺憾的是,雖然青藏高原本身對于維系中國的農業環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本身卻無法爲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提供優秀的農耕條件,不僅晝夜溫差大到絕大部分植物無法适應,經常出現的大風、霜凍、雷暴和冰雹等極端天氣更是徹底否定了在這裏種植平原地區常見作物的可能性。
景色很美
就是不太适合種田
不過,這重重困難并沒有難倒勤勞勇敢的藏族人民。高原上耕作條件不好?那麽就去海拔較低、溫度較爲穩定的河谷地帶種田,大搞 " 河谷農業 ";常規作物扛不住青藏高原的低溫?那就通過不斷的選育,篩選出能夠忍受高原環境的優質作物。一來二去之後,青稞這種完美契合青藏高原農業條件的優秀作物就進入了藏族同胞的眼簾。
較高的積溫和豐沛的水資源
讓地處高原邊緣的湟水谷地
發展爲青藏高原重要的農業帶▼
作爲同屬于禾本科大麥屬的植物,青稞其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大麥的祖先,隻是它在高海拔環境下的抗寒能力更強,生長周期更短,産量也更高,而這也成爲了青稞能夠稱霸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人民餐桌的重要先決條件。
高原藍與青稞綠
(請橫屏欣賞,圖:壹圖網)▼
事實上,早在公元前 1100 年的殷商時期,中國就有栽培大麥的記載了。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區的人們更是通過馴化和選育,成爲了世界上第一批選育、栽種上青稞的族群。此後,它就成爲了藏族人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熟的青稞穗
爲藏族人民帶來豐收的喜悅▼
從營養學的方面來說,青稞具有高蛋白、高纖維、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的 " 三高兩低 " 特性,其富含的維生素 B 族、維生素 E、鈣、磷、鐵、銅、鋅、錳、硒等營養物質超過許多谷類作物,能夠起到降血脂、提高免疫力、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等功效的 β - 葡萄糖和膳食纖維含量占比更是超過燕麥等人們傳統印象裏的健康谷物。
看起來簡簡單單的青稞粒
蘊藏了多種營養元素▼
正因爲這種好生養、營養價值極高的農業作物養育着一代代的高原兒女,青稞在青藏文化傳承的過程中逐漸被賦予了非比尋常的意義,不僅衍生出了諸如 " 望果節 " 這樣與青稞收獲直接相關的節日,在過藏曆新年時,家家戶戶更是都要在名叫 " 竹索切瑪 " 的吉祥木鬥裏放滿青稞做的糌粑。客人來拜年時,便會從主人家的 " 竹索切瑪 " 裏抓過一把糌粑,在向空中抛灑三下後再拿一點放進嘴裏,最後以一句 " 紮西德勒 " 作爲收尾,以表達自己的祝福。
青稞帶殼炒制磨細
配上奶茶 , 奶渣
酥油 , 糖及曲拉(幹酪素)
揉捏成團便是香噴噴的糌粑
由于青稞本身的産量就很低,而釀造一斤青稞酒更是需要三斤左右的青稞,這就決定了在藏族人民的觀念裏,青稞酒屬于極爲稀罕的奢侈品,是隻有在逢年過節,或是招待遠方而來的尊貴客人時才能拿出來的頂級珍羞。
品味青稞餅
暢飲青稞酒
是藏區的高規格待客方式
應當說,曆經千年風霜的青稞已經遠遠超越了自身作爲主食的意義,覆蓋到了包括日常祭禮、婚喪嫁娶等藏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爲了藏族人民心目中的一個信仰符号。
可惜的是,縱使青稞有着種種優點,受限于其極低的産量(2020 年時年産量才剛剛超過 100 萬噸)和零散的種植模式,難以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産業鏈。同時,青稞相關制品的普及度和認可度同樣不高,人們更多地還是以 " 獵奇 " 或 " 嘗鮮 " 的想法來接觸青稞,這對于青稞産業的發展顯然是不利的。
爲此,作爲青藏高原區域内重要的消費品生産企業、國家認證的農業骨幹企業,青海天佑德科技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毅然挺身而出,決心通過提升青稞産量、打造青稞全産業鏈的方式在國内提升青稞及其周邊産品的知名度,爲青藏地區的開發肩負起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以天佑德爲代表的龍頭企業
有力帶動了青稞全産業鏈的發展▼
百年大計不言教,千裏佳釀酒飄香
我們其實不難發現,諸如四川盆地、赤水河谷和黃淮之濱等出品了大量優質白酒的中國名酒帶,也同樣雲集于中國北緯 30 ° 這條文明黃金線上。
這不僅是因爲上面所提到的青藏高原影響了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季風,也是因爲那些由高山融雪彙聚而成的河流在向東奔流的過程中帶走了大量泥沙,等遇到相對平緩的河流彎曲處或中下遊窪地時,這些泥沙便會沉積下來,來自上遊不同地區的礦物質和微生物就這樣改良了下遊酒廠産糧、釀酒的土壤環境,極大地提升了酒的品質。
河流裹挾着礦物質和豐富的有機質
爲下遊帶去豐收的希冀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大部分的頂級白酒,都是從青藏高原這個始發站走向千家萬戶的。而處于拉薩河與雅魯藏布江這兩條河流所孕育出的小氣候帶之中,天佑德西藏拉薩酒廠所釀造出的青稞酒更是被賦予了獨特的風味。
傳承古法釀造工藝
體驗柔和清香口感▼
由于青海和西藏的海拔、年日照時間等條件有所不同,兩地所出産的青稞在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含量上也存在細微差異,這就決定了富含支鏈澱粉的青海青稞更适合釀造主打幹洌爽口的青稞酒,而富含直鏈澱粉的西藏青稞則更适合釀造醇香濃郁的青稞酒。
作爲中國名酒帶的制高點和引路人,其釀造的青稞酒既是其中翹楚,也是天佑德打造青稞産品全産業鏈的一個重要嘗試。
爲了解決青稞産量的問題,天佑德在與青海海西州當地政府溝通後,選中了一塊面積達 1.86 萬畝的鹽堿地進行開荒,并憑借酒糟可以有效改良鹽堿地土壤這一優勢,進行了三年的刻苦耕耘。
開荒改良前後的鹽堿地對比
生态恢複與水土保持效果卓著▼
現代精細科學管理下
鹽堿地也能創造奇迹▼
面對着這塊在 1.3 億年裏都了無生趣的荒地,天佑德青稞種植基地不僅通過清理碎石、改善土壤質量、精選青稞種子、控制播種種量、進行三次浸灌、滅茬冬灌作業等方式進行了科學的耕種與田間管理,爲中國擴大耕地面積、提高青稞每年産量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還将釀酒時産生的高營養價值青稞酒糟 , 以遠低于市場的價格,提供給當地的群衆作爲牲畜的飼料。
多年來,天佑德的青稞酒糟已經爲當地群衆累計養育了近 20 萬頭牲畜,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畜牧産業的發展。
高營養價值的酒糟
爲當地群衆提供了優質的牲畜飼料▼
此外,爲提升青稞産品的知名度,天佑德還積極搭建圍繞青稞産品上中下遊每一個環節的全産業鏈,現在已經推出了包括青稞酒、青稞茶、青稞米面、青稞麥片、青稞奶在内的多種青稞制品,這對于增加種植青稞的農民們的收入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
天佑德深入青稞深加工領域
已推出一系列廣受好評的青稞産品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同時,天佑德也意識到,想要改變青藏地區的落後面貌,就要從狠抓教育這個百年大計開始。從 2012 年至今,青海天佑德教育基金會累計捐款已達 2990 萬元,其中以 " 青稞助學行動 " 項目名義進行的捐款就超過 1000 萬元。
爲了讓更優秀的教育資源和高端技術人才能夠投身高原,進一步補齊青藏地區的基礎教育能力短闆,并讓藏醫學藏醫藥等藏族優秀文化進入公衆視野,再次發光發熱,天佑德還将攜手北京大學,以青藏高原自然環境、民俗文化、高原動植物、特色産業及本地教育等爲主題,邀請相關領域的知名學者和專家教授,與關心青藏高原發展的朋友們一同,搭建青藏高原文化研學與傳播交流的重要平台。
就在不久前的 4 月 17 日,北大 83 級校友、天佑德集團董事長李銀會先生攜天佑德酒,向母校捐贈了價值 1 億元的企業股權,成立了緻力于推動我國科研教育工作、特别是青藏地區相關産、學、研工作全面高質量發展的 " 北京大學天佑德教育發展基金 ",相信這一舉動将大大有利于北大師資與學子(尤其是青藏學子)的教育發展、以及青藏高原文化全面研學與傳播交流工作的開展。
天佑德教育發展基金
助力北大學子及青藏文化研究▼
如今,天佑德願意成爲鏈接普通人與青藏高原之間的使者,讓更多人了解在這層神秘的面紗下,雄渾壯闊的青藏高原上還藏着哪些像青稞一樣品質出衆,卻始終默默無聞的文化瑰寶。
【今日福利】
局長發福利啦!截止 4 月 21 号 18:00,留言點贊排名前十的讀者,每人将獲得一瓶國之德真年份 6 年品鑒酒。快來評論區留言吧 ~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蟲創意
溫馨提示:未成年人禁止飲酒,酒後請勿駕車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