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 Auto-First| 柴小娜
剛剛結束的周末,特斯拉啓動了史上最大規模召回。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的公開顯示,今年 5 月 29 日起,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召回 2019 年 1 月 12 日 -2023 年 4 月 24 日期間生産的部分進口 Model S、Model X、Model 3 及國産 Model 3 、Model Y 汽車,共計 110.46 萬輛。
特斯拉在中國到底賣掉了多少輛車呢。
2019 年超 4 萬輛;
2020 年 13 萬輛;
2021 年 30 萬輛;
2022 年 44 萬輛;
2023 年 1-4 月 18 萬輛。
從數據來看,合計 120 萬輛,因此,稱爲史上最大規模召回也不爲過。
特斯拉對此回應稱,召回簡單來說就是兩條,第一,把駕駛模式的選擇權給到消費者,車主可以決定标準使用能量制動回收,也可以像開傳統油車一樣開特斯拉;第二,如果油門(電門)當刹車踩,車輛會提醒你。"
本次召回活動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啓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之所以強調這一背景,是因爲特斯拉疑似刹車失靈引發巨大輿論關切。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形象,屬典型的兩極分化。擁護者有之,貶損者更是無數。連同對馬斯克本人的風評一樣,特斯拉一路跌跌撞撞直至橫沖直撞,在 2022 年完成了 141 萬輛的交付,但與之伴随的是特斯拉強制單踏闆模式,被認爲是疑似 " 刹車失靈 " 的罪魁禍首。
然而,召回公告發出後,依然亂成一鍋粥。恐怕在整個汽車行業召回曆史上,在确定召回後依然争論不休,特斯拉是第一家。事發車主、檢測專家、行業人士、車企本身依然無法達成共識。
關于此次召回,輿論觀點集中在以下幾點。
首先是傲慢的特斯拉終于屈服了。
長久以來,特斯拉的服務在自主品牌映襯下顯得傲慢而缺乏人情味,尤其是疑似刹車失靈的事件經網絡發酵後,在部分網友眼中,特斯拉除了擅長割韭菜,也擅長将 " 刹車失靈 " 的鍋甩給消費者,認爲是錯踩踏闆所緻。
因此,此番大規模召回,對部分網友而言更多是一種情緒宣洩。
再來看事發車主如何回應本次召回。
2021 年上海國際車展上,一位身着 " 刹車失靈 " 白色 T 恤的女子站上特斯拉車頂進行維權,并大聲呼喊 " 特斯拉刹車失靈 ",将特斯拉推向風口浪尖。特斯拉與該女士的糾紛還在糾纏中,并未有絲毫解決紛争的迹象出現。
此次特斯拉大規模召回事件後,該車主發文回應兩點:
1、這次的召回是一次誠懇務實的糾錯,還是一場避重就輕的安撫?
2、這次召回的最大意義是:确認了特斯拉車輛的刹車系統和加速系統存在批次性的缺陷。遺憾的是:缺陷的真正原因,似乎并不能服衆。期待總局更深入的調查,早日公布刹車失靈和意外加速的真正原因。
顯然,該維權車主并不完全認同此次召回。
而在專業人士眼中,又是另外一種說法。浙江共安檢測鑒定中心高級工程師朱國軍表示,汽車召回在國内外都是企業負責任的體現。從國内近年的召回案例來看,汽車召回不等同于其質量差,召回數量的增加也不代表汽車整體質量水平的下降。事實上,汽車召回可以最大化保障消費者權益,企業積極主動地開展召回是誠信和負責任的表現,社會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
某汽車媒體人建議大家不要寄希望于一個軟件更新會降低社會車輛誤踩加速踏闆事故的比例,這是很天真的想法。
他指出,因爲中國道路交通安全運輸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在 2016 年誤踩加速踏闆的事故約 9 萬起,死亡人數約 2.5 萬人;美國 NHTSA 的調查是,美國每年因誤踩加速踏闆導緻的事故約 1.6 萬起。在這一點上,中國和美國的統計結果是高度一緻的。
行業分析人士朱玉龍則在社交媒體表達了對特斯拉車主的強烈關切。他認爲 " 過去的汽車企業沒有采取這樣處理糾紛的方式。你聽說過哪個汽車企業将質量維權的用戶告上法院并赢得官司的嗎?這已經超越了我們的底線。像河南的女車主,她是被逼無他路。如果真要輸了,得賠多少錢?我們的國家不能對待車主如此。
對于普通特斯拉車主來說,召回公告就是司法訴訟的有力證據。這證明特斯拉之前的強制措施是不合理的,而這種設計本身會導緻一定概率(國内的 344 起)的事故。即使是車主踩油門,這也是特斯拉的設計不合理。
塵埃落定,我們仍然要相信中國的市場監督總局,很多的公正隻是遲到,而非不到。
各方觀點在輿論場輪番交鋒,顯而易見,此番特斯拉召回事件,是一個開始,遠不是結束。在汽勢 Auto-First 看來,涉及到可能的車主賠償、法規修改及完善等一系列問題,不排除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進一步動作,或者特斯拉本身的行動。
衆所周知,特斯拉此前的極速狂飙在 2023 年出現疲态,爲了規模,馬斯克甚至不惜發出零利潤也要賣車的豪言壯語。中國不僅是特斯拉重要的消費市場,也是全球重要的出口地,召回對于如此重要的市場隻是第一步。(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