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場消息稱,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将實施全員停薪留職。身陷輿論漩渦,多日之後,威馬汽車方面終于有了回聲。
17 日晚,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沈晖表示,過去一年因爲疫情和市場環境的客觀影響,威馬确實遇到一些困難," 我們正在通過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進行調整,全力保障複工複産,保障終端用戶的體驗 "。
不過,對于全員停薪留職等報道,沈晖隻字未提。
回應:過去一年遇到困難
力保複工複産
2 月 17 日晚間,威馬汽車官博發布澄清聲明,聲明稱," 我司關注到多家媒體發布和轉載關于公司管理層及企業經營狀況的不實言論和誤導性信息。相關文章一經發布,在各大社交平台引起部分網友的傳播、轉載和讨論,對公司品牌、聲譽及企業管理層個人名譽造成嚴重影響,我司已針對部分不實信息發送律師函,并要求相關媒體删除不符合事實的信息,停止誤導業界和大衆。"
在該份聲明中,威馬汽車對三項傳言做出了回應和澄清。
否認公司财務部門擅自立項," 根據公司規定,财務部門無權限審批結款千萬級項目 ";
所謂威馬汽車離職員工對财務部門發表" 公司管理層爲自己項目開綠燈 " 的言論,均爲主觀臆測;
否認公司智慧停車項目 " 靠黃牛刷單 ",稱相關數據長期保留且可追溯。
随後,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沈晖轉發了該聲明,同時表示," 過去一年因爲疫情和市場環境的客觀影響,威馬确實遇到一些困難。我們正在通過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進行調整,全力保障複工複産,保障終端用戶的體驗。痛定思痛,才能整裝再出發!感謝大家的關心,也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等我們的好消息。"
日前有網友發布消息稱,威馬汽車開始全員停薪留職。網傳聊天截圖顯示,威馬市場部被通知居家不辦公,也不給 N+1(賠償)。
2 月 14 日,威馬汽車有關負責人對上證報記者表示:" 沒有接到這個消息 "。不過也有威馬汽車還在職的員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 消息基本屬實。"
在上述沈晖微博中,全員停薪留職等報道隻字未提。
在沈晖微博評論區,不少車主表示在等待威馬提供配件,有人已經等了幾個月," 天天抱着熱水袋開着冷凍車 "。還有疑似員工的網友表示," 五險一金和賠償款什麽時候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了解到,早在 2022 年 11 月上旬就已經有 1000 多位威馬汽車員工離開。" 确實有一批員工是在 2022 年 11 月被裁員的,當時說是給到 3 個月賠償,但是他們至今沒有收到這筆賠償金。還有員工在 2 月 13 日被無償勸退。" 一位威馬汽車前員工告訴記者。
困境:" 缺錢 " 是最關鍵問題
已有多家門店關閉
近年來,威馬一直被稱作 "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2018 年 9 月份,威馬汽車首款量産車型 EX5 上市,其後,又相繼推出 EX6、W6、E5 等車型。2019 年威馬汽車還是緊随蔚來汽車之後交付量第二高的造車新勢力,旗下威馬 EX5 更是當年造車新勢力中的銷冠車型。
但在 2020 年之後,威馬汽車的發展開始放緩,銷量被蔚來、小鵬、理想甩開一個身位,此後又被哪吒、零跑等後輩超越。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到 2022 年,在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式增長的背景下,威馬汽車的銷量卻不增反減,全年銷量預估 3 萬輛左右,遠低于其 2021 年 44000 多輛的銷量。
從經營數據來看,與其他造車新勢力一樣,威馬汽車一直處于虧損狀态。
資金短缺的壓力已經傳導至威馬汽車的終端渠道。在 1 月 18 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北京和上海時發現,威馬汽車北京地區五方橋店已經閉店。威馬汽車五方橋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目前銷售工作在正常展開,但因下單配套零部件等原因,相關維修工作會有一定延遲。" 此外,上海嘉定區某商場的威馬汽車品牌體驗店也已經撤店。
爲進一步謀求資金,威馬汽車仍在尋求上市。1 月 12 日,威馬汽車方面宣布将與 Apollo 出行達成戰略并購,上市路徑進一步确定。" 如果一切順利,威馬汽車預計在今年二季度完成港股挂牌。" 一位接近威馬汽車人士告訴記者。
有意思的是,在 Apollo 出行的收購協議發布後,威馬汽車 CEO 沈晖在微博上發布了影片《芙蓉鎮》的片段,該片段的台詞爲 " 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
編輯 |盧祥勇 杜恒峰
校對 |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沈晖微博、每經 App(記者 黃辛旭) 、上證報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