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全國多地的醫保改革新政落地,引起陣陣波瀾。很多人認為,個人醫保賬戶的錢少了、報銷有門檻了,個人 " 吃了虧 "。
本輪醫保新政對老百姓意味着什麼?我們應如何對待這一問題?
改革後吃虧了?
老人比年輕人感受更明顯
頂端新聞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多地 " 門診共濟 " 政策的規定基本一緻:在職職工方面,一是因個人繳納的醫保費用計入個人賬戶的錢被削減等原因,導緻個人賬戶餘額大幅減少,二是單位繳納的醫保費用,全部計入統籌賬戶;退休人員方面,也因為劃入方式和比例的改變,導緻個人賬戶餘額大幅度降低。
總之,醫保新政造成了一個直接結果:醫保卡中個人賬戶上的錢變少了。且部分地區的靈活就業人員,不再建立個人賬戶。這是很多人的直觀感受。
其實,本輪醫保改革的政策設定不止這些。2 月 10 日,頂端新聞記者采訪了兩位鄭州市民。
" 前段時間我治療齲齒,就用了這個門診報銷。" 說起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 ( 以下簡稱:門診共濟 ) ,在鄭州某企業工作的高先生深有體會," 其實,要不是去拔牙,我也不知道到門診看病還能報銷了。"
高先生花費的醫療費用共計 1936.45 元,因其是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就診,故需按照三級定點醫療機構門診就醫在職職工報銷 55% 來計算。
根據上述醫院門診繳費憑證顯示,高先生此次門診就醫的花費,由醫保統籌支付 1006.65 元,高先生個人醫保賬戶支付了 929.80 元。
與高先生一樣,因就診得知或至今仍不知道門診共濟的,還大有人在。事實上,河南省已從 2022 年 7 月 1 日起,在全省全面實施職工門診共濟保障,而對此政策感受較為明顯的,則以老年人為主,劉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 我閨女醫保卡裡的錢幾乎沒花過,取也取不出來,不過,現在我能用她的卡。" 劉先生患有慢性病,每個月醫保賬戶的錢多數用來買藥,但凡再有個其他就醫需求,往往隻好自掏腰包," 門診能報銷,而且還能用子女的醫保卡,這點還挺好。"
虧了還是沒虧?我們來算筆賬。
假設一位鄭州退休人員每月養老金為 4000 元。若按照以前的标準,其每個月的醫保賬戶會收到 4000*4.5%=180 元,而實施門診共濟後,其每個月醫保個人賬戶收到的費用,調整為人均養老金 *2%,根據網上數據顯示,2021 年河南職工人均養老金為 3278 元,這樣一來,其每個月醫保個人賬戶收到的費用就會變為 3278*2%=65.56 元。
如果其因頸椎病到某三級醫院門診就醫,發生可報銷費用 3000 元。按照門診共濟政策,除去起付費 ( 又稱門檻費 ) 40 元,按三級醫院 55% 的報銷比例,可報銷 ( 3000-40 ) 元 *55%=1628 元。雖然其個人賬戶少劃入約 1400 元,但其享受待遇卻多了 200 多元。
而按照武漢門診共濟的政策,假如在職職工李先生年收入 8 萬元,患有慢性病。他在某二級醫院門診就醫,發生可報銷費用 4000 元,除去起付線 700 元,按二級醫院 60% 的報銷比例,可報銷 ( 4000-700 ) 元 *60%=1980 元。雖然門診共濟後,李先生個人賬戶少劃入 1360 元,可他享受的待遇卻多了 620 元。
參保人員賬戶積累差距大
風險防範機制并非收入分配機制
" 退休人員感受比較強烈,因為能看到的是個人賬戶裡錢少了,感覺自己的待遇受了影響,畢竟很多人覺得錢在自己賬戶裡的,才是自己的。" 某中部省份醫療系統人士稱,門診共濟,是通過将普通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報銷,減輕參保人員特别是老年人門診醫療費用負擔,進一步強化醫保基金的保障功能,提升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在他看來,醫保部門想要的,是實現 " 統籌基金管大病,個人賬戶管小病 ",而之所以提出門診共濟,是因為原來的職工個人賬戶不具有共濟性。" 年輕人醫保賬戶裡的錢幾乎都是越存越多,很少往外出,可老年人的賬戶很多都不夠花 ",這就造成參保人員之間積累的賬戶結果差距很大。
當然,醫保基金支付壓力大也是另一重原因,比如有些省份剛到第四季度,醫保基金就已出現超額支付。
" 個人賬戶減少是改革的必然結果,但個人賬戶減少并不意味着保障會打折,而是放到了共濟的大池子裡,保障不會丢。" 上述人士補充道。
另有業内人士從社會保險的基本理念進行分析。其認為,風險防範機制不是收入分配機制,其強調防範社會風險的作用,是救命錢。而個人賬戶錢數的多少,可能眼下對個體來說有收入多少的差别,但從制度上來講,共濟保障更具有風險防範功能。
" 有人說不該讓個人賬戶買單,但其他辦法又是什麼呢?" 上述業内人士表示,不管是提高醫保繳納費用,還是增加政府在社會保險方面的投入,都隻會增加企事業單位以及财政負擔," 政府财政在社保這塊投的多,那必然在其他部分就會減少。"
" 從長遠來看,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是個好事,特别是對老年人來說。" 他說。
———————————————————
來源:頂端新聞記者 張恒 王苗苗
編輯:任曉波 審核:楊化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