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1. 目标,或許比手段更重要。有趣的是,各界對明年的經濟展望似乎比過往來得早,無論市場還是政府。更爲罕見的是,在實現今年經濟目标壓力不大的情形下,近期中央增發國債并上調赤字。焦點或都指向明年的經濟。
2. 爲數不多的史實來看,增發國債與上調赤字預示明年較爲積極的經濟目标和政策加碼的決心。當前價格低迷的原因并非潛在增速的長期趨勢下行,而是短期的負産出缺口,即今年的經濟增速目标及實際增速低于潛在水平。
3. 總量來看,實際經濟增速若趨向潛在水平,價格自然也能轉正。但結構上看,更爲優化的路徑是地産、消費等内生動能企穩回升,而非僅靠基建政策刺激。唯有如此優化,微觀主體信心和市場風險偏好才會實質性地改善。
4. 展望明年,趨向 5.0% 左右的 GDP 目标将更接近潛在增速。在此基礎上,整體價格有望擺脫負增長。中央主動加杠杆打開了明年經濟的遐想空間,名義 GDP 中樞或将在波動中有所擡升。當然,化解地産風險依然是關鍵。
正文:
目标,或許比手段更重要。有趣的是,各界對明年的經濟展望似乎比過往來得早,無論市場還是政府。更爲罕見的是,在實現全年經濟目标壓力不大的情形下,近期中央增發國債并上調赤字。焦點或都指向明年的經濟。
一、經濟目标:是高,是低?
1999、2000 年增發國債的經驗表明,經濟目标完成壓力不大時追加預算,往往體現政策加碼的決心,也預示下一年 GDP 目标有望保持穩定,難有明顯下調。近期中央增發國債并上調赤字爲 2000 年以來首次,且幅度明顯高于曆史。
圖 1. 增發國債,意欲何爲?
來源:WIND,筆者測算
當前價格低迷的原因并非潛在增速的長期趨勢下行,而是短期的負産出缺口,即今年的經濟增速目标及實際增速低于潛在水平。根據曆史趨勢以及勞動力、資本等拟合,2024 年我國潛在增速或接近 5% 左右。若能趨向該值,價格自然也能轉正。
圖 2. 合理的 GDP 目标,有助于擺脫價格低迷
注:21、23 年實際增速爲兩年複合。
二、經濟目标:如何實現?
初步預測,明年若 GDP 要實現 4.5% 的目标,則基建增速或由今年的 8% 左右放緩至 6.5%;但 GDP 若要實現 5%,則基建需達 10.5% 的高位。結構上看,更優化的路徑是地産、消費等内生動能企穩回升,而非僅靠基建。唯有如此優化,微觀主體信心才會實質性改善。
圖 3. 提振信心,不僅靠基建
節奏上看,明年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速或爲年内低點,從而引緻政策前置發力。GDP 平減指數增速一季度有望轉正,名義 GDP 中樞或将在波動中有所擡升。
圖 4. 價格轉正,名義 GDP 中樞擡升
三、基本結論
一是爲數不多的史實來看,增發國債與上調赤字預示明年較爲積極的經濟目标和政策加碼的決心。當前價格低迷的原因并非潛在增速的長期趨勢下行,而是短期的負産出缺口,即今年的經濟增速目标及實際增速低于潛在水平。
二是總量來看,實際經濟增速若趨向潛在水平,價格自然也能轉正。但結構上看,更爲優化的路徑是地産、消費等内生動能企穩回升,而非僅靠基建政策刺激。唯有如此優化,微觀主體信心和市場風險偏好才會實質性地改善。
三是展望明年,趨向 5.0% 左右的 GDP 目标将更接近潛在增速。在此基礎上,整體價格有望擺脫負增長。中央更主動加杠杆打開了明年經濟的遐想空間,名義 GDP 中樞或将在波動中有所擡升。當然,化解地産風險依然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