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萬以内最好的 SUV"、" 無比強大的車 "、" 完全超越同價位各種品牌 "、" 問界家族旗艦 "、" 超越百萬豪車的底盤懸架 "。
在餘承東的提前 " 劇透 " 下,相信大家已經對問界 M9 積攢了足夠高的關注度。随着今年 12 月正式上市的日期臨近,新車的各類諜照最近也是頻頻曝光。
* 圖片來源華爲發布會
相比 50 - 60 萬元的預售區間,以及大型 SUV 填補市場空白的産品定位,這款車的更深層意義,還在于 " 炫技 ",讓消費者領略華爲的技術水平。
但是到了這個價位,無論是 BBA 還是新勢力,從動力、底盤等硬件,到車機、智駕等科技配置,均彙聚着各自的看家本領,競争激烈。
作爲科技跨界的代表,問界 M9 能否再次 " 遙遙領先 " 呢?
智能體驗再升級?
有了華爲的技術輸出,出衆的智能化體驗,顯然繼續傳承到了問界 M9 身上。
從目前的信息看,在智能座艙和智駕輔助兩大領域,新車的表現也符合預期,比如:最新的鴻蒙 4 智能座艙,系統新增了多屏同享功能,可實現多屏同步觀影。
系統兼容第三方應用,用戶可在座艙使用手柄玩手機遊戲;還可以通過手機控制無人機,車内屏幕用來顯示拍攝畫面,再加上鴻蒙本來就擅長的多設備與車機的協同互通。
簡單說,鴻蒙 4 打通了多人多設備之間的聯動體驗。
至于智駕輔助能力,通過最近第三方的實測視頻來看,華爲也确實有一定的資本。
在北京市區對比 L4 級無人駕駛測試車、北京到上海的高速和上海晚高峰三個測試場景中,阿維塔 11、極狐阿爾法 S 和問界 M5 的得分和排名均領先于其他對手。
而這三輛車均搭載了華爲的高階智駕輔助系統,在上海城區 NOA 評測的表現,三輛車要明顯好于小鵬。
* 圖片來源懂車帝
随着年底全國城區 NOA 的陸續開放,相信問界在技術上,會具備一定的護城河。
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導航輔助駕駛可根據導航設置,車輛途中自主行駛,完成并線超車、障礙避讓、自動泊車等,在人機共駕的理念下,誰的駕駛更熟練、人爲接管的次數更少,自然就更領先。
* 圖片來源懂車帝
在上海城區擁堵路段的結論中," 阿維塔 11 的表現還要優于新手司機 "。高速 NOA 則涵蓋了自動變道、超車提醒和車道保持等功能,這方面各家的表現基本持平。
但是老狐覺得:上述并不是問界 M9 最爲突出的,新車的亮點在于,華爲在用科技實力,對車的其他功能 " 下手重組 ",從而形成不同的使用體驗。
就拿燈來說,華爲的智能車燈 HUAWEI xPixel,不僅通過百萬級像素的精準跟蹤遮蔽,遠光時能自動識别對方來車駕乘人員和路上行人,燈光精準避開他們的頭部,提升了行車的安全性。
車燈的星光數字矩陣交互系統,還擁有行車交互和娛樂功能,既可用于輔助車輛通過關卡或彎道,也用于好友聚會,親子互動等場景,豐富了車燈的功能選項。
在車燈功能這一塊,華爲也可以喊出熟悉的那四個字。
此外,75 英寸的 AR-HUD 不僅是尺寸大,還與路況實景和智駕進行了融合,可提供前車檢測、車道偏移等輔助信息。
光場屏還打破了車内的空間限制,3 米遠投影 40 寸大屏,解決了車上看視頻容易暈車、保護眼睛等問題。
雖然具體的功能體驗如何,還要等實車上市後,才能跟大家分享。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各種技術和概念定義下,問界 M9 的智能科技表現,應該是與目前市面在售的車型,存在明顯區别的。
硬件同樣能打?
衆所周知,傳統車企與新勢力的區别主要在于,前者擁有雄厚的造車底蘊,後者則是在智能科技與用戶運營方面進行了創新。
而從問界新 M7 開始,問界已經開始注重底盤與車身的傳統硬件打造。問界 M9 的底盤采用了全球最大一體化壓鑄鋁車身,而含 " 鋁 " 量,也一直是豪華品牌最爲看重的。
鋁合金可以有效降低車身重量,并提高剛性與安全性,是出色操控、低能耗的基礎。此外,新車還提供空氣懸架、後輪轉向等功能,底盤的技術特點,确實在向奔馳 GLS 等百萬級豪車看齊。
在内部的功能性方面,新車提供了 6 座布局和 2 / 3 排座椅軌道,支持前後一鍵移動,女王副駕和 2 排零重力座椅,也在意料之中,相信座椅加熱、通風和按摩等也不會缺席,整個車的功能性考慮得很全面。
老狐最爲關注的是 M9 的造型設計,畢竟之前 M5 和 M7 的外觀設計就遭到不少消費者吐槽。
問界 M9 的設計語言,與在售的問界 M5、問界新 M7 存在明顯區别,前臉變得更具辨識度與原創性,車身效果也要大氣不少,看起來還是很有力量感的。
不知道,這是否也将代表問界的全新設計語言。如果後續問界 M5 和問界新 M7 能夠更新一版,新鮮感将更強,家族化的體系力也會更加清晰。
動力方面相對中規中矩一些,提供純電和增程兩種選擇。其中,純電車型采用了 800V 高壓平台,預計在充電速度方面,會有所升級。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上述的解讀隻是根據現有信息,最終的具體配置,還是要以實車爲準。不過,從底盤、設計到動力,目前看問界 M9 的标定還是相當完善且高端的。
對手到底是誰?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問界 M9 的市場前景,根據官方的描述,新車爲智能大型 SUV,定位上确實與理想 L9 存在重合,而且兩車的車身尺寸相當。
*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問界 M9 在車身長度和軸距略微有些優勢。但依照 50 萬起的預售價來說,問界 M9 要更加高端一些。
且在内部文件中,明确指出了:新車要做奔馳 GLS 和路虎攬勝的平替,而非與理想 L9 競争。不過,雖然 M9 産品規劃比較早,當時理想 L9 也并未推出,可目前的客觀情況是:
問界 M9 想要繞過理想 L9 幾乎是不現實的。
* 理想 L9
結合目前的産品表現來看,問界 M9 确實在智能科技方面相當突出,但正式售價的策略也相當考驗市場哲學。
一方面是,如果售價确定高于理想 L9,則是要看消費者對于 M9 新穎體驗的接受與關注程度。(擔心賣不出去)
另一方面,如果售價與理想 L9 持平或更低,問界需要考慮品牌形象與未來的溢價能力。(擔心賺不到錢)
現階段,問界新 M7 的大定已經突破了 5 萬輛,可以用 " 賣爆了 " 來形容,而高銷量的背後是高價值的支撐,畢竟新車的起售價已經降到了 20 萬元出頭。
這也再次印證了 "隻有賣不出去的價格,沒有賣不出去的車"。
參考序号規劃,M7 與 M9 之間隻是隔了 M8,20 萬與 50 萬之間,則差出了 30 萬元的跨度,一款車很難填補如此大的市場空白。
老狐猜測:問界 M9 的正式售價應該會有更大的驚喜。
大方向上,問界新 M7 的熱銷,注定問界能夠重回月銷萬輛俱樂部,這也将讓跨界的華爲更有信心,來深耕汽車行業。
這也更證明了華爲在智能座艙與智駕輔助等核心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以及消費者對其優勢的認可。
作爲最新的智能集大成者,定位家族旗艦的問界 M9,不僅是一款全新的 SUV,新車也将展示華爲的最新技術實力,我們可以暢想一下,後續加入智選車的還有奇瑞、極狐和江淮,将會有怎樣的表現。
同樣的黑科技輸出,不同的品牌形象、車型定位與設計風格,也必将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購買選擇,對智能化感興趣的朋友們來說,無論問界 M9 是否在備選清單,都值得實際體驗下具體的功能表現。
而最近苦于無車可用的周明已經預定了 M9,新車實際體驗到底如何,老狐就等他遞鑰匙了。
參考資料:
汽車之家、懂車帝
編輯: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