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和她姐一樣,隻要在抖音刷到《知否》,就會停下看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知否》也開始像《甄嬛傳》《父母愛情》《武林外傳》《琅琊榜》等電視劇一樣,成為網友口中 " 刷抖音途中的攔路石 "。
而最近,一個年度排行榜也證明了《知否》的耐看。
" 酷雲互動 " 官微發布,《知否》成為了近五年來,古裝劇的收視冠軍。
圖源:網絡
好劇就是這樣,值得一看再看。
這也不禁讓我想問,這些劇究竟有什麼魔力,讓人隻要瞥一眼就會沉浸進去,難以自拔。
而這篇文章,就來聊聊所謂神劇的共同性,又何以經典詠流傳?
融于生活
很簡單,看一部影視作品是否成為經典,就看它有沒有融入到衆人的生活之中。
隻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神劇除了久居播放清單,還會因為各種奇怪的原因登上熱搜。
幾天前,春晚播出,微博突然出現了一條熱搜,# 知否 春晚篇 #。
原來,春晚節目組邀請了《知否》中明蘭和如蘭的扮演者趙麗穎和張佳甯,卻沒有邀請她倆在劇中的死對頭墨蘭扮演者施詩。
于是,網友立馬基于劇情,開始用劇中人的經典台詞進行調侃。
大娘子:" 那帖子上隻說要如蘭明蘭去!我還非要加一個?我有多大的面,此等大内盛會!旁人求都求不到!墨蘭若是想去,也得有本事讓人家下帖子請啊!"
墨蘭:" 都是一個爹生的,怎麼你們去得我去不得,不過瞧着我是個庶出的!左一句右一句地拿言語來糟踐我,好好好,我本就是個多餘的,何苦生在這個世界上礙别人眼睛,我死了算了!"
林噙霜:" 官人,你能不能去跟官家說說,讓墨兒也登台賦詩一首,那麼多的貴眷在呢,咱墨兒的才情不能埋沒了呀!"
明蘭:" 四姐姐也想去啊,那我就讓春晚導演也給姐姐送一份帖子過去,春晚導演對我無有不依的,不過一句話的事。"
……
不瞞你說,她姐在看到這些評論時,完全是按照劇中人的語氣念出來的。
不僅能完整背出台詞,還能讓網友熟練使用紮堆玩梗,可見《知否》的受歡迎程度。
但這樣的國名度在《甄嬛傳》面前還是小巧,《知否》隻是台詞被記住,而早年《甄嬛傳》播出後,甚至直接出現了 " 甄嬛體 " 這一文體。
一部好劇對觀衆的影響不僅是台詞,還有劇情。
記得有段時間全網熱議迪士尼,很多人在問中國有沒有可以開發的主題樂園 IP 呢?
有網友就提到了《甄嬛傳》。
瞬間,大家開始熱議《甄嬛傳》哪些内容可以用來開發遊樂項目。
而同樣憑借劇情出圈多次的,還有《武林外傳》。
網上有句話叫," 沒有武林外傳蹭不上的熱點 "。
年前疫情放開,大家陸續感染新冠後,不僅《甄嬛傳》裡 " 寶娟,我的嗓子 " 舊梗新用,再次火遍互聯網,《武林外傳》中衆人生病的情節也被拿來調侃自己一周内的身體變化。
還有最近一個 # 武林外傳預言流浪地球 2# 的熱搜。
雖然有些強行将二者扯到一起,但更表明了網友喜聞樂見讨論這部 17 年前的情景喜劇。
那既然好看的劇這麼多,為什麼偏偏《知否》《甄嬛傳》《武林外傳》等劇能被網友一次又一次地提起呢?
我想最落地的原因,應該就是陪伴感。
如你所見,《甄嬛傳》78 劇,《知否》76 集,《武林外傳》80 集,這些神劇的劇情無一不是時間跨度長,故事起伏大,包含内容多。
又因為劇情好看,除了可以提供觀衆足夠多的玩梗素材,也能讓電視機前的觀衆随便點開一集,就能瞬間走進劇中人物的生活片段,一集一集看下去。
就像網友說的,在看這些劇的時候,就像在和他們一起生活。
觀衆會随着甄嬛的後宮位次而起伏,會覺得自己也是同福客棧中的一份子,會為明蘭從一個庶女逐漸成長為一個侯門主母而歡喜。
看得多了,陪伴久了,自然也就說起台詞來滾瓜爛熟,玩起劇情來得心應手。
高于生活
當然,如果僅僅是追求陪伴感,作為吃飯時的背景音,這些作品還不足以成為神作。
更難得的,這些劇的劇情可以讓我們挖掘更多的内涵來。
首先便是情緒價值。
比如《武林外傳》。
在明代關中地區的一個小鎮客棧裡,生活着一群身在江湖,卻想着逃離江湖的客棧班底。
風情萬種的掌櫃佟湘玉,武功高強的跑堂白展堂,一心闖蕩江湖的雜役郭芙蓉,愛做菜更愛學武功的廚子李大嘴,手無縛雞之力卻成為關中大俠的賬房呂秀才,善良勤快的祝無雙,名為五嶽盟主,實為小丫頭片子的莫小貝 ……
圍繞着這個客棧,發生了太多驚險刺激,熱鬧折騰的故事。
但他們卻總能逢兇化吉,并且始終關心着彼此。
因此,觀衆也能從他們相處中得到一種精神上的善待,好像自己也作為客棧的一份子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而這種用群像劇情帶給觀衆情感力量的,還有目前豆瓣評分最高的韓劇《請回答 1988》。
雙門洞五個家庭的友情、愛情、親情足以跨越年代,跨越國籍,讓每位觀衆都能投射自己,并被劇情治愈。
再比如《父母愛情》裡,海軍軍官江德福與富家小姐安傑共同克服了出身的差異、文化程度的懸殊,相濡以沫,風風雨雨的故事,也讓觀衆像是陪伴他們過完了一生。
而如果說這部劇受歡迎,是基于觀衆對美好故事的向往,對真摯情感的渴求,那麼,《甄嬛傳》《知否》等劇,就在于紮實的劇情可以給人更多的解讀空間。
記得《甄嬛傳》剛播出時,網友看着甄嬛從一個常在一步步成為皇貴妃,無論是待人處世的能力,還是内心世界的成長,都像當代職場的生存之道,因此,還将其戲稱為 " 古代版杜拉拉升職記 "。
而近幾年,觀衆又開始将目光從甄嬛轉移到各種配角,發現他們的故事同樣值得我們品讀分析。
也難怪有人說,一部《甄嬛傳》養活了一大半視頻解讀 up 主。
而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知否》上。
雖然和《甄嬛傳》一樣也是一部講述女主成長的作品,但《知否》更加日常落地,圍繞着家長裡短,因此更貼近普通人。
所以劇中有很多台詞都堪稱生活哲學。
比如她姐最喜歡的," 依我看,讀書無用這話,都是騙人的,若是真無用,那怎麼天下男子都要去趕科場,難道是閑得慌,我覺得這句話,不過是那些男人們希望女人們一輩子渾噩愚昧、乖巧聽話、好擺布。"
再比如," 既入窮巷,就應及時掉頭才是,切不可等一世消磨,悔之晚矣 "。
" 人生在世幾十年,家族上百年,朝廷更叠,何有盡頭?若親眷不能克己複禮,攜手共度,眼下的經營,終究是夢裡黃粱,随時傾覆。"
" 與人相守,最終依靠的,還是那最低處,品性的最低處。與人相守幾十年,終究還是要看看最低處的那兒,能不能忍得下去 "。
" 眼睛是長在前面的,本就應該向前看的。來這世上一遭,本就是要好好過日子的。"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不僅于好看,更在于他們的劇情高于生活,在冰山下有更多體量讓觀衆去品讀回味。
《武林外傳》如是,《甄嬛傳》如是,《知否》亦如是。
經典從何而來
發現沒,在上述講解中,我們都是基于劇情分析。
是攝影、音樂、演技、美術都不夠優秀嗎?
當然不是,恰恰相反,這些經典作品的其他闆塊同樣紮實。
《甄嬛傳》全員演技巅峰。
孫俪自不必說,網友甚至笑稱說 " 甄嬛的演技還沒孫俪的好 "。
而近些年來,網友開始發現,原來陳建斌飾演的皇帝才是全劇的定海神針。
此外,像拽妃葉瀾依的扮演者熱依紮,瓜爾佳 · 文鴛的扮演者唐藝昕雖然都是第一次出演電視劇,但毫無青澀之感。
《知否》的導演張開宙,本身就是攝影出身。
在這部劇裡,為了使畫面更貼近古人生活,他特意在拍夜景時完全使用蠟燭照明,這才使得《知否》有了耳目一新、區别于其他的古裝劇的質感和氛圍。
《父母愛情》的主創們為了最高程度地還原上個世紀 5、60 年代的質感,走遍了整個山東半島,最後租了塊沒有現代建築的地方以 1:1 的比例搭建了一個海軍大院。
而即便是被網友戲稱 " 大場面都靠嘴輸出 ",所有場景都隻發生在一個攝影棚裡的情景喜劇《武林外傳》,也能憑借精彩的劇情,成熟的演技,讓觀衆絲毫不覺乏味。
而之所以我們沒注意到這些闆塊的優秀,隻是因為在創作開始,導演就是讓它們為劇情服務,本就不該引人注意。
一切操作都隻為呈現出更好的作品,才是一部影視劇創作的正确過程。
而我們如今一些影視劇最引人注目的創作過程都是些什麼呢?
高額片酬。
争番撕 X。
注水劇本。
再好一點的,開始宣傳自己的服道化有多精緻大方。
但這種看似用心的服化道,也隻能作為錦上添的花,成不了雪中送的炭。
劇情不夠吸引人,演技不能信服人,終究是本末倒置。
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無他,隻因創作目的不再是更好的作品,而是更大的市場。
在這些劇的創作過程中,我們看不到對戲劇的熱愛,對創作的熱枕,隻有對利益的追逐,對市場的媚俗。
單拿為了吸引更多粉絲請流量明星這一個操作來說,就得應付番位争奪,檔期配合,戲份删改等問題,還要承受拍攝過程的種種限制。
這就已經侵擾了創作環境。
更别說因為高額片酬,而壓縮的制作費用。
所以,近些年的國産劇才會逐漸進入了一個怪圈。
越是大流量、大 IP、大制作、大宣傳的作品,最後往往越會撲得轟轟烈烈。
我們看到了太多這樣曾經在網上招搖過市,卻因為某個演員出現問題,最終蹤影全無的影視劇。
今日轟轟烈烈,明天就可能銷聲匿迹。
因為市場始終在變,而流量明星的商業價值也可能是泡沫。
而他們的并排而立,就是一個個讓人警醒的墓碑。
那什麼才是市場颠撲不破的真相呢?
是好的作品哪怕沒有流量演員,宏大制作,一樣會被觀衆看到。
最近剛大結局的《狂飙》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全劇沒有一個流量演員,主角張頌文甚至是租房生活,卻能在播出後豆瓣評分 9.1,一再登上熱搜,掀起全網追劇潮。
為什麼?
因為劇本優秀,編劇團隊以真實的社會事件和民生問題為素材,曆時兩年多用心打磨劇本;
因為演技在線,飾演大嫂的高葉十年配角無人問,一部《狂飙》天下知;
因為故事 " 新鮮 ",導演沒有追逐市場拍攝所謂的古偶、仙俠,而是堅持立足現實題材,在社會熱點中找靈感。
這才成就了一部觀衆喜聞樂見的好作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既然選擇追逐虛假的商業泡沫,就要接受泡沫随時破滅的後果。
而隻有踏實用心進行創作,觀衆自然就會向你奔來。
其實,他們并非不懂這個道理,隻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幸好,我們作為觀衆,也可以做出選擇。
監制 - 她姐
作者 - 他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