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道哥說車" 關注
· 這是第 4059 原創首發文章字 2k+
· 關注道哥說車 ID:daogeshuoche
撰稿:聽風吟
審稿:侃二姐
編輯:蕭蕭
消費關系你我他,關注财圈社、道哥說車公衆号,點擊 " 服務 " 選擇 " 看點投訴 ",提交你的消費維權糾紛(https://www.caijingkandian.com/kandiantousu);你也可掃描文末二維碼關注,由管理員拉你進群,席位有限,盡快關注。
【文 / 财圈社 & 道哥說車 聽風吟】近日,理想汽車 CEO 李想在微博發文稱,如果 L9、L8、L7 三款車的總銷量下降到五六千台 / 月,理想汽車的整車毛利率就會變成負數。
其提到," 大部分同行的成本控制能力是明顯好過理想的,是值得認真學習的。大家更容易出問題的不是成本而是銷量,汽車這個行業的屬性,對規模的要求太苛刻了 "。
" 更容易出問題的不是成本而是銷量 " 這句話毫無疑問切中了新造車企業們的要害。但事實上,關于這一點理想汽車的同行們也都清楚,包括蔚來、零跑、哪吒、小鵬等都曾對此表達過相同看法,隻是說法不太一樣。
而從行業現狀來看,陷入窘境的車企可能有着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都會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即銷量不濟。那麽,賣多少台車才能不出問題呢?
規模與成本息息相關 新造車企業的盈虧平衡點是?
如李想所言,汽車産業是一個講究規模效應的産業,銷量多少很大程度上決定着車企的利潤。而在這一方面,新造車企業們取得規模效應的不多,甚至威馬汽車、愛馳汽車等企業還在長期的低銷量中走到了相對窘迫的境地。
今年 4 月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蔚來董事長李斌曾用開玩笑的方式強調了規模的作用:如果接下來每個月銷量還是 1 萬輛,自己就得和秦力洪(蔚來總裁)找工作去了。而在今年一季度,蔚來交付 3.1 萬輛新車,平均月銷 1 萬輛。
而這句話的潛台詞則可能是,月銷一萬輛不能讓蔚來實現賺錢。需要提到的是,蔚來等畢竟是新造車企業中産品定位相對高端的企業,具有一定的溢價空間。而對于産品定位更低的新造車企業來說,想要賺錢則要比蔚來賣的更多。
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也曾在電動汽車百人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預計當公司銷量達到 50 萬輛時,可通過規模效應來實現淨利率轉正;哪吒汽車 CEO 張勇也曾表示,銷量達到 30 萬到 50 萬輛,哪吒将初步形成規模化的能力,同時做到盈虧平衡,現金流也比較安全,造血能力就比較強。
追求規模效應的階段開啓 理想已經做出表率
有關規模效應的論證,理想率先給出了答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理想交付新車超 5 萬輛,平均月銷 1.75 萬輛,創造季度記錄并成爲現階段造車新勢力中的銷量冠軍。而理想汽車也成爲了造車新勢力中首個告别虧損的車企,财報顯示,理想一季度錄得淨利潤 9.34 億元,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
而事實上,新造車企業們也用實際行動開啓了對規模效應的追求,其中最爲顯眼的就是産品上的快速更新以及快速推出。按照規劃,蔚來今年上半年會交付 5 款全新的基于第二代技術平台的産品——其中,二季度将交付 4 款車,7 月交付 1 款;小鵬則在三月發布小鵬 P7i,随後預計推出價格區間爲 20-30 萬的小鵬 G6,以及在下半年繼續推出一款全新的純電七座 MPV。
至于爲何不斷強化産品陣營,原因也很清晰,它們都有了對量的追求,面向 2023 年,蔚來預計完成 24.5 萬輛年銷量目标,相對保守的小鵬也定下全年銷售 20 萬輛車的目标。此外,蔚來還走出了另一條路,打算推出代号爲 " 阿爾卑斯 " 和 " 螢火蟲 " 的新品牌,用以征戰大衆汽車消費市場。
當然,不同車企對于盈虧平衡有不同的策略,比如零跑和哪吒汽車,其實不僅僅對于量有需求,從産品來看他們還在試圖讓自己更高端一些,零跑 C11、C01 的出現讓零跑汽車已經不再依托低端的零跑 T03,而哪吒汽車則用哪吒 S、哪吒 GT 拉高了車型的平均售價。
就目前而言,造車新勢力們雖然有着很高的熱度,但盈利始終是一個難點,追求規模效應顯然已經勢在必行。
關注 " 道哥說車公衆号 ",自動彈出編輯微信号,加他微信備注 " 道哥粉絲 "。
END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來自網絡 」
往期報道回顧
實控人被舉報變相占用資金 汽車經銷第一股之殇來自内部還是外部?
商務合作
微信 :fx666m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道哥說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