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媽。
前幾天在手機上刷到張琦的視頻講 " 人工智能會取代學霸而不是學渣 ",點贊量好誇張。我滑到評論區看:
哦,懂了,點贊都是像我一樣被治愈滴。
人工智能真的更容易取代學霸嗎?
我覺得張琦老師的表述不夠準确,人工智能取代的不是學霸,而是靠刷題刷出來的學霸。
原因小半爸在上周文章裏,用比較專業的說法講過了。
以當前最标志性的人工智能 Chat GPT 來說,它的學習過程就三步," 收集數據 ~ 比較數據 ~ 優化數據 "。
▲ 圖源:網絡
這個過程和 " 刷題 " 模式高度重合,都是先做例題,然後對照和熟悉答案,最後大量重複,提高速度和準确率。
這就說明通過刷題訓練提高智能這條路,AI 已經做到 " 讓人無路可走 "。
B 站上有人開玩笑說,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已經赤裸裸擺在眼前,我們很多家長還在使勁 " 雞 " 娃應試本領,這不是 " 清末考科舉、2000 年學珠算 " 麽?
可如果不雞應試,又該雞點什麽呢。這個問題,我前幾天經曆了一件事,倒是有點感悟,可以跟大家夥聊聊。
事情是這樣滴 ~
最近天氣不是熱起來了嘛,周末我在家收拾夏裝,一邊收拾一邊抱怨,這肥還沒開始減呢,又到了露肉季 ......
千爸已經習慣每年換季我邊抱怨邊點奶茶的調性,根本不想理我。
不理我算了,我現在有 Chat GPT:
我想減肥該怎麽做?
Chat GPT 很快就理我了 ~
要減肥,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控制飲食: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全麥食品、低脂肪的食物攝入。
......
我歎氣:唉,這人工智能也不咋地,天天淨整些正确的廢話。
一旁做手工的千尋看不下去了,說:
" 媽媽,你這樣問,肯定問不出什麽好建議啊!"
我說,那要怎麽問?
她一邊在 ipad 上敲字,一邊說:
" 首先,你要設定個角色,這樣 AI 才知道自己是啥 ... 然後,你要告訴它需求,不是想減肥這麽簡單,應該有明确的目标 ... 最後,你還得補充下信息,人家 AI 都不了解你,怎麽幫你做判斷嘛 ...."
她一頓操作後,問題變成了:
你作爲一名專業的健身教練和營養師,能幫我制定一份詳細的周健身計劃包括飲食規劃嗎?我想要減肥,目标是一個月瘦 5 斤,我的身高是 ~,體重是 ~.......
很快,我就得到了 Chat GPT 建設性的意見:
以下是一份詳細可行的周健身計劃和飲食規劃,供你參考。
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确保健康減重:
周一:有氧運動(跑步、快走、慢跑等 60 分鍾 + 全身力量訓練(卧推、深蹲等)60 分鍾)
早餐:燕麥粥 + 水煮雞蛋 + 草莓
上午可加餐:一杯低脂牛奶 + 一把堅果(杏仁、核桃等)
午餐:水煮魚 + 蔬菜沙拉
下午可加餐:一份水果 + 一杯無糖酸奶
晚餐:烤三文魚 + 蒸菜
.......
這事對我觸動還挺大,内心多少還是有點嘚瑟,覺得小屁孩挺厲害,相比我,她的提問方式才是經過了主動思考,是真正在用 Chat GPT。
我突然想到,這不就是 AI 時代孩子最需要的本領嗎?
主動思考,不跟 AI 比誰更有用,而是讓 AI 爲我所用。
回想千尋小時候,我在引導她 " 主動思考 " 上面的确花了蠻多心思,比識字、拼音、算數都重視得多。
現在她也會玩些簡單編程,機器人什麽的,都是自己萌生想法,自己思考,自己設計。
之所以重視 " 主動思考 ",是因爲我很早就有一個認知,覺得 " 思考 " 和 " 刷題 " 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模式。
" 刷題 " 是被動模式,别人出題我來答,一路答上去,有天進入社會,沒人出題也沒有标準答案,一切都得靠自己琢磨、掌控,就懵圈了。
相反," 思考 " 是主動模式,是以我爲主,我要怎麽運用工具。
雖然當下應試不如 " 刷題 " 效果好,可一旦進入社會,優勢就會凸顯出來。可以說,越是 AI 時代,智能工具發展越充分,主動思考的孩子發揮空間越大。
既然聊到了這裏,就索性再給大家分享下我是如何引導千尋 " 主動思考 " 滴,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從兩方面着手:
精讀中引導 & 生活中引導。
#1
精讀中引導主動思考
從可操作性來說,精讀絕對是引導孩子主動思考的最佳途徑。
前幾天小夥伴逃媽也在文章裏說到了,國外老師非常強調精讀,在他們認知裏,閱讀最終就是爲了思考。
爲了達到這個目标,老師會用各種思維工具來啓發孩子獨立思考。
比如,對故事類 Fiction 書籍,可以用思維導圖裏的氣泡圖引導孩子思考角色性格特點;用流程圖理清事件發展順序;用 Venn 韋恩圖來分析事物異同 ......
我舉一些具體例子吧。
精讀繪本羅力小恐龍系列《我和老爸》時,我就是用氣泡圖引導千尋去主動思考 " 羅力老爸 " 有哪些特點。
精讀李奧尼的經典繪本《亞曆山大和發條老鼠》時,我又用雙氣泡圖引導千尋對 " 自我認同 " 這個主題展開了思考。
當孩子有了自主思考,自然會提出好問題。
在這個精讀互動環節,千尋就問過我,願意做沒有人愛但是擁有自由的老鼠亞曆山大,還是做擁有主人的寵愛卻不得自由的玩具老鼠威利。
這是一個精彩,充滿哲思的好問題。
它讓我們理解了生命的一體性,得到與失去永遠是共生的。
像這樣在精讀中啓發思考的讨論,一直從千尋 4 歲左右延續至今。
如今雖已是獨立泡書店的小孩,我卻依然扮演着她的閱讀夥伴,繼續着我們快樂思辨的精讀時光。:)
最近還有個 " 無心插柳柳成蔭 " 的好消息是,精讀得到了官方認證。
家長會上,老師透露了小學期末測試的重要變化,變化趨勢正好和 " 精讀 " 相關。
具體信息,我在裏分享了,4~8 歲孩子家長一定要看看。
這篇文章裏還介紹了我們自己開發的 " 精讀思維課 ",國外老師用思維導圖引導孩子精讀,啓發思考的方法,都原汁原味搬到了 " 精讀思維課 " 裏,不會精讀引導的家長,也可以看看。
孩子上過課掌握方法,自己就懂得運用導圖精讀,開啓自主思考,爸媽就不用費心了。
#2
生活中引導主動思考
生活中引導千尋思考,我常用的是see-think-wonder 三步提問法。
這個提問法源自哈佛大學教育學院 " 零點計劃 "(Project Zero),國外很多家庭都在用。
" 零點計劃 " 在哈佛已進行 50 多年,緻力于如何讓孩子更好地思考和發揮創造力。
它最大優點是,不論在家,還是帶娃在外面玩,随時随地都可以用。
我用和千尋逛動物園時的一次踐行來舉例吧。
第一步
see ( 觀察 )
see 的意思是:你看到了什麽?
當走進動物園,新鮮事物不斷映入孩子眼簾,就可以開始提問的第一步:說說你看到了什麽?
這步的有意思之處在于,孩子和我們看到的點往往是不一樣的。
比如,池塘邊的火烈鳥,我看到是 " 有的火烈鳥雙腿站立,有的卻一直單腿站立。" 千尋看到的是 " 有的火烈鳥顔色更紅,有的顔色淺一些,是橘紅。"
同樣是大象,我看到是 " 噸位好大 ",千尋看到是 " 大象皮膚好粗糙。"
如果同行多幾個孩子,我猜,一定會有更多千奇百怪的看點。
在回答 "what do you see?" 的過程中,孩子不僅鍛煉了觀察力,還體會到了每個人看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樣的,不同角度會導緻不同的觀點,這不就是獨立思考和批判思維的雛形嘛。
第二步
think ( 思考 )
think 的意思是:你對你看到的怎麽想?
這裏有個小技巧:可以追問孩子爲什麽這麽想。
千尋說她看見 " 有的火烈鳥顔色很紅,有的顔色要淺一些。" 我就會問:" 那你是怎麽想的呢?"
她想了想,說:" 火烈鳥應該是小時候顔色紅,長大後顔色就會變淺。"
" 爲什麽你會這麽想呢?"
這個問題就好比一個 " 邏輯開關 "。
之前孩子回答可能是想到什麽說什麽。
一旦開關打開,她就不得不重新思考、梳理因果關系,還得組織語言,才能有邏輯地表達。
千尋琢磨了好一陣,說:
" 你看那些顔色更紅的火烈鳥個子都比較小啊,它們是小 Baby 的火烈鳥;顔色淺的火烈鳥個子更大,是‘大孩子’。所以,火烈鳥的顔色是随着年齡大小變化的。"
說的對與否不重要,重要是孩子學會了思考現象背後的原因,總結規律,再用邏輯的語言表述出來。:)
第三步
wonder ( 探索 )
wonder 的意思是:還有什麽是你想要了解的?
孩子觀察了,也講了自己想法以及爲什麽這麽想。
這時候就可以鼓勵他們進一步探索。
千尋講完她對火烈鳥顔色的想法後,我問她:
" 你想不想驗證下自己的判斷啊?"
于是,回家後我們查閱了更多有趣的知識。
原來,火烈鳥顔色不同,除了受物種不同的影響,還受到食物的影響。紅的火烈鳥是因爲身體中蝦青素含量更高,蝦青素就藏在它們經常食用小蝦小魚身上……
千尋恍然大悟:
" 我知道了!如果火烈鳥沒得小蝦小魚吃,它們就會變白。"
真的嗎?不如我們再研究研究?
我個人最喜歡三步提問法中的最後一步。
因爲,當我提問時,發現自己的好奇心也被調動起來了,好奇可以減弱中年的倦怠感,讓我對周遭世界保持一份寶貴的熱情。
EASTWEST
寫到這裏,我就想起有一年去聽北大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的演講,他當時說了這麽一段話:
我曾遍訪哈佛、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學,尋找 " 中國學生到底缺什麽 " 的答案,沒有找到。
當我 5 歲女兒一個問題讓我眼前一亮時,我回憶起我的小時候因爲問 " 兩條平行線爲什麽不能相交 " 被老師羞辱,忽然明白了我們缺的是什麽。
我 5 歲的孩子若有所思的問她媽媽 :" 爲什麽孫悟空看到的是妖怪,唐僧看到的卻是孩子、老人和女人呢?"
我發現,大學招生中所有要考察的核心要素,諸如好奇心、想像力、批判性思維乃至哲學思辨等等,都包含在這寶貴的一問中了。
原來,長期以來,我們特别重視對知識的掌握,卻忽視了比具體知識更重要的,是人的探索精神和主動思考。
我們缺的,就是這個,而這恰恰是 AI 時代最需要的。
如果文章對你有用,請記得文末給我一個" 在看 "吧!
封面圖:來源 AI 作畫
點擊下方按鈕即可預約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