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劇照。© EVN Report
利維坦按:
父權制、厭女文化、男性中心主義、女性貶抑……當我們聽到這些詞彙時,每個人都會有不盡不同的理解和聯想。英國社會學家西爾維娅 · 瓦爾比(Sylvia Walby)将父權定義爲" 男性支配、壓迫和剝削女性的社會結構和實踐體系 ",大多數社會都觀察到按性别劃分的社會分層,權力主要由男性掌握(在歐美發達國家,由于女性主義的普及而有所改觀)。我們不僅要問:人類自誕生以來,父權制從何、又是因何形成的呢?
以往社會學、考古學、進化心理學、生物學都給出了林林總總的父權形成的假說,但都存在這樣那樣邏輯上難以自洽的漏洞(比如文中靈長類動物父權說、農業出現說等等),因此也未在學術界達成普遍共識。本文作者試圖從這紛繁的曆史背景中解釋這一現象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在網易雲音樂搜索【利維坦歌單】,跟上不迷路
我們有一個新号【利維坦行星】,可以關注
1930 年,當倫敦動物園宣布園裏的狒狒圍欄将關閉時,這件事登上了頭條新聞。
多年來,這個被稱爲 " 猴山 " 的地方一直是暴力和死亡的所在。美國《時代》雜志報道了這起事件,成爲最後的導火索:" 喬治,一個狒狒群體的年輕成員,偷偷勾搭上了屬于‘國王’的雌性狒狒,而‘國王’是猴山上最老、最大的狒狒。" 在一次緊張的圍攻之後,喬治最終殺死了她。
" 猴山 " 對動物專家們關于想象雄性的統治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那些具有殺戮傾向的靈長類動物強化了當時普遍流行的神話,即人類是一種天生的父權主義物種。對于動物園的遊客來說,他們感覺自己可能正在窺探人類進化故事的過去:一個天性暴力的雄性群體總是欺淩弱小的雌性群體。
倫敦動物園 " 猴山 " 上發生的事件并不典型。© Malcolm Peaker
事實上," 猴山 " 上所發生的狀況并非常态。這是由于雄性狒狒過多而雌性狒狒過少造成的。直到幾十年後,随着人類發現我們最近的基因近親之一——倭黑猩猩是母系社會(盡管雄性個體體型更大),生物學家才開始認識到,我們人類的父權制或許不能僅僅通過自然因素解釋。
過去的幾年,我一直在環遊世界,探索人類父權制的起源,爲了寫我的書《父權統治者》(The Patriarchs)。我了解到,雖然關于男性如何獲得如此大的權力存在諸多神話和誤解,但真實的曆史也爲我們如何最終實現性别平等提供了一些見解。
首先,我們人類自己的組織方式實際上在動物界中并沒有太多的相似之處。詞語 " 父權制 " 意味着 " 以父親爲主導的統治 ",反映了長期以來男性權力被認爲始于家庭,男性作爲家庭的家長将權力從父親傳給兒子。
但在靈長類動物世界中,這種情況非常罕見。正如新墨西哥大學的人類學家梅麗莎 · 埃默裏 · 湯普森(Melissa Emery Thompson)所觀察到的那樣 [ 1 ] ,靈長類動物的代際家庭關系通常是通過母親而不是父親來組織的。
在人類中,父權制也不是普遍存在的。人類學家已經确認在美洲、非洲和亞洲至少存在 160 個母系社會,其中人們被視爲代代屬于母親的家族,繼承權從母親傳給女兒 [ 2 ] 。
在其中一些社群中,人們崇拜女神,一生都會留在母系家庭中。例如,在中國西南部的摩梭人社群中,男性可能會幫助撫養姐姐的孩子,而非自己的孩子。
摩梭人爲母系社會,男女雙方各自在所屬的母系大家戶中生産和消費 , 承擔養育後代的義務,走婚的雙方在性關系和經濟關系上互不獨占。© BBC
在母系社會中,權力和影響通常在女性和男性之間共享。在加納的母系阿散蒂社群中,領導權被分配給女王的母親和男性酋長,女王母親協助選舉酋長。在 1900 年,阿散蒂的統治者雅阿 · 阿散蒂娃(Yaa Asantewaa)帶領她的軍隊反抗英國殖民統治。
随着我們深入考察史前時期,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樣化的社會組織形式。位于現代土耳其南部安納托利亞 9000 年前的加泰土丘(Ç atalh ö y ü k)遺址,曾因其規模和複雜性而被譽爲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幾乎所有的考古數據都表明,這個定居點内,性别對人們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麽影響 [ 3 ] 。
根據斯坦福大學考古學家伊恩 · 霍德爾(Ian Hodder)的說法,他在 2018 年之前領導了加泰土丘研究項目,他表示:" 大多數考古學家挖掘的遺址中,男性和女性因爲生活方式不同,食物也不同,導緻最終形成不同的飲食習慣。但在加泰土丘,你完全看不到這種情況。"
對人類遺骸的分析表明,男性和女性的飲食幾乎完全相同,他們在室内外的時間也大緻相當,并且從事類似的工作。甚至性别間的身高差異也很小。
加泰土丘坐姿女性雕像,早期的女性統治者。©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Anadolu Medeniyetleri M ü zesi
女性也并非看不見。對加泰土丘和其他同一時期的遺址進行的挖掘發現了大量的女性雕像,現在填滿了當地考古博物館的展櫃。其中最著名的是加泰土丘端坐的女性雕像,現在被放置在安卡拉的安納托利亞文明博物館中。這座雕像描繪了一個坐姿的女性,她的身體因年老而深陷,肥胖的褶皺在她體表攤開。在她的手臂下方似乎是兩隻貓科動物,它們直視前方,仿佛她已經馴服了它們。
衆所周知,加泰土丘相對無視性别的生活方式并沒有持續到永遠。幾千年來,社會等級制度逐漸滲入了這個橫跨現代歐洲、亞洲和中東的廣闊地區。幾千年後,在像古代雅典這樣的城市中,整個文化都圍繞着厭惡女性的神話發展起來,認爲女性是弱者,不值得信任,最好限制在家庭中 [ 4 ] 。
關鍵問題是:爲什麽會這樣?
人類學家和哲學家一直在探讨農業是否可能成爲男女權力平衡的轉折點。農業需要很強大的體力。農業的興起也使得人類開始擁有财産,如牲畜時期。根據這個理論,随着一些人積累了更多财産,社會精英階層出現了,男性開始希望确保他們的财富能夠傳給他們的合法子女。因此,他們開始限制婦女的性自由。
這個觀點存在的問題在于婦女一直在從事農業勞動。例如,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學作品中,有描繪婦女收割谷物的場景,還有關于年輕女性擔任牧羊人的故事。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即使在今天,婦女在全球農業勞動力中占據了近一半的比例,而在低收入國家中,全球近一半的小規模畜牧管理者是女性 [ 5 ] 。全球範圍内的勞工和被剝削女性一直從事着繁重的體力勞動。
《收割者》(The Harvesters),老彼得 · 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1565 年。© Painters' Table
對于父權制度故事中更重要的是,在曆史記錄顯示明顯的性别壓迫證據之前,農作物和動物的馴化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霍德爾解釋道:" 當你開始農耕,你獲得了财産,從而将女性視爲财産并控制她們,這種舊觀念顯然是錯誤的。"
因爲時間線并不吻合。
女性開始被作爲與男性有明顯不同待遇的最早迹象,要追溯到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第一個王朝時期。這段曆史時期發生在現今伊拉克、叙利亞和土耳其境内,特指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周圍的地區。大約在 5000 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蘇美爾城市烏魯克(Uruk)的行政文書中顯示,負責人費盡心思地繪制了詳細的人口和資源清單。
耶魯大學的政治學家和人類學家詹姆斯 · 斯科特(James Scott)解釋道:" 在一般情況下,個人權力是關鍵。" 他的研究重點是早期農業國家。在這些早期社會中,精英階層需要人民爲他們創造資源剩餘,并在必要時保衛國家,甚至在戰争時犧牲生命。維持人口水平勢必要對家庭施加壓力。随着時間的推移,年輕女性被期望專注于生育越來越多的孩子,特别是長大後能夠參與戰鬥的兒子們。
來自烏魯克的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上面刻有一個男性形象、狩獵狗和野豬的印記。© Getty Images
對于國家來說,最重要的是每個人按照其被歸類爲男性或女性的身份扮演自己的角色。個人的才能、欲求并不重要。一個不願參戰的年輕男子可能會被嘲笑爲失敗者;一個不願生育或不具備母性的年輕女性,可能會被指責爲不符合社會規範的存在。
正如美國曆史學家格爾達 · 勒納(Gerda Lerner)所言,當時的書面記錄顯示,女性逐漸從公共事務和領導層中消失,被推到家庭中專注于育兒和家務勞動。這種情況與居住地依附于丈夫家族的習俗相結合——女兒們離開童年的家庭與丈夫的家族一起生活,女性開始被邊緣化,并使得她們在自己的家中容易遭受剝削和虐待。随着時間的推移,婚姻變成了一種嚴格的法律制度,将女性視爲丈夫的财産,孩子和奴隸也同樣如此。
古希臘陶器,年代爲公元前 400 年,描繪了婦女爲新娘取水的場景。© Getty Images
與其說父權制始于家庭,曆史更多地指向最初的國家中權力者開始實行的父權制。來自上層的要求逐漸滲入到家庭中,迫使最基本的人際關系産生裂痕,甚至包括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它在本來可能尋求愛和支持的人之間播下了不信任的種子,人們不再隻爲自己和最親近的人而活,現在他們是爲了父權集團的利益而生活。
對兒子的偏好仍然是傳統父權制國家的特征,包括古印度和古中國。在這些國家,這種偏見導緻了女性胎兒的堕胎率極高,性别比例嚴重失衡。2011 年的印度人口普查顯示 [ 6 ] ,每 100 個女孩就有 111 個男孩,盡管數據表明随着社會規範的轉變,這些數字正在改善。
20 世紀早期諷刺性期刊《穆拉 · 納斯拉丁》(Molla Nasraddin)對阿塞拜疆強迫婚姻傳統的批評。強迫婚姻是這幅漫畫的主題,題注是 " 自由之愛 "。這幅圖像應該從右到左閱讀。右側第一張圖片:如果你不願意自己去,我将強行帶走你。接下來的圖片:牧師(Akhund)說:" 女士,既然你不說話,似乎是默認了。我以上帝之名,将你與這位紳士結爲夫妻。" © wikipedia
在父權制婚姻中,對女性的剝削仍在繼續。強迫婚姻(逼婚)是其中最極端的形式 [ 7 ] ,2017 年國際勞工組織首次将其列爲一種現代奴隸制。根據 2021 年的最新估計,全球有 2200 萬人生活在強迫婚姻中 [ 8 ] 。
父權國家所造成的持久心理傷害是讓其性别秩序看起來是正常的,甚至自然的,就像階級和種族壓迫在曆史上被掌權者視爲自然一樣。這些社會規範成爲了今天的性别刻闆印象,包括女性普遍具有關愛和撫養的特質,而男性天生具有好鬥且适合從事戰争。
通過有意将人們限制在狹窄的性别角色中,父權制不僅對女性不利,也對許多男性不利。它的目的隻是爲了服務于社會的精英階層,也就是那些位于社會頂層的人。
就如同上世紀 30 年代倫敦動物園的 " 猴山 " 一樣,這是一個扭曲的系統,成爲了不信任和虐待的溫床。世界各地争取性别平等的運動是人類在父權社會中生活了幾個世紀後社會關系緊張的寫照。
正如政治理論家安妮 · 菲利普斯(Anne Philips)所寫的:" 任何人,隻要有機會,都會更喜歡平等和正義,而非不平等和不公正。"
雖然與父權制度的鬥争有時會讓人感到艱巨,但這并不意味着我們的本性不允許我們以不同的方式生活。由人類創造的社會也可以被人類重新塑造。
安吉拉 · 賽尼是一位科學記者。本文基于她的最新著作《父權:男性如何統治世界》(The Patriarchs: How Men Came to Rule),該書最近入圍奧威爾獎(The Orwell Prize)。
參考文獻:
[ 1 ] 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full/10.1098/rstb.2018.0074
[ 2 ] 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full/10.1098/rstb.2018.0077
[ 3 ]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omen-and-men-at-atalhyk-2005-01/
[ 4 ] www.perseus.tufts.edu/hopper/text?doc=Perseus%3Atext%3A1999.01.0130%3Acard%3D585
[ 5 ] www.fao.org/publications/card/en/c/CB1583EN
[ 6 ] www.bbc.com/news/world-asia-india-62647276
[ 7 ] www.ilo.org/global/publications/books/WCMS_575479/lang--en/index.htm
[ 8 ] 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ed_norm/@ipec/documents/publication/wcms_854795.pdf
文 /Angela Saini
譯 / 魔音三世
校對 / 兔子的淩波微步
原文 /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30525-how-did-patriarchy-actually-begin
本文基于創作共享協議(BY-NC),由魔音三世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爲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加星标,不迷路
往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