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韋青青
前幾天刷朋友圈,刷到半年前賣奔馳 EQE 給我的銷售小哥哥,發了條文案道是:不怕兄弟多吃苦,就怕兄弟突然提路虎。
我就好奇了,你丫不是大奔馳的王牌銷售麽,怎麽突然誇耀起路虎來了?
他回我說,跳槽了,嘿嘿嘿。
當時我還有點詫異來着,碰巧沒過幾天就收到路虎之邀,跑到金陵東郊耍了一天全新攬勝星脈,穿行于風景秀美的佛手湖、古樸自然的不老村、山巒蜿蜒的九華山,車行路間,宛在畫中遊,得趣之餘,想起那位跳槽的小哥哥,忽然覺得 get 到了點什麽。
咋說呢,賣路虎好啊,以攬勝星脈爲例,随便說說就優點一籮筐。
首先是,長得委實好看,所謂 " 行走的藝術品 " 嘛,好看到不用文學性方式來描述的話都不太好形容。
說起來,六年前星脈這款車問世之初,我就有幸受邀去到挪威參與過全球首試來着,當時就被其宏觀上的井然有序、微觀上的精美絕倫驚豔到了,忍不住文藝體質大發贊美曰,簡直是子彈上膛、寶劍出鞘、拳拳到肉。
偷懶點說的話,這個浮誇贊美幾乎可以原樣延用到六年之後的改款身上,因爲外觀變化确實也不大,依然是渾然天成的美學比例、輪廓分明的車身線條,隻有一些細節上的微調,譬如頭燈更纖細些、中網家族化、尾部呼應頭部的整體感更強一些之類。
當然也可以再拔高點,用敝司卡老師說過的藝術理論來總結,這是一種貫穿始終的極簡主義美學,區别于街上泛濫的 " 顔值高 ",漂亮得内斂、深沉、高級,dddd。
變化相對比較大的是内飾。之前的中控上下雙屏設計被改成了一塊 11.4 英寸的曲面屏,更多的物理按鍵被集成到了這塊觸摸屏裏,配合 InControl OS 2.0 操作系統,據官方介紹說,80% 的指令都可以在兩次點按之内觸達,交互更加友好,而屏幕的曲面設計也可以更多的減少行駛過程中的反光,相當人性化。
不過要我說的話,單純從審美意義上而言,我還是更喜歡老款的内飾設計多一些,現款沒有更先鋒反而顯得保守了。
最大的槽點是,中控這套系統雖然也名爲信息娛樂系統,但其實壓根就沒什麽信息娛樂可言,以智能化程度和可玩性而論,别說是跟國内的新勢力們比了,較之 BBA 們也略遜好幾籌。還有就是,屏幕的位置似乎也設計得略低了些,在沒有 HUD 加持的情況下,導航時移動目光看路線會多少有點費勁。
NVH 也委實一般,倒是車載音響系統加分不少,成音效果上佳,樂聲悠揚,人聲悅耳,用向來自诩車媒圈最懂音響的老法師張雲老師的話來說就是,較之德系音響的嚴肅緊張,英國人在玩音響這件事情上更松弛,更懂得什麽叫做生動活潑。
座艙空氣淨化系統也是個誇點,可以通過濾網吸附和捕獲來自外部空氣的 PM2.5 等細微顆粒,實際體驗下來确實相當有效。
空間方面則沒什麽變化,前排沒毛病,後排略緊湊。座椅座墊夠大也夠厚,但還是偏硬了些,長途乘坐舒适感欠佳,過減速帶之類時震動幅度略大,尤其是後排。
所幸座椅的材質、支撐度、包裹感都可圈可點,前排帶 20 向電動調節,支持按摩、加熱、通風等功能,配置不可謂不豐富。後備廂也足夠大,放三個 30 寸箱子有餘,好評。
操控方面,簡言之就是相當好開,底盤穩,重心低,轉向輕盈,反應靈敏。
入門級的 2.0 升 250PS 渦輪增壓發動機,可輸出 365N · m 峰值扭矩的動能,不能說是多麽澎湃強勁,但輔以車速感應式電子助力轉向系統、動态穩定控制系統、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等加持,日常行駛委實已經足夠。
而如果想追求更高性能,可以選擇 3.0T 的版本,峰值扭矩可以達到 550N · m,配合 48 伏輕度混合動力系統,零百加速僅 5.5 秒。
自動啓停不太好用,動靜相當突兀,倒是 L2 輔助駕駛系統出乎意料的好用,可能是對路虎在這一塊本來沒抱什麽期待的緣故,實際使用起來發現在跟随前車、保持車道居中等方面都相當不賴,起步、刹車、減速也相當柔和,甚至還支持自動變道,簡直有種驚喜的感覺。
爲了展現自己的越野基因,活動主辦方還特意安排了一段野路,大秀了一把自己的 ATRS 全地形科技:支持 6+1 種駕駛模式,面對不同的路況,你可以手動選擇要面對的地形,也可以交給星脈自己判斷,其全地形進程控制系統,在 3.5km/h 至 30km/h 的車速内啓用。
你可以簡單理解爲越野路況下的定速巡航,配合陡坡緩降控制系統、自适應動态系統和電子空氣懸架,上下坡毫不含糊,走爛路也毫無壓力,碾壓各種小坑窪沒商量。用官方文宣的話來說就是,可以讓越野新手也能體會到,将越野升華爲輕松自如的挑戰的樂趣。
活動結束後,在返回魔都的高鐵上刷到一篇和菜頭老師聊互聯網邊界感的大作,裏頭有一段說到,從誕生之日起,因爲沒有曆史,也沒有傳統,互聯網世界從零開始建設,并且一直圍繞着一條相同的指示:以用戶需求爲導向。用戶要這個功能,那麽就提供他們這個功能。
中西之間的差别僅僅是中國廠商會不斷把新功能集成到一個産品裏,最後變成一把臃腫複雜的瑞士軍刀,西方廠商則不斷爲每一個新功能推出一個獨立産品,仿佛亞裏士多德附體,一定要把每一樣東西都區分清楚。
這個說法放到汽車領域,似乎也不乏相似之處。
至少在耍過了全新攬勝星脈之後,我的感受就是,在造車這件事上,路虎确乎是有着自己的理解的,作爲一個志在拓展你能去到的地方的越野車品牌,路虎在技藝要求上是遠高于 " 越野 " 這樣的詞彙的,就好像設計師是遠高于 " 美工 " 的,他要求自己,眼裏有光,心中有海,他知道所有的積累,是爲了到達自己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