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9 月 29 日訊(編輯 劉越)據科創闆日報本周二報道,9000 億巨頭甯德時代澄清謠言,表示與福特在美建廠計劃推進順利。而在 9 月的同一周内,兩大電池巨頭國軒高科和億緯锂能接連宣布 " 搶灘 " 美國建廠,前者将斥資 20 億美元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建電池工廠,後者公告宣布與三個合作方共同出資 26.4 億美元在美國設立合資公司,投建電池産能。
▌锂電企業赴美建廠分享市場爆發紅利 四大巨頭共開出近千億投資 國内電池廠商持續搶占日韓份額但研報認爲該趨勢未來或将難以維持
近年來,甯德時代、遠景動力、國軒高科和億緯锂能等锂電巨頭紛紛将目光投向美國,通過合資建廠、技術授權等方式進軍美國市場,率先完成産能布局。據星球儲能所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四大巨頭赴美建廠一共豪擲近千億。
圖源:微信公衆号星球儲能所 9 月 14 日文章《赴美建廠有多火?四大锂電巨頭開出近千億投資》
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堅決地表示:" 美國市場,甯德時代是一定要進的。"一季度美國一舉超越德國,成爲全球第二大電動車市場,銷量增長潛力巨大。東興證券洪一 7 月 14 日研報指出,北美方面 IRA 法案要求電池及電池材料需北美生産,現階段美國本土電池産能與供應鏈缺乏,而國内廠商兼具成本、技術和規模優勢。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爲不能輸的戰場。近期龍頭企業成功完成北美産能布局,有望進一步分享北美市場爆發紅利,同時疊加中國锂電産業鏈強大的競争優勢,國内廠商出海提速趨勢将帶動中國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占率提升,龍頭企業有望搶占先機,充分受益海外較優的競争環境與利潤空間。
美國市場的巨大市場規模和潛力使其成爲 " 兵家必争之地 ",而北美本土化生産的政策優勢、與當地電動汽車生産商的緊密聯系,都成爲中國锂電巨頭的 " 闖美 " 動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與此次在伊利諾伊州獨立建廠的國軒高科不同的是,億緯锂能、甯德時代在合作中僅占小部分股權或技術授權,而早自 2021 年底,大衆中國便成爲國軒高科的第一大股東。分析人士指出,以甯德時代與福特的合作爲例,二者采取 " 非合資建廠 " 的形式,但技術授權模式終究無法從根本上切入美國市場。不僅将爲當地及福特公司培養出一批技術人才,還将面臨共享數據的風險。此外,即使繞過了 IRA 法案,甯德時代與福特汽車的合作仍面臨不小阻力。詳見财聯社此前報道《甯德時代 " 緊咬 "LG 新能源背後:中企全球動力電池裝機市占率前十榜單 " 霸占 "6 席,兩巨頭赴美 " 掰手腕 "》。
事實上,不僅是中國企業,全球頭部锂電企業近年來都在奔向美國本土建廠。海通國際楊斌 8 月 28 日研報指出,韓國電池企業 LGES、SKOn 和 SDI 是美國市場的主要供應商,通過合資 / 獨資的方式切入美國動力電池供應鏈,并與多家美國車企建立了合作關系。洪一指出,在全球市場,1-5 月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前 10 中穩定占據 8 席并不斷搶占日韓企業份額,LGES、松下、SK On、三星 SDI 四家企業市占率由 20 年 53% 跌至 2022 年 32%。但該趨勢未來或将難以維持,主要由于日韓企業根植于歐美市場,而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出海進程尚處于早期階段,短期内歐美終端市場需求彈性較大且存在政策保護等因素,日韓企業市場份額或将回升。
▌出海成動力電池企業業務增長新支點 上半年 " 甯王 " 海外營收同比增長近 2 倍 歐盟反補貼調查是巨錘還是契機仍是未知數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锂電池産品出口額同比增長 69%,其中以動力電池爲主。今年上半年,甯德時代、蜂巢能源、國軒高科、億緯锂能和欣旺達等均公布了海外投資計劃。目前大部分锂電企業重點布局海外市場,半年報中出海成爲動力電池業務增長的新支點。從各家具體表現來看,據星球儲能所梳理,35 家國内锂電企業中,海外營收占總營收比例 50% 以上的有 11 家,其中派能科技、雄韬股份和豪鵬科技的海外營收占比超七成;從海外營收金額來看,甯德時代(656.84 億元)排名第一,比亞迪(644.1 億元)排名第二,億緯锂能(155.52 億元)位居第三,剩餘企業海外營收均不過百億;從增速來看,上半年,甯德時代的海外營收同比增長 195%,國軒高科和中創新航的海外業務營收分别同比增長 296.74% 和 115.7%。
圖源:微信公衆号星球儲能所 9 月 22 日文章《锂海沉浮:锂電龍頭企業如何撈得這場潑天富貴?》
事實上,國内锂電廠商海外布局由來已久,全球化爲重要翹闆。據東興證券梳理,國内廠商 18 年已開始在歐洲規劃布局産能,22 年甯德時代、國軒高科等第一批産能投産,甯德時代德國工廠擴産部分預計 23 年投産,同時新增匈牙利 100GWh 産能規劃,國軒高科、億緯锂能等均公告新增海外産能規劃,預計 23-24 年建設提速,産能 25 年開始釋放,蜂巢能源和中創新航等二線廠商亦加大在歐洲産能布局。
民生證券鄧永康等 5 月 14 日研報指出,海外需求高增,出海已是必然趨勢。海外建廠不僅可以消化現有飽和産能,并且海外訂單穩定,盈利水平更高,有望爲公司業績帶來新增量。洪一指出,海外布局領先 + 産業鏈一體化完善廠商盈利能力有望脫穎而出,目前頭部電池廠商海外布局明顯提速,後續有望通過一體化布局下高原材料自供比例維持自身盈利穩定性,并持續擴大與其他廠商的成本端優勢與盈利差距,疊加前沿技術儲備雄厚,将有望獲取 Alpha 成長機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時間 9 月 13 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即将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國車企出口歐洲的數量仍未成規模之際,反補貼調查會成爲打擊中國電動車行業的巨錘還是成爲促使中國企業加速出海建廠以更好的合規性來迎接更大銷量的契機,仍是一個未知之數。此外,據新京報貝殼财經報道,欣旺達董事長王威表示,《通脹削減法案》《加拿大投資法》《歐洲關鍵原材料法》與《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等歐美政策,對中國新能源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帶來了一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