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可怕的梅毒
作者:子昱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金槍魚
1494 年 8 月,法國國王查理八世入侵意大利,雖然僅一年後便撤走了,但他們給意大利留下了一點東西。這些東西以此為起點,開始了 500 年的瘋狂之旅。
窮兵黩武卻又英年早逝的查理八世
沒打下來意大利,卻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
(圖:wiki)▼
早在法國人還沒離開意大利的時候,就有人發現他們的皮膚上出現了大量密密麻麻的疱疹,破潰後還會流出惡臭的膿液,進而全身開始疼痛,甚至逐漸神志不清,面目也變得畸形難認,最終在痛苦、扭曲的時光中死去。
人們很快意識到,這是一種新型疾病,這種疾病的傳播非常迅猛,而且似乎是通過某種不可描述的方式傳播的。在随後 10 年裡,歐洲國家紛紛出現了這種疾病的報告。
開始隻是長個疱疹,最後連五官都爛了 ... ▼
面對未知的恐懼,歐洲人再次發動了祖傳的甩鍋技能:法國人稱其為 " 那不勒斯病 ",那不勒斯稱之為 " 威尼斯病 ",意大利人回敬以 " 法國瘡 ",荷蘭人命名 " 西班牙病 ",俄國人說這是 " 波蘭病 ",波蘭人又說是 " 德國人的病 " ……最終,大家一緻認定是法國人進攻那不勒斯時傳播了這一疾病,于是紛紛說這就是" 法國瘡 "。
15 世紀末期,國力強盛的法國有了擴張的野心
随着法國軍隊的四處征戰和戰後士兵的遣返
這種病也被帶至歐洲各地
(圖:1494 年大緻狀況)▼
1530 年,歐洲人用吉羅拉莫(Girolamo Fracastoro, 1478-1553 年)詩中主人公的名字Syphilus來命名這種疾病,即在英文中演變為Syphilis。中國人則根據患處梅花狀的病斑稱呼這種疾病:梅毒。
吉羅拉莫的詩集《西菲利斯:高盧病》
主人公因得罪阿波羅神而被神罰,罹患梅毒
(梅毒,一朵美麗與醜陋并存的惡之花)▼
初現猙獰
關于梅毒從何而來,學者們提出了幾種不同的觀點。有人說梅毒是随着奴隸貿易從非洲來到了歐洲,理由是非洲人常常罹患一種名叫 " 雅司病 " 的皮膚病,患者通常會出現大量讓人很不舒服的皮疹,與梅毒的表現類似;也有人說十字軍從黎凡特帶回來的 " 麻風病 " 其實就是梅毒。
感染 " 雅司病 " 的非洲土著,身上出現爛瘡
(圖:wikipedia)▼
因為相似的臨床表現
早期的歐洲人時常把梅毒和麻風病弄混
(正在尿檢的梅毒病人,圖:Science)▼
如果這兩種觀點是真的,那麼隻能說梅毒早就存在于歐洲大地,并不是15 世紀末才新出現的疾病,可為何直到 15 世紀末以後才大量爆發?另外一些人提出,很有可能導緻梅毒的病原體早就在歐洲傳播開來,隻是早先并不緻命,後來偶然發生了變異,變異後的病原體才置人于死地。
然而,梅毒發展到後期會侵蝕人體骨骼,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迹。現代考古學在 15 世紀末以前亞歐大陸出土的人類遺骸上,從未發現梅毒留下的痕迹,這也說明它似乎來自其它地方。
晚期梅毒導緻的骨組織病變,十分可怕
(圖:Wellcomecollection)▼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美洲來源論。1492 年,哥倫布在尋找前往東方的航線時,意外發現了美洲(雖然他本人并不承認這是一塊新大陸)。在與當地土著尋歡作樂時,梅毒悄悄地進入了這些歐洲客人的身體裡。
1492 年哥倫布出發之前在碼頭與伊莎貝拉一世告别
一方面是英雄,一方面可能是瘟神
(圖:Britannica)▼
哥倫布返回歐洲後,他所率領的一部分船員以雇傭軍的形式參加了意大利戰争,戰争結束後又返回各自的家鄉。就這樣,梅毒的病原體随着他們去到了歐洲各地。
哥倫布先後四次的美洲遠航
既是人類的交流之旅(很殘酷)
也是疾病的交流之旅(甚至更殘酷)
(圖:Britannica Kids)▼
美洲來源論最重要的證據是,現代考古學從 1500 年前印第安人的遺骸中發現了梅毒侵蝕的痕迹。
但無論梅毒起源于何地,可以肯定的是,梅毒在歐洲開花并蔓延向了世界各地:1496 年傳入英國,1498 年來到印度,1500 年進入了俄羅斯,1505 年中國廣州就有了梅毒的記錄……
直到上世紀 40 年代
市面上都缺乏對于梅毒的正确有效治療手段
僅美國每年的梅毒受害者就超過一百萬
(40 年代梅毒相關宣傳畫,圖:Wellcomcollection)▼
由于梅毒的傳播太過迅速,以至于學者伊拉斯谟在 1519 年寫道:" 任何沒有感染梅毒的貴族都被大家認為是土包子 "。
但梅毒顯然不是一種高雅的疾病,在患者感染後 1 個月内就會出現紅斑、皮疹等皮膚損害。如果不經治療,任由病情發展,進入晚期後,包括皮膚、眼睛、骨骼、内髒、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在内都可能被波及,最後患者在極度瘋癫、痛苦中死去。
雖然梅毒大多數時候通過性行為傳播
但如果口腔、面頰等部位有病損,接吻也可能傳播梅毒
(親吻也需小心,圖:wikipedia)▼
天才的狂歡
與黑死病相似的是,梅毒也具有恐怖的破壞力:大量人口死亡;身居高位的政治家成為隻會流口水的白癡;優秀的藝術家備受折磨,英年早逝。
由于名人的生活軌迹較為公開,大多也能得到不錯的醫療保障,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記錄。我們從這些記錄中,大體能推斷他們生前曾遭受了哪些疾病的折磨。
巴黎人類博物館的梅毒三期患者面部畸形模型雕塑
如果我們将已經明确或疑似感染梅毒的名人列個名單,驚訝之餘隻剩一聲歎息:伊凡四世、尼采、梵高、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林肯、莫泊桑、福樓拜……
很多作品是取材于現實的,而且是不健康的現實
染上梅毒并不奇怪(莫泊桑的賣淫主題作品)▼
這其中不乏 19 世紀最優秀的藝術家,再深入探究會發現,這些天才往往都不長壽。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工作壓力大,積勞成疾;另一方面可能是彼時醫療衛生水平差,一個簡單的感染就可能要人性命。但是根據這些人生前的各種癖好、症狀以及死後屍檢記錄來推斷,他們都可能是死于晚期梅毒。
貝多芬的死因有很多種說法,梅毒是其中一種
不管怎麼說,都是一個和命運頑強抗争的男人
(您真不是石鬼面?圖:壹圖網)▼
也許神經梅毒除了會導緻頭痛、癡呆等,還會激發藝術家們内心深處不平凡的創造力,使他們作品的質量比沒有得梅毒時更好。文人、音樂家們對于梅毒也有着矛盾、複雜的态度:莫泊桑、梵高等人不僅常常出入妓院,甚至他們的作品中也經常出現妓女的形象。
梵高筆下的妓女(1885)
(老 " 守藝人 " 了,圖:wikipedia)▼
晚期梅毒引起的麻痹性癡呆發作前的神志清醒階段,患者可能擁有神秘的洞察力、以救世主自居的預言能力、浮誇的自我定義、清晰明澈的表達力和幾乎無法抑制的瘋狂個性。
你無法想象畫出這幅畫的大腦是怎麼想的
這些症狀讓尼采在身患梅毒後寫出了更好的作品。似乎梅毒喚醒了大師們不朽的靈感,然而文藝作品絢爛噴薄的表象不能粉飾他們承受的痛苦,更不能掩蓋曆史上梅毒造成億萬人口死亡的恐怖事實。
蒙克筆下的尼采,在沉默中呐喊
(可能真的畫出了内心世界,圖:wikipedia)▼
何以解憂
盡管人們拼命地尋找治療方法,但是在西方,梅毒的治療經曆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演變過程。
最開始的時候,歐洲人發現印第安人使用愈創木,于是依葫蘆畫瓢,在一番魔改後有了各種各樣的偏方:他們在一夜情後通常會忙着大量采購愈創木、銅片、紅珊瑚、蜘蛛網、象牙以及鹿茸等物品,效果當然可想而知。
中世紀的歐洲,醫生多由神職人員、理發師等組成
圖為一名理發師正在給患者做開顱手術
(震撼腦髓 ~,圖:壹圖網)▼
後來,歐洲人又采用放血治療、服用瀉藥等手段,希望可以将梅毒排出體外。甚至會有人相信和健康的少男少女發生關系可以将梅毒排出去……這些方法都無一例外失敗了,不僅自身更加痛苦,還讓更多無辜的人患上了梅毒。
當時歐洲人還無法想象這種可以複制自身的微生物
經常認為毒是固定量的,可以污染别人、淨化自己
更詭異的是,1665 年,有謠言說梅毒可以預防即将來襲的瘟疫,于是無數人瘋了一樣湧進妓院。
17 世紀中期,一直盤旋在歐洲的黑死病再次大流行
嫖客們商量了下,将可能攜帶各種疾病的妓女定為女巫
(圖:shutterstock)▼
醫學上,對于梅毒的研究也在緩慢地進行着。
16 世紀,水銀(汞)在帕拉塞爾蘇斯(文藝複興時期著名煉金師)的描述中成為了包治百病的良方。他認為,水銀、鹽和硫磺具備大地、生理和占星學三方面的特質,能組合成各種各樣治愈疾病的良方。
煉金術三元素:
鹽(物質)、水銀(信息)、硫磺(能量)
(圖:tumgir)▼
恰在此時,易溶于水的氯化汞被發現,這種物質極易被吸收,并讓身體出現更多反應,例如大量的唾液分泌被認為是梅毒治愈的表現。
于是,梅毒患者接受了有史以來最可怕的水銀套餐:在水銀桑拿中通過吸入水銀蒸汽以更快地吸收,将水銀混進油膏中塗抹皮膚表面的潰瘍。
總之,那個時代的醫生們巴不得将梅毒患者全身都浸泡在水銀當中。吉羅拉莫就說過,在水銀的綜合治療下,患者會覺得梅毒就随着那一大口令人不适的唾液被一起吐了出來。
在抗生素被發明之前,大行其道的水銀療法
正在進行水銀蒸浴的患者
(" 殺敵一百,自損一千 ")▼
" 這五個星期我每天吃 4 克的水銀以及 30 克的碘化鉀,覺得好多了。很快的,水銀成了我的主食。我的毛發開始生長,屁股上的毛正在長。我得了梅毒!終于!真的是梅毒!不是不屑一顧的淋病,菜花之類的,是梅毒,弗朗索瓦一世就是死于梅毒,雄偉的梅毒,純粹、簡單、優美的梅毒,我得了梅毒,我覺得驕傲。"
難以置信,說出這段話的就是寫出《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世界名著的法國小說家莫泊桑。
鐘情煙花柳巷的大文豪莫泊桑
在染病期間也以梅毒為素材創作了一系列優秀作品
(圖:壹圖網)▼
要更好地治療梅毒,就必須明白導緻梅毒的是何方神聖。科學家們前赴後繼,先後提出多種可能的病原體,但都最終被證實并非導緻梅毒的元兇。
最終在 1905 年,德國皮膚病專家埃裡克 · 霍夫曼(Erich Hoffmann,1868-1959 年)和動物學家弗裡茨 · 肖丁(Fritz Schaudinn, 1871-1906 年)共同發現了一種新的微生物。由于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而給這種微生物命名為蒼白密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
随後,霍夫曼和肖丁證實這就是導緻梅毒的罪魁禍首。蒼白密螺旋體的檢測,是在随後幾年發展診斷和治療程序的第一個決定性步驟。
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梅毒螺旋體結構
正是這種長得像彈簧一樣的生物困擾了人類 500 年
(梅毒蒼白螺旋體 3D 模型,圖:shutterstock)▼
發現了病原體,針對梅毒治療的研究也更加順利地展開。德國科學家保羅 · 埃裡希在砒霜治療的基礎上,第 606 次修改有機砷化合物時,發現了砷凡納明,這種藥物有個俗名叫 606。幾年後,埃裡希改進發明了新砷凡納明,梅毒第一次有了适當的療法。
Paul Ehrlich(1854-1915)和他的實驗室
(圖:ResearchGate)▼
1917 年,奧地利醫學家朱利葉斯 · 瓦格納(Julius Wagner,1857-1940 年)發現,感染其他疾病引發高燒可以殺死體内的梅毒螺旋體,于是有意給其他梅毒患者接種瘧原蟲,讓他們感染瘧疾,在梅毒治愈後,再使用奎甯治療瘧疾。這種以毒攻毒的辦法,讓瓦格納獲得 1927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但一方面,瓦格納的方法機制不明,且存在一定風險;一年後的 1928 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曆山大 · 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 年)無意中發現了青黴素。後續研究發現,青黴素不僅副作用小,而且對梅毒有奇效,至今青黴素都是治療梅毒的首選。
1932 年,接受 X 光檢查的非裔患者
正在接受青黴素治療的非洲兒童
(青黴素 yyds!圖:壹圖網)▼
新中國建立後,展開了轟轟烈烈消滅性病、消滅梅毒的運動。國家關閉妓院,解放妓女,并斥巨資購買青黴素,用于治療梅毒等疾病。到 1964 年,我國便宣布基本消滅梅毒。這證明,困擾人類數百年的惡疾完全可防可控。
在《血疫》一書中,作者提出,人類對于地球而言,或許也是一種病原體。由于人類擴張勢頭太猛,所以大自然會想方設法限制人類過度繁衍,其中一種方法就是疾病。梅毒對于人類是惡疾,希望人類對于地球不會是惡疾,與自然和諧共存才是正道。
【快來聊天啦】
我局新建了一個生理健康學習讨論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入!
如果你是生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者、從業者或學習者,可以來【微信公衆号後台私信】,用一兩句話介紹下自己。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哦 ~
注意進群請務必自我介紹一下,直接回複 " 進群 "" 讀者群 " 之類的字樣不會有機器自動回複,隻會讓後台的小姐姐很生氣≥﹏≤
七天紅包雨,今天第七天
上支付寶搜【口令紅包】,輸入上面這句話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參考文獻:
[ 1 ] 施誠 , 倪娜 . 西方學術界重大傳染病起源地研究的歧見和偏見——以黑死病、美洲天花、梅毒和 1918 年大流感為例 . 清華大學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版 ) , 2020,35 ( 06 ) :181-188+203-204.
[ 2 ] John Benditt. 梅毒起源的世界 . 科學(中文版), 1989, ( 7 ) :1.
[ 3 ] 德博拉 · 海登 . 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謎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5.
[ 4 ] Pedro M, Germiniani F, Teive H. Neurosyphilis and classical music: the great composers and "The Great Imitator". Arq Neuropsiquiatr, 2018,76 ( 11 ) :791-794.
[ 5 ] Franzen C. Syphilis in composers and musicians--Mozart, Beethoven, Paganini, Schubert, Schumann, Smetana.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8,27 ( 12 ) :1151-7.
[ 6 ] Kohl PK, Winzer I. [ The 100 years since discovery of Spirochaeta pallida ] . Hautarzt, 2005,56 ( 2 ) :112-5.
[ 7 ] Heymann WR. The history of syphilis. J Am Acad Dermatol, 2006,54 ( 2 ) :322-3.
[ 8 ] Rothschild BM. History of syphilis. Clin Infect Dis, 2005,40 ( 10 ) :1454-63.
[ 9 ] 張田生 . 西方梅毒史研究綜述 . 中國社會曆史評論 , 2013,14 ( 00 ) :416-422.
[ 10 ] 弗雷德裡克 · F · 卡特賴特等 . 疾病改變曆史 . 山東畫報出版社 , 2004.
[ 11 ] 莉迪亞•康等 . 荒誕醫學史 .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2018.
[ 12 ] Peeling RW, Mabey D, Kamb ML, et al. Syphilis. Nat Rev Dis Primers, 2017,3:17073.
* 本文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