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裏,我們習慣于以 " 新勢力 "、" 傳統勢力 " 的角度對新能源品牌 / 車進行區分,這裏的 " 新 " 和 " 傳統 " 的稱謂,除了指代車企誕生的早晚外,更多是來自互聯網、科技行業的入局者,總能在設計、營銷、服務等方方面面,帶來全新的氣息。
正因如此,對于歐拉、埃安這類誕生更晚的新品牌,人們卻很少把它們歸到 " 新勢力 " 中,原因就是它們的背景依然是傳統車企,它們各方面給人的感覺,也沒有特别的新意或颠覆性。
而不知不覺間,随着傳統勢力快速提升各層面的創新性,業内人士提及 " 新勢力 " 的次數越來越少,面對越來越多新誕生的汽車品牌,消費者們也很難、且沒有動力去計較其 " 或新或舊 " 的背景。
或許不久之後," 新勢力 " 這個誕生在行業特殊階段的詞,将被大家徹底遺忘。在此之前,我們還是再一次以出身論陣營,看看如今的新勢力品牌和傳統勢力的新創新能源品牌,各自發展到了怎樣的狀态。
新 / 舊勢力 5V5,誰的體量更大?
抛開比亞迪這種完全轉型的新能源車企,目前中國品牌陣營的新能源車企中,已經具備一定銷量規模、且日常具有一定存在感的,已經不下十幾個。經過幾年的大浪淘沙,不少新勢力品牌都已經徹底掉隊,部分傳統車企的新創品牌,則在低銷量區間徘徊不前。
把這些相對末流的品牌排除在外,如果以上半年累計銷量挑出前十位,那麽新勢力品牌和來自傳統車企的新創品牌,恰巧各有五個,它們分别是——
新勢力陣營:理想、蔚來、小鵬、零跑和哪吒;
傳統勢力中的新創品牌:廣汽的埃安、比亞迪的騰勢、吉利的極氪、長城的歐拉以及長安的深藍。
它們各自上半年的上險量,以及最新 7 月份的批售量,大緻如下:
從位次來講,新勢力 5 個品牌的排名分别是 2、3、5、6、8,傳統自主車企的新創品牌則分别位列 1、4、7、9、10 名,基本平分秋色。
具體看銷量,上半年新勢力 Top 5 品牌的累計上險量是 32.8 萬輛,而傳統車企新創品牌總計爲 36.2 萬輛,相比新勢力陣營已經有了一定的優勢。
銷量變化層面,以上 10 個品牌中,排名前兩名的埃安和理想,分别暴漲了 1.38 和 1.31 倍,極氪也同比大漲了 1.17 倍,此外騰勢和深藍則是強勢崛起的 " 新新勢力 ",爲傳統陣營的規模帶來了相當的增量。
對比之下,新勢力陣營除了理想、蔚來外,剩下的小鵬、哪吒和零跑,在上半年的累計銷量都有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小鵬更是大跌了 40% 以上。正是這種此消彼長,讓傳統勢力的新創品牌,在今年上半年正式超越了新勢力陣營。
不過,這種态勢在今年 7 月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推出全新 ES6、ET5 獵裝版等新車,并全系推出剝離換電服務的價格調整後,蔚來 7 月份取得了立竿見影的增長,當月銷量達到了 20462 輛,品牌首次突破 2 萬輛大關。
小鵬的轉折點則來自于新車 G6,今年上半年月均銷量不足 7 千輛,而 7 月份銷量達到了 1.1 萬輛,這是小鵬自去年 12 月以來首次實現品牌層面的破萬。此外,零跑和哪吒 7 月份的銷量分别達到 1.4 萬和 1 萬輛,都明顯超過了上半年的平均水平。
由此看來,新勢力陣營似乎又開啓了對傳統勢力的逆襲,但是即便是 7 月份,5 個新勢力品牌總銷量爲 89978 輛,而 5 個傳統勢力新創品牌總銷量爲 91498 輛,依然領先于新勢力陣營。
更重要的是,5 個新創品牌其實也進入了新的增長周期,上市不久的騰勢 N7,銷量上還沒有真正發力;深藍 S7、極氪 X 兩款新車,也都有着爆款的潛質,傳統勢力新創品牌下半年的增長潛力,絲毫不遜于新勢力陣營。而這些車型的定位,也都會分别會對零跑、哪吒、蔚來的主銷車型産生不小的威脅。
兩個陣營新能源品牌在銷量層面的現狀,基本如此,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各自的主銷産品,在定價、風格、定位等方面有怎樣的區别。
20 萬内主流價位:
埃安 + 歐拉 + 深藍 VS 零跑 + 哪吒
零跑和哪吒一樣,都是從 10 萬内的低價電動小車起步的,這對它們在消費者眼中的第一印象産生了較深影響,在 2020 年,零跑和哪吒分别推出了 C11 和哪吒 U,開始向中高端市場發力,如今也成爲各自的銷量主力,而此前的哪吒 V、零跑 T03 等低端小車銷量占比已經越來越小。
來到 2022 年下半年,零跑和哪吒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兩者分别以 C01 和哪吒 S 殺入了中大型轎車市場,價格定位 20 萬元上下,比當時同級别的其它新能源車型要便宜 10 萬元左右,但對于零跑和哪吒來說,這又是一次向上突破的努力。
另一個重要的動作,是哪吒 S 同時推出了增程和純電兩個版本,之後零跑的 C11 也新增了增程版,一下子将新能源中型 / 中大型轎車的價格門檻,拉低到了 15-17 萬,而此時 20 萬内的新能源轎車市場,大多還都是緊湊級,隻有深藍 SL03 等少數達到了中型級别。
即便價格如此激進,零跑 C01、哪吒 S 的市場表現卻很一般,目前維持在月銷 1、2 千輛,不過哪吒在今年 4 月推出了 17.88 萬起售的純電雙門跑車——哪吒 GT,6 月上險量突破 2 千輛,已經成爲哪吒銷量最高的車型。
傳統勢力新創品牌陣營裏,廣汽的埃安品牌自 2018 年開始,每年的銷量規模幾乎都要翻一倍,今年上半年總銷量 19.8 萬輛,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 24.4 萬輛,今年又有望再翻一倍。
不過這幾年裏,埃安的主力車型隻有埃安 S 和埃安 Y,主銷價位基本在 12-16 萬之間,雖然說守住了規模最大的價位,但在更高端的市場始終沒有明顯突破。
相比之下,長安深藍品牌起步就瞄準了 20 萬價位,确立了相對高端的品牌形象,同時通過純電 + 增程的雙路并進,将門檻拉低到 15-17 萬的主流價位争奪銷量,獲得了不錯的效果。如今新車 S7 已經上市,兩款車型讓深藍 7 月份銷量達到 13172 輛。
在 15-20 萬元的市場,深藍兩款車型的銷量,已經遠超哪吒 S、零跑 C11,勢頭已經完全壓過了這兩個新勢力品牌。
歐拉品牌的巅峰,是在 2021 年,全年銷量達到 13.4 萬輛,其中黑貓、白貓兩款低價微車占了 8.8 萬輛,其餘基本就是主打女性市場的好貓。從 2022 年下半年開始,歐拉逐漸放棄了黑貓、白貓兩款低價車,同時通過芭蕾貓、閃電貓殺入 20 萬級市場,試圖打造 " 精品女性新能源品牌 " 的形象。
不過芭蕾貓、閃電貓沒能複制好貓的成功,目前月銷都在三位數,而失去了黑貓、白貓的支撐,歐拉銷量驟然下跌,目前隻剩下好貓一款走量車型。
除此之外,歐拉另一個大問題,是目前還沒有真正的原生純電平台,再加上 " 女性用車 " 的定位,可以說把男性市場基本排除掉了。如果不迅速引入新技術、并進行轉型,歐拉品牌的下滑還會持續下去。
整體來看,在主流價位市場,傳統勢力新創品牌已經逐漸将新勢力甩開,而以現在的發展看,這種差距還會進一步迅速拉大。
20-35 萬中高端價位:極氪 VS 小鵬
雖然從一開始就和蔚來、理想齊名,但小鵬的起點要比另外兩家低很多,首款車型 G3 起步隻有十幾萬元,之後的主力車型 P7,主打的也不過 25 萬元左右,遠低于理想 ONE、蔚來 ES8 這兩款起步車型。
去年 9 月上市的 G9,算是小鵬真正踏入高端市場,但這一步并沒有站穩,去年 12 月實現 3979 輛的小高潮後,今年就迅速跌到了月銷三位數的水平。G9 受挫後,小鵬的全新中型 SUV G6,就直接給出了 20.99 萬起售的超低價。
這個降低身段的做法在銷量上立竿見影,7 月總銷量達到了 1.1 萬輛,但是與此同時,小鵬的品牌定位,也基本上真正和殺入豪華市場的理想、蔚來相提并論了。
極氪目前的主銷車型 001,起售價已經達到了 30 萬以上,而定價接近 50 萬的 009 也已小有所成,不過極氪未來的銷量重心,預計還是會落在 30 萬以内、甚至 20 萬左右的價位。
極氪 X 上市後,7 月份極氪的銷量達到 1.2 萬輛,依然壓制住了小鵬,而極氪整體銷量的含金量也明顯要比小鵬好得多。由于品牌形象和産品風格的差異,小鵬和極氪或許沒有多少直接競争關系,但作爲兩個陣營中高端品牌的代表,極氪的潛力明顯要更強一些。
高端豪華市場:騰勢 VS 理想 + 蔚來
今年 7 月份,蔚來突破 2 萬輛,理想進一步增至 3.4 萬輛,不論銷量、品牌号召力還是主銷價位,它們都是新勢力品牌之光,也是一衆傳統車企創立新能源品牌的學習對象。兩個品牌 7 月份總銷量達到了 5.5 萬輛,且全部車型的價位基本都在 30 萬元以上,而在 40 萬以上的豪華市場,理想、蔚來加起來也輕松超過了 1 萬輛。
這是什麽概念呢?如果把 30 萬元内的中低端車型抛開的話,蔚來、理想在 30-50 萬元價位的銷量規模,已經基本達到了寶馬、奧迪的總和。在這個價位裏,蔚來、理想的地位已經完全看齊一線的豪華品牌。
而傳統陣營的新創品牌中,騰勢當下做到了全系 30 萬元以上的價格定位,目前作爲銷量主力的中大型 MPV D9,主銷價位在 34-40 萬,近幾個月銷量已經連續破萬,銷量規模和價格區間基本看齊理想的 L8。
而剛剛上市的騰勢 N7 和 N8,起售價分别爲 30.18 萬和 31.98 萬,有意采用入門即長續航 + 高配的策略,避開了 30 萬内的價位。騰勢 N7 目前剛剛起步,銷量潛力還不好說,如果也能成爲小爆款的話,它的地位也基本不亞于蔚來的 ES6。
如果把極氪 001、009 算進來,騰勢 + 極氪目前在 30-50 萬元的銷量規模會接近 2 萬輛,這和蔚來 + 理想超過 5.4 萬輛的體量還有很大差距,短時間很難追上。除此之外,類似岚圖、智己、阿維塔等其它新創品牌,銷量表現也很一般,把它們加到一起,依然無法和蔚來 + 理想的組合相提并論。
而在新勢力陣營,另一個常被忽視的品牌——高合,也已經帶來了真正有可能走量的新車—— HiPhi Y,售價 33.9-44.9 萬,對于其中大型 SUV 的身份來說,這個定價相當有競争力。
總結
經過最近幾年的互相學習和借鑒,傳統陣營和新勢力陣營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部分傳統勢力新創品牌,在營銷、設計、智能化等各個方面展現出的創新力,已經不遜于新勢力陣營。
今天我們依然以傳統、新勢力的角度切入話題,但這種劃分方式的意義已經越來越小," 新創品牌 " 這個名詞,才是更符合未來的稱謂。